| 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 管理/制度 |
|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管理体系研究 |
| 第619期 作者:□文/谢 丹 时间:2019/10/16 10:17:32 浏览:308次 |
[提要] 自2013年提出“精准扶贫”的思想以来,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通过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精准资助”,力求让所有应该得到帮助的困难学生都能够受惠于国家政策,不让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接过“穷二代”、“穷三代”的“接力棒”。在执行“精准资助”过程中,高职院校不可避免地面临许多挑战,也在攻克挑战过程中,不断建设更完善、更“精准”的资助管理体系。
关键词:精准扶贫;高职院校;资助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6月6日
一、高职院校精准扶贫工作管理体系建设遇到的难题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环节存在一些问题。目前,高职院校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认定的方法主要包括其家庭生活来源信息、其户口所在地民政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以及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消费表现。由于民政、残疾等相关部门数据信息库的延迟导致申请学生家庭的贫困情况不能得到及时反馈,或者由于与本地网络与异地相关部门未实现数据库联通,导致信息核实过程遇到阻碍。还有一些地区开具困难证明的程序过于简单,很容易发生谎报现象。这都给学生受助资格的认定造成了阻碍。还有一些真正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属于可以接受资助的范畴。此外,部分高职院校的困难认定过程不够透明,且没有公开明确的衡量标准,加上一些错误认定现象的出现,不仅影响了资助公平,还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精准资助工作的信任。
(二)受助大学生心理健康同样需要帮助。某些习惯了接受无偿资助的困难学生对资助产了生依赖心理,养成了不劳而获的习惯,甚至出现不讲诚信、不懂感恩、没有集体荣誉感和没有担当精神等令人担忧的现象,这有悖于我们国家对大学生进行精准资助的初衷。因此,精准资助不能只用金钱体现,困难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有必要同步展开。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高职院校受到的重视不同,有些院校虽已高度重视,但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速度没有及时跟上,无法把心理资助的工作彻底落到实处。
(三)工作人员团队建设有待加强。高职院校的精准资助团队主要由一线辅导教师和学生处教师组成,这样的团队优势在于贴近学生,能够获得帮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辅导员为学校的基层工作人员,事务繁杂,并且流动性较大。面对资助工作特别是精准资助,一方面工作人员很难拿出足够的精力去完成工作,导致精准资助工作不完善不健全;另一方面工作人员的流动性也会导致精准资助工作的间断,造成精准资助工作不能持续进行,不利于国家精准资助政策在高职院校的全面实施。
(四)资金使用监管力度不足。对精准资助的过程进行监管在整个管理体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些高职院校对工作人员和工作过程的监管力度不足,难以形成长期有效的监管机制。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其家庭环境限制,缺乏理性使用金钱的锻炼,没有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念,在拿到资助金后,并不能将它合理地使用于自己的学习与生活,而是用于许多不必要的消费上,学校对于这样的现象难以监管到位。
二、新形势下建立健全高职院校精准扶贫工作管理体系的工作重点
(一)建立宣传体系。刚刚步入高职院校大门的学生对于新环境内的一切都不了解,对于精准资助的政策也了解不深。因此院校应该充分利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资源,组织宣传团队,面向全体新生对精准资助政策的细节进行宣传,比如国家对精准资助的政策、满足什么条件的学生符合申请标准、申请的方式等,可选的宣传渠道有校园广播、校方微信与微博、新生的入学手册以及入学后班级召开的主题班会等。
(二)建立运行体系
1、全面审核申请学生提交的证明材料。高职院校对于每一位提出申请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都要认真核对其入学时填写的家庭经济信息,综合参考由其户籍所在地相关部门出具的有关其家庭贫困程度、享受低保情况及残疾程度的证明材料,以及联网可查的信息库内能够得到的相关数据,对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进行初步筛选,同时让学生清楚了解国家资助政策。
2、观察申请学生在校表现。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生活期间,其生活的真实水平展现在每个细节之中。比如通过对学生人手必备的校园一卡通使用情况,以及学生日常穿着、交通工具、通讯工具、购物及饮食档次等进行观察,或者向教师、同学、舍友、宿管人员等与申请学生日常接触较多的人进行调查,可以知道申请学生的真实生活水平。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判断申请学生递交的受助申请与其实际的生活水平是否有出入,避免只依据纸质材料认定困难学生带来的片面化弊端。
3、对谎报行为加大追究力度。任何高明的判断手段取得的效果都比不过学生主动进行的诚信申请。高职院校应注重加强校园诚信思想教育,加大对谎报贫困行为的惩罚力度,这对于困难大学生的信息认定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加大对谎报行为的惩处力度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把资助名额用于真正有需求的困难学生。
4、深入挖掘未提出申请的困难大学生。在学校中,还有一些学生因为个人原因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家庭经济困难或者不了解国家资助政策,就会出现资助遗漏的情况。高职院校应安排学生干部及宿管人员重点挖掘并未享受资助的那些生活十分俭朴的学生,并将关注到的信息与教师保持沟通。教师在获得相关信息之后,可以对其家庭经济情况进行调查,如果确定属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安排专人进行沟通,让这类学生了解国家资助政策与决心,鼓励其提出申请,缓解家庭经济困难,顺利完成学业。
5、利用网络手段加强对精准资助工作进行统一管理。信息时代,各行各业都在网络平台占用了一席之地,高职院校要加强网络建设,充分利用与各相关部门联通的专用网络管理系统,将所有申请资助的大学生的个人详细信息存入网络数据库,通过使用软件进行智能分析,划分等级。要为通过申请的大学生建立个人档案,记录在校期间的详细表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一旦有学生经济条件明显缓解,或者发现有学生出现骗取资助金的行为,及时作出调整。
(三)建立心理服务体系。高职院校应该下大力气狠抓学生的思想建设与心理疏导工作,在选择负责这项工作的队伍成员时,要注意选择那些性格阳光、表达能力强,为人谦逊,并具备较强人格魅力的专业人才,队伍人员配备不足时,还可以从本校学生中进行选拔。只有让心理疏导人员彻底走入学生之间,才能随时发现困难学生的需求,及时转化他们在生活中出现的消极情绪,引导这些学生努力提高自身,勇于面对任何挑战,诚信做人做事,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以乐观的姿态投入学习与生活之中。可以成立多个小范围内的帮扶组织,组织困难学生互相帮助与监督,互相鼓励与促进。对于心理问题令人担忧的学生,可以采取“一对一”的帮扶形式。只有让心理帮扶行为真正成为高职院校心理建设工作的常态化内容。
(四)建立工作团队强化体系
1、强化精准资助工作人员职业素质。为加强精准资助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升整个团队的工作能力,高职院校应该定期举办与精准资助工作相关的主题讲座,请有经验的专家对本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还可以定期举办主题交流会,让活跃在不同岗位上的精准资助工作人员互相交流工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分享自己遇到的有特点的案例,共同探讨更科学、更有依据的处理方式,整体提高整个高职院校资助团队的职业素质。
2、对精准资助工作人员工作质量进行考核。考核是管理的重要构成。高职院校要建立考核机制,确定考核指标,对每一位精准资助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定期进行考核,对能够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为贫困学生服务的工作人员进行表彰与奖励。还可以将考核的结果带入其本职工作的年度考核之中。对于那些趁职务之便损害学生利益的工作人员,也要进行严肃追责。只有工作人员真正做到公平与公正,高职院校的精准资助工作才有公平与公正可言。
(五)建立监督体系。为保证精准资助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真正得到国家的资金补助,让国家的精准扶贫工作在高职院校真正落到实处,高职院校精准资助部门应该在不同层面全面公开整个工作过程,使部门的各项工作都接受大学生的监督,从申请流程开始,到受资助名单的确定,再到不同款额的审核结论,以及违规工作的举报电话,还有检查部门定期对国家划拨的资助款项使用情况所做的审查结果,都要及时在校园、班级内张贴,在校园网、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上公开,这样能够增加高职院校精准资助工作的公信力。
为了保证将资助款项的使用落到实处,监督工作不能在学生拿到资助款时宣告停止。要对受助学生的消费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在资助款发放到学生手上之后,更需要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如果发现有学生挥霍资助款,将资助款用于不必要的过分支出,要及时发挥心理疏导人员的积极作用,疏导无效时,要及时与资助部门取得联系。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是否能够将精准资助工作彻底落到实处,不仅关系到本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个人与家庭的未来生活,更关系到国家的人才培养,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都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与困难大学生及其家庭成员从思想到行动上的团结努力,让具备职业竞争力的困难大学生自信十足地走出校门,有尊严地融入社会之中,是高职院校精准资助的不懈追求。为此,高职院校应当在政策的指引下,以“精准”为资助工作的准则,不断创新学校资助工作形式,探索更切实有效的工作方法,逐步建立健全完善的精准资助管理体系。
(作者单位: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范碧华.精准扶贫背景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10).
[2]宋勇.精准扶贫视域下高职院校资助工作探索[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7(4).
[3]崔源,薛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体系构建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7(18).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