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公共/财税
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区域差异分析
第626期 作者:□文/马明宇 陈政洋 寇本聪 王甲男 时间:2020/2/1 11:05:59 浏览:335次
[提要] 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教育和人才已成为影响一国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但是,我国高等教育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又存在着较大的区域差异。本文旨在从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现状入手,基于全国31个省市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对产生高等教育不均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区高等教育水平区域差异主要受教育资源投入差异影响,并据此为缩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差距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区域差异;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11月26日
一、引言
2018年,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稳定规模、调整结构、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战略部署,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稳步发展,结构逐步优化,普及程度持续提高,即将迈入普及化发展阶段,高校师资与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但在国家高等教育稳步发展的同时,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高等教育已成为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对造成高等教育水平地区差异的深入研究是很有价值和意义的。李晶、何声升(2017),武明(2018)等通过不同方法验证了高等教育地区差异的存在事实;吴景松(2010),马力、张连城(2017),郑凯茹(2017),周文韬(2018)等侧重研究了高等教育与相关因素的互动影响。目前关于高等教育的研究主要从不同省级和区域层面展开研究,多用其他相关相关统计学分析方法,关于地区差异的存在性研究较多,研究侧重存在性研究、高等教育与单个因素的互动影响研究,但在此基础上,对地区差异的普遍性原因及主要因素剖析较少。据此本文在相关文献基础上,运用计量回归分析,从经济支撑、教育资源投入、产业结构等层面去思考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据此为缩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差距提出相关建议。
二、研究设计与回归分析
数据来源: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教育年鉴,经整理得出本文研究所需指标。
研究方法:本文利用计量经济学所学进行模型设计、参数估计、模型经济意义及统计意义的验证,根据结论提出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相关建议。
(一)变量选取。根据本文研究内容,先确定能反映地区高等教育水平的被解释变量,后确定能反映影响各地区高等教育水平的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再利用计量分析的方法确定有意义的解释变量。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并经过对2018年全国31个省市的截面数据筛选及考量,用平均每十万人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作为被解释变量来直观反映各地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便于消除地区间人口差异的影响,简单直观地反映了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在研究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时,我们选取了解释变量,如表1所示。(表1)
(二)假说分析
假说1:各地区人们受教育程度可能受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我们以人均GDP来刻画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情况下,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受高等教育程度呈正相关。
假说2:选择平均每万人拥有的专任教师数为解释变量,教师作为影响教育水平和质量的主导力量,其质量和数量直接关系到该地区的教育发展程度。其与受高等教育程度也应呈正相关。
假说3:选择地区高等专任教师中博、硕士占比作为解释变量,是因为该指标衡量了地区高等教育教师水平与能力,高等院校教师学历水平越高,接受高水平指导的机会也越多,该地区受高等教育程度亦越大,呈正相关。
假说4:选择地区高校规模(平均每所高校承载数量)作为解释变量,是因为各地区受人口因素影响容易导致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因此高校建设规模与受教育程度也呈正相关。
假说5:选择高校专任教师占教职工人数的比例来反映高校本身对于吸引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与受高等教育程度呈正相关。
假说6:选择第一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作为解释变量。我国第一产业占GDP贡献有下降趋势,而第三产业高速发展,而产业结构影响就业结构,而就业结构则影响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意愿和观念,因此,第一产业比重越高,接受高等教育程度就越低,呈负相关。
(三)模型设定。根据以上假说,为探究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变化规律,为预先缩小数据不稳定性,初步建立如下对数模型:
lnYi=?茁0+?茁1lnX1i+?茁2lnX2i+?茁3lnX3i+?茁4lnX4i+?茁5lnX5i+?茁6lnX6i+?滋i
(四)回归分析。通过模型回归与检验,对模型进行了修正,并且通过了自相关和异方差检验,得到的结果如表2所示。(表2)
修正后的模型估计结果为:
ln■i=0.408+0.689lnX2+0.367lnX3+0.217lnX4+0.826lnX5
从上述估计结果可以看出,修正后模型的可决系数R2=0.962066,拟合优度很高;F检验值为164.8481,明显显著;当α=0.05时,各个参数T统计量对应的P值均小于0.05,所有参数估计值高度显著;且都与先验预期一致。系数估计值解释如下:在其他解释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若每万人拥有的高等教师数、地区高等教育教师中博硕占比、地区高等教育专任教师数占教职工总数比例及地区平均每所高校承载人数每增加1%。则地区每万人高等教育在校生数平均增加比重分别为0.689%、0.367%、0.217%及0.826%,即教育资源投入与地区受高等教育水平高度正相关。
三、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结合上述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各地区高等教育水平差异主要是地区教育资源投入差异而造成的。就回归结果得出以下结论:每万人拥有的高等教师数和高等教育教师中博、硕士学历占比两个解释变量对于地区高等发展水平有高度正相关的影响,可以看出各地区高等院校师资力量直接关系到该地区的教育发展;平均每所高校承载人数是衡量地区高校的办学规模的指标,回归结果与预期一致,可以看出短期的高校规模扩张有助于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此外,高校专任教师数占教职工总数的比例对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影响显著,提升专任教师比例有助于促进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虽通过研究我们得出了一定的事实与结论,但仍有不足之处,比如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教育政策等都会对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产生影响。
(二)建议。结合上述结论,缩小高等教育区域差异主要在于缩小教育资源投入差异。就此为缩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差异建议如下:
1、统筹全局发展,整体提升教育供给水平。缩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差异应从全局角度统筹审视,既要制定全国统一的教育政策目标,整体提升教育供给水平,又要结合地区高等教育现状而分类指导,切勿忽视地区的差异性。统筹发展,充分发挥教育积极的“相邻效应”和“外溢性”,缩小地区差异。
2、合理配置高校教育资源,突出高校特色优势。高等教育地位上的差异是地区差异的重要表现,即地区居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与意愿上的差距。高等教育地位较高的地区应充分挖掘高等教育资源为经济助力。而对于高等教育水平较弱的中西部地区,要大力整合教育资源,突出地区特色优势,培养与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同时,国家应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特色院校的建设投入,提升居民接受高质量、高水平教育机会与意愿。
3、加大高等教育资源投入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地区高等教育水平应在高校规模、学校建设、师资建设上下功夫,适度提升高校招生规模,降低高校入学门槛;要大力发展与本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色院校,提升地区居民的入校意愿;要严格把控高校教师职称晋升标准、提升高校教师门槛,降低行政人员比重;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制度保障与经济保障,提升教师待遇与科研资助,吸引高水平高质量师资力量投入地区高等教育发展。
(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晶,何声升.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研究[J].西部论坛,2017.27(5).
[2]武明.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及区域差异变化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7).
[3]吴景松.我国区域教育供给水平差异及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10.
[4]马力,张连城.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关系[J].人口与经济,2017(2).
[5]郑凯茹.中国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17.
[6]周文韬.农村家庭人口结构与受教育程度的微观经济分析——基于CGSS教育程度数据[J].科技与经济,2018.31(4).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26156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