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劳动/就业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研究
第535期 作者:□文/陈凌白 时间:2016/4/16 14:57:11 浏览:2367次

[提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新生代农民工逐渐融入城市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受户籍制度的限制以及社会歧视等因素的制约,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面临着极大困难。本文以辽宁省为例,对逐步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社会歧视

本文为2014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辽宁省新型城镇化与失地农民问题研究”(立项文号:L14AJL007)结题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辽宁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研究

收录日期:20151228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指80后、90后农民工。目前,“民二代”占农民工总量的60%以上,全国大约达上亿人。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更高,职业期望更高,在物质和精神上的享受需求也更高。然而,由于其身份的边缘性,使得他们常常游离于城乡之间,面临着身份的焦虑。为深入了解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实际状况,对沈阳市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现状展开了深入调研,相关数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全省新生代农民工的现状。

一、沈阳市新生代农民工概况

(一)年龄和性别分布特点。调查显示,26%的被调查人员年龄在1625岁,74%的被调查人员年龄在2530岁;同时,男性占比远高于女性,分别为78%22%

(二)职业流动快、文化程度总体偏低。调查显示,超过73%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以下水平,其中初中及以下水平占42%,高中毕业占31%,达到大专及以上水平的新生代农民工占比不足27%。因此,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水平的新生代农民工是主体。而且绝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没有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亦没有取得过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他们的职业很不稳定,工作流动较快。

(三)收入水平及消费方式。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月收入低于10001500元的占65%15002000元之间的占28%,月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的仅占7%。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收入水平较低。其消费的主要方向和内容集中在基本生活消费和娱乐方面,其中上网、看电视、唱歌等是他们的主要娱乐方式。

(四)对政府的主要诉求。调查显示,40%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期待政府在就业创业方面给予有效支持。希望政府能多创造就业机会,并能提供创业资金支持。另有34%的新生代农民工期待政府能够为他们提供就业权益保障。

(五)社会福利保障。调查显示,沈阳市超过85%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没有参与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险。其主要原因体现在:一是用工企业担心增加成本而不愿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上述福利保障;二是新生代农民工自身收入较低无力缴纳相关费用。其深层次原因则是当前养老和医疗保险基金的区域性统筹不适应农民工工作跨省流动性大造成的。

(六)城市认同感及未来目标。调查显示,14%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目前在城市里生活幸福,81%的新生代农民工则认为城市和家乡幸福感相差不大,只有5%的新生代农民工不认可目前的生活状态。另外,认为对城市的贡献和城市的回报成正比的新生代农民工占69%,另有31%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对城市的贡献和回报不成正比。综合来看,沈阳市新生代农民工较为认可城市生活。

从上述调查情况看,沈阳市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在自身经济条件、素质、社会排斥等条件影响下,仍存在较大困难。

二、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存在的障碍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成为新一代农民工,农民工流向城市势不可挡。但是,当前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仍面临很多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经济因素障碍。经济条件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前提和基础。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农民工劳动付出与收益报酬的不对等性,以及农民工对社会发展贡献率与收益分享增长率的非对称性。两者集中体现在薪金收入普遍偏低且增长缓慢。调查显示,我国制造业用工的人工成本仅是发达国家的1/10,甚至更低。因此,农民工很显然没有获得与其劳动付出相匹配的收益水平。由于新生代农民工收入仍很微薄,未获得与城市用工同等的经济权,造成他们在住房、就医、子女受教育等诸多方面支出超过当地城市居民的经济成本,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面对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和压力,他们融入城市生活仍很困难。

(二)素质因素障碍。由于受教育程度普度偏低,广大新生代农民工无法适应就业市场的竞争和需求。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身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是其真正实现市民化身份转换的重要前提。调查显示,文化素质越高,社会融入越容易。尽管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素质与老一代相比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其职业技能素质的缺失,造成新生代农民工通常处于职业阶层的最低端,城市就业市场竞争中仍处于劣势地位。

(三)社会权利因素障碍。由于多年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造成了我国城乡居民在社会保障、福利、劳动就业、教育、人事、组织、住房等一系列领域的差别,形成了客观上对农民的社会歧视,也因此形成了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困难和排斥,造成了农民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权利不平等,甚至缺失,严重影响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身份的转换。当前农民工仍然仅是付出劳动的劳动力,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公民。

(四)社会交往因素障碍。由于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从事的是最底层的职业,与城市居民平等交往、交流的机会很少,社会资源也因此积累较少,其社会融合程度也相应较低。通常,农民工与城市社会融合的程度与好坏,决定着其就业和生存状态的好坏与差异,也间接会影响他们定居城市的效果。调查显示,沈阳市66%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没有城市居民朋友,另外,只有34%的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有过一点“泛朋友”交往。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隔离,直接导致其在城市生存过程中没有建立起城市社会关系网络,阻碍了他们城市社会资源的积累,更无法借此在就业、生活等方面获取帮助和情感支持,进一步加剧了新生代农民工经济、社会地位的囧境,以及生存与发展的困难。

三、建议

为尽快消除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障碍,促进社会和谐,我们需要大力改善他们的生存条件和环境,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改革并尽快取消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只有尽早取消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才能真正创建一个有利于农民工市民化换身份的宽松和谐的环境,也才能真正使城乡居民共同平等享有经济高速增长的回报。户籍制度改革,是从根本上革除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障碍的前提和基础。同时,户籍制度改革不应孤立进行,必须要与其他相关改革合作配套进行,完善与户籍制度相关的就业、住房、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社会公共服务和福利机制。尤其应尽快改革城镇社会保障机制,不再以城镇户口为提供社会保障的前提条件,切实改善农民工身份转换环境。因此,应大力推动以居住地为依据登记户口的制度,及早推进城乡户籍一体化的实现。

(二)进一步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和机制。首先,从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生存条件出发,以其职业状况、收入水平、定居意愿等条件为依据,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展开层次细分,以便更深入地分类、分层次地加强对农民工的权益保障措施。其中,一类是已长期生活在城镇,收入尚可,并有定居意愿的,可按富裕型农村社保水平,为其提供相对较高级别的农村社会保障待遇;一类是短期停留在城镇生活的农民工,需要提供相应的短期的社保和福利措施;一类是临时在城镇打工的新生代农民工,需要将其纳入相应阶段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之内。因此,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包括医疗、失业、工伤、养老保险等的全方位、覆盖广的多层次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并实现各层次之间的逐步融合。其次,从辽宁省现实情况出发,在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社会保障需求之后,进一步依次解决其生育保险、子女入学、住房等问题,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全方位的社会保障体系。

(三)完善和加强政府政策和措施,推动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切实扶助他们融入城市,完成市民身份的转换。首先,政府应逐步将新生代农民工纳入城市子女教育、养老和医疗等相关社保体系中,切实降低他们在城市生活的成本和负担,改善他们的生存条件,同时进一步加快薪金制度的改革,提高他们的劳动收入水平;其次,不断完善住房福利政策改革,为其“量身打造”住房福利政策,缓解安居困难。为此,可以针对不同收入群体的新生代农民工,分类分层次地逐步将其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公租房制度,开发建设农民工公寓,将农民工纳入地区经济适用房保障范畴,探索构建农民工住房公积金制度等住房政策,有效扶助新生代农民工逐步融入城市生活。此外,在大力完善新生代农工社保福利政策的同时,还要切实采取措施,努力解决其子女受教育问题,解决他们工作生活的后顾之忧。

(四)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机会。就新生代农民工整体来说,他们强烈地渴望文化知识素养的提高和技能水平的提升,以便参与社会竞争,但经常会因为受环境和各种因素的制约而无法参加培训。对他们来说,最适宜的培训方式是直接在受雇企业接受技能培训,既可以有效提升岗位能力,胜任工作;又可以稳定职业选择,减少过快的职业流动,保障他们安心地工作和生活。因此,尽快转变职业培训观念,创新职业培训模式,吸引农民工主动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逐步认识和接受培训的益处,激发他们参加培训的热情,不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五)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能力。问卷调查显示,超过70%的新生代农民工心怀创业理想和愿望,创业意愿强烈。但调查也显示,沈阳市45%的新生代农民工觉得资金不足是创业最大的障碍;此外,还有22%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创业经验不足也是阻碍他们实践创业的障碍之一。同时,绝大多数富有创业意愿的新生代农民工缺少创业培训经历。而创业活动是要承担风险的,仅有激情是不够的,需要拥有创业的能力、知识和素养。因此,应加强创业宣传,引导和培养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意识,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开展创业理念、企业管理、市场拓展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培训,并及时向他们提供财务、金融、技术等方面的信息、咨询等服务,以实际行动支持创业农民工了解市场、掌握技术、寻求商机、规避风险,大力提高农民工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此外,应积极为新生代农民工寻求金融与信贷等方面的支持,为其创业提供资金支持,为他们成功创业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单位:沈阳工学院经管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周国红,张艳.浙江沿海地区农村新生代创业现状与思考——基于宁波市鄞州区的问卷调查与分析.华东经济管理,2008.11.

2]程浩.职业教育对农村新生代就业的影响及对策.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6.1.

3]杨宜勇,杨欣波.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困境与脱困.中国发展观察,2008.2.

4]刘帆.新生代农民工低工资问题研究.当代新生代研究,2006.3.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98363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