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市场/贸易 |
世界经济新格局在中美竞争中逐步构建 |
第619期 作者:□文/郭 勇 时间:2019/10/16 10:40:55 浏览:300次 |
[提要] 本文探讨中美贸易争端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的影响,以及中美贸易和科技争端中的竞争可能引发的各自进步,中美两大国求同存异的竞争关系将构建世界经济新格局。
关键词:中美经济;中美贸易科技争端;新格局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7月5日
一、世界经济看中美
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世界经济飞速发展,全球经济出现了明显的新格局。之前以美、加、英、法、德、日、意形成的G7集团引领世界经济。21世纪以来,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的G20国集团每年举办峰会,标志着世界经济全面进入合作、对话、共赢的发展模式。据统计,G20国集团的GDP总量约占世界GDP的85%以上,人口约为40亿人。
2010年,中国GDP总值达到5.879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过去10年全球经济格局又出现了新的变化,从传统的美日欧主导时代转向了美国和中国的G2主导。G2将会取代过去的G7,成为影响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最重要的两股势力。未来无论是个体的命运、企业的命运还是国家的命运,都将围绕中美两大经济体而发展。中国将是二战之后,对美国产生最大威胁的国家。中美之间的博弈竞争也将影响全球发展,产生新的世界经济格局。
二、中美经济全球占比
进入2000后,全球经济和政治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加入WTO后,正好迎来一次全球化分配的红利。从改革开放20年沉淀下来的劳动力红利、劳动效率红利、物流设施、低端制造业能力等因素飞速发展,让中国变成了一个世界工厂。这个世界工厂同时依托着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全世界从来没有一个人口数量如此众多,却又如此有效率的国家。这些人既是消费者,又是廉价劳动力。而2000年之后又遇到了美国家庭消费的加杠杆周期,美国人的消费泡沫也帮助中国大幅推动GDP增长。更强劲的出口,带来了更多的产能扩张需求,又推动了国内大量基础建设和原材料周期。整个周期,互相反馈,成就了这个伟大的时代。通过图1我们看到,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的贡献,从2000年的7%增长到今天的30%;中国的外汇储备从2000年的9%增长到今天的30%;中国的资本市场市值占比,也从2000年的1%增长到今天的7%。(图1,数据来源:桥水报告)
我们再看看美国。美国依然保持了很强大的竞争力,特别是其在金融行业的定价权,货币体系的铸币权,让美国在金融危机之后,拉大了和欧洲以及日本的差距。然后,由于新兴市场国家更加快速的增长,美国在全球经济体的“相对市场份额”依然出现下滑。比如原油消化从31%下降到26%,增长占比从30%下降到了20%,出口占比从19%下降到了13%。不过股票市值占比反而从49%上市到了51%,这也是美国竞争力最强大的地方。(图2,数据来源:桥水报告)
三、中美贸易和科技IP争端
2018年起,由于美国担心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受到中国挑战,为限制中国的制造业领域和高科技领域发展,美国对华实施加征进口关税和限制技术IP授权等一系列政策。中国和美国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谈判了11轮,中国和美国两大国之间引发的经贸冲突正在发展成为举世关注的意志较量。一些学者评价说,中美前所未有的复杂关系,世界历史上 “绝无仅有”。
2018年7月至8月,美国政府对5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中国同时也宣布对价值500亿美元的美国进口产品加征25%关税。2018年9月,美国对2,0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的进口关税,同时中国也决定对美国的600亿美元商品加征5%~10%的关税。截至2018年末,美中两国分别向对方加征2,500亿美元和1,100亿美元的进口商品关税。
2019年5月,美国宣布对中国华为公司采取限制措施,美国高科技企业如google、ARM和intel等对华为进行了的IP授权限制,使华为不能购买和继续使用这些美国公司的新技术和服务。随后,华为宣布准备发布自建操作系统“鸿蒙”,力求突破美国企业的科技IP限制。
与此同时,中国也祭出了“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的策略,国家领导人及发改委就重要高科技原材料出口物资——稀土的产业问题接连召开了会议,要求稀土产业做到“资源有效保护、生产运行有序的行业发展格局,切实发挥好稀土作为战略资源的特殊价值”。
美国挥舞关税和科技大棒打压中国的实际目的是中国经济的持续走强,引发了美国对世界第一经济强国霸主地位的担忧。不过,关税和科技争端不仅造成中美之间的损失,而且双方以外的其他国家也受到影响。造成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之一是美国在货物贸易方面一直存在巨额赤字,但造成这些赤字的国家并不仅仅属于中国。据《经济学人》杂志报道,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中,30%的附加值是向中国出口中间产品的其他国家获得。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沙特阿拉伯甚至智利都间接受益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中美贸易的间接收益占这些国家GDP的1%~2%。与此同时,中国对美国商品贸易顺差的57%来自中国大陆的外商投资企业,还有加工贸易的产业链和价值链,贸易顺差的形成几乎涉及世界上与中国和美国有贸易和投资关系的所有主要国家。
四、竞争格局引发各自进步
中美贸易和科技争端归根结底是世界经济新格局下,第一大经济体和第二大经济体的遏制与反制,是全球市场经济竞争的必然结果。在笔者看来,在世界经济史的长河中,这未必是坏事,中美两国必将书写一段足以传世的经典的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案例。有竞争才有进步,有竞争才有突破。
竞争从来是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主要推动力。中国被迫对美国农产品加征关税后,农产品进口将减少。中国的农业尤其种子和大豆作物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在中国农业强大的需求下,改良育种和加强农产品质量将成为中国农业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工作重心;华为公司被美国限制后,发布了原来的“备胎”操作系统“鸿蒙”,加上以前就研发成功的“麒麟”芯片,从软、硬件两方面突破了美国垄断的手机行业知识产权。假以时日,中国定能越来越多的研发出自己的IP体系,在各方面将不断打破美国的封锁,形成自给自足并向世界输出的新经济格局。
长期来看,从美国角度分析,通过贸易战和国内减税政策可以使一部分的制造业和资金流缓慢的回流到美国国内。据《中华工商时报》报道:根据最新的波士顿咨询集团研究结果,随着美国制造产品成本优势的增加,制造业可能会重返美国,包括运输工具、电子设备、家具、塑料和橡胶、机械、金属产品和计算机等。我们应该承认这一事实,即对美国这个引领世界经济的第一强国来讲,新增了部分实体制造产业、缩短了产业链条,得到了充足的资金流,其将利用先发优势,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这也是世界经济能够不断向前进步的一股重要力量。
五、求同存异寻求合作空间
在当今世界,短期内没有哪两个国家的贸易和科技争端会影响全球经济的方向和世界人民的福祉。这场经济和科技摩擦持续了一年多,发生在经济增长之和占全球经济增长的50%的两个大国之间,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中国和美国在国际经济秩序变革问题上存在分歧,但这种分歧也是未来合作的机会。为适应新的变化,中国和美国必须加强对彼此的历史和政治理解,促进合作,形成两者兼而有之的行为准则或规则。例如,加强双方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中国在基建方面有较丰富的经验和能力,特朗普也有宏大的基建愿景,基建领域较少涉及国家安全因素,容易凝聚双方共识;双方还可考虑加强在多边领域的合作,如设立中美联合研究工作组,联合推动WTO改革等。中国国和美国自40年前建交以来,无论两国政治关系怎样变化,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交往都在逐步深化。近年来,中美人员往来不断增加。据统计,每天平均有1.4万人在中国和美国之间来往,两国人员每年往来估计超过500万人次;今天,教育合作正成为中美文化交流日益重要的一部分,美国是中国学生最喜欢的目的地。每年约有30万名以上的中国学生在美国大学学习,占美国所有外国学生的30%以上,中国已成为美国高校的最大外国生源国;另外,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中美贸易争端之前,每年约有26%的波音飞机、56%的大豆、16%的汽车和15%的美国出口集成电路,目的地都是中国。中国商务部部长曾在两会上指出:“中美关系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的格局”。
我们需要理解全球经济格局已经发展到了今天的G2,中美经济体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领导全球经济和政治的走势。中美两大国双方只有在竞争中合作共赢,才会带领全球经济构建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作者单位:华夏银行沈阳分行)
主要参考文献:
[1]雷瑛.2018年中美贸易战的回顾与思考[J].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18.
[2]余翔.中美可携手改革国际经济秩序[N].环球时报,2019.5.28.
[3]关铭闻.中美经贸摩擦背后的历史之思、未来之问[N].光明日报,2019.6.3.
[4]刘春燕.全球经济下行风险考验G20智慧[N].中华工商时报,2019.6.11.
[5]熊园.经济放缓令全球货币政策转向宽松[N].经济参考报,2019.6.1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