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 管理/制度 |
| 丽珠集团轻资产运营实现路径研究 |
| 第628期 作者:□文/刘宁儿 汪 也 时间:2020/3/1 14:25:07 浏览:627次 |
[提要] 轻资产运营是一种超前的商业模式和企业战略。丽珠集团作为医药制造企业,目前正在经历行业“暴风雨”洗礼,而其近五年对轻资产运营模式的应用使其在改革中抓住机遇。本文分析丽珠集团轻资产运营实现路径,与其财务报表的相关特征相结合进行研究,希望为该行业其他公司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轻资产运营;生物医药;丽珠集团;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12月23日
一、引言
“轻资产运营模式”理念最早是由著名的管理公司麦肯锡提出,后经过众多国内外学者和企业家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诸如苹果、腾讯、可口可乐、NIKE、格力电器等公司成功运用该模式,集中优势资源,实现从“重”到“轻”的转型,在技术创新、品牌价值方面获得成功。而这些成功经验对于正经历着剧烈行业震荡的医药制造企业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本文以丽珠集团作为研究案例,探讨其轻资产运营的实现路径,与财务报表特征相结合进行研究,并对其商业模式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关建议。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对于轻资产运营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并不完善。本文主要归纳研究两个方向:对轻资产运营模式理念和动机的探讨以及轻资产运营的实现路径。
(一)轻资产运营模式理念及动机(表1)
(二)轻资产运营模式实现路径。根据1992年施振荣先生提出的“微笑曲线”理论基础,企业的产业链条可看成一条U型曲线,如图1所示,产业链条的上游与下游代表研发及营销环节,是附加值最高的部分,而中游的生产、组装环节是劳动密集型环节。轻资产运营就是控制、降低劳动密集型环节投入的成本,集中优势资源运用于产业链两端,以创造更大价值。(图1)
王余强、陈金龙(2018)基于互联网行业的视角,提出组建专业化运营平台实现轻资产运营的初步构想,通过平台整合研发、销售的优势资源,降低生产环节的成本消耗。郑小莹(2019)以格力电器为研究案例,发现其不仅改革营销模式,比如“股份制区域经销”,在财务经营方面还采取“类金融”的内源融资方式,降低了企业的现金流负担。西宁、李鹏华(2019)对房地产行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认为轻资产经营首先要解决的是资本限制、资金短缺的问题,房地产行业主要通过建立轻资产融资渠道、分享租金获得稳定收益、建造环节不完全外包等途径实现轻资产化。陈冰玉(2019)将轻资产运营与财务战略相结合,分析海尔集团资源投资、成本控制、资金管理三方面的财务战略。
三、丽珠集团公司简介
丽珠集团是于1992年成立、1993年上市,由澳门南粤集团、珠海市信用合作联社、广东省制药工业公司、珠海市医药总公司等七家单位作为发起人,以其拥有的原中外合资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折价入股,通过定向募集组建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自2010年起,健康元集团通过从二级市场直接购买的方式,朱保国先生成为丽珠集团的实际控制人。目前,丽珠集团的发展方向是成为一家高端特色专科制药企业,围绕“改革、责任、创新、发展”的核心经营理念,坚持以医药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主业,产品涵盖西药及中药制剂、原料药领域和精准医疗领域。
四、丽珠集团轻资产经营模式实现路径
(一)以研发为引擎。“以研发为核心驱动力”是丽珠集团始终坚持的方针。由于药品价格不断下调、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药物临床核查等药政改革,以及医药产业链上下游的不断扩张和外部资本的跨界渗透,丽珠集团面临的经营风险不断提高,如产品和技术被淘汰、药品注册申请被撤回、GMP证书未到期被收回或到期无法续期等等。而始终将研发放在第一位,能使公司在同行业拥有领先优势,在大规模行业洗牌、大批产品易主的“暴风雨”中存活下来。
图2为2014~2018年丽珠集团的研发相关支出,近5年总研发投入的金额逐年快速递增,2014年研发投入仅为300百万元,至2018年已接近700百万元,研发支出的增长率基本在20%以上,2015年甚至增长率达到30%,研发投入占集团总营业收入的比例也呈现增加的态势。图3为2014~2018年丽珠集团研发人员的总数以及占全部职员的比重,除了2016年略微下降之外,其他年份也均在上升。可见集团近五年对于研发投入的日益重视。(图2、图3)
1、构建创新研发技术平台。在制剂药品的研发上,丽珠集团一直以“聚焦研发方向”、“精品研发”为总体思路,通过打造特色、创新的研发平台,突出产品研发管线。精良的设备、优秀的平台作为外在条件仅仅是一个基础,丽珠集团还积极地引进国内外资深专家和创新型科研人员,大力发展海外战略联盟,不断丰富人才储备以支持研发技术平台的运作。对于研发上遇到的障碍,如专利限制、高设备成本等等,丽珠集团灵活选择共同开发、获得专利许可、生产设施的国际认证等国际化运作手段,化解了种种研发瓶颈。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各个研发技术平台已日渐成熟和完备,2015年,微球缓释技术平台已获授国家级“长效微球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是继“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之后的又一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图4)
2、提高科研投入产出效率。创新药的研发风险非常高,因为其总体的研发周期比较长,并且前期的资源投入极大,后期还面临着一致性评价、药物临床核查等严格的考验,许多制药企业曾因为科研投入产出比低而面临较大的危机。为了提高科研产出效率,丽珠集团不仅安排短、中、长期的研发管线来解决研发周期过长的难题,在2016年集团采用多种手段严格监督和管控研发质量:组建科研专家委员会,对科研项目进行梳理和再评估,规范研发项目立项、申报、处置环节;加强科研质量监管,由质量管理总部对申报工艺与实际生产工艺的一致性问题、数据完整性等问题进行监督;成立本集团一致性评价办公室,统筹协调本集团一致性评价项目,采用自研、合作和委外多种方式开展第一阶段工作;用全球化的“双报”模式严格监督科研工作,这些手段大大提高研发的投入产出比。自2016年起,丽珠集团的资本化研发投入占研发投入的比例逐年上升,2018年呈现爆炸式飞跃,增长率达到465%,如图5所示。除了研发投入的资本化率,丽珠集团与科研项目有关的政府补助金额也显示出研发投入产出效率的提高,图6表明,计入营业外收入与计入递延收益的政府补助金额逐年上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丽珠集团的资金压力。(图5、图6)
(二)减少重资产投入。传统制造型企业的发展路径离不开企业规模的拓展,比如新建厂房、购买专业设备等硬件设施等等,这也是提高企业产量、扩大经营范围的必要条件。这种发展路径虽然使得企业“体积”增大,但也圈住了大量的自由现金流,导致企业不得不压缩在高附加值研发、营销环节的投入,同时大量的非流动资产极其不利于资金的周转,容易影响经营的灵活性。轻资产运营就是看到了传统制造业重资产运营的弊端,倡导由“重”转“轻”,运用其他方式提高生产能力,实现集约化经营。丽珠集团遵守轻资产运营模式,在近几年通过签订供货协议、处置大量非流动资产、调整股权结构、外延式扩展产业链的方式调整企业规模,控制固定资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精细化发展。
1、签订相关供货协议。丽珠集团曾采取签订专利许可协议、许可与供货协议的方法,替代了自主研制,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所需资源。相比于大量建设厂房、设备,以及生产所需的各类成本,签订专利许可或供货协议仅需支付较低的入门费以及销售年度接近10%的销售提成,极大节约了集团的资金资源。
2、处置附属公司、调整股权结构。轻资产运营模式注重提高流动资产的比重,特别是现金资金的比重,并且减少固定资产的占比。丽珠集团通过处置附属子公司股权,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结构等方式,增加自由现金储备。2014年出售统一康是美商业连锁(深圳)股权;2016年处置清远市信腾实业有限公司100%股权;2017年处置附属公司维星实业有限公司100%股权,收到股权转让款是丽珠集团当年货币资金增加259.65%的主要原因;2018年转让控股子公司新北江制药厂15%股权,对价为人民币6,620万元。这些举措同时促进丽珠集团进一步聚焦于其生物制药的业务。从图7中可以看到自2015年开始,丽珠集团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一直在快速下降,2018年固定资产占比已经低于20%,非流动资产占比低于30%,符合了轻资产经营的模式。同时,丽珠集团的现金资产自2016年开始暴增,2018年占总资产比例达到近50%,主要原因是2017年处置附属公司股权而获得转让款。(图7)
3、外延式扩展产业链。丽珠集团的产业布局眼光十分长远,2012~2018年间,集团没有局限于医药制造和销售业务上,而是不断对产业链上游与下游进行延伸扩张,以加速企业的发展。从图8中可以看到2012~2018年丽珠集团不同类型子公司数量变化情况,其涉及种植业、医药制造业、技术开发业、商品销售业、服务业、投资业等6种类型,虽然类型较多,但这些子公司都为集团的核心业务服务,减少集团产品在生产、流通过程中的成本。(图8)
2018年丽珠集团种植业领域的子公司由3家增长到5家,其新设丽珠医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贡山丽珠药源科技2家子公司。部分重点品种的中药材原材料自建GAP生产基地,能够应对原材料供应和价格波动的风险。因为原材料非常容易受到诸如宏观经济、货币政策、环保管理、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出现供给受到限制或者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丽珠集团的盈利水平。而2017年、2018年技术开发公司数量由0家增加至4家,投资业公司数量小幅度上升至5家,医药制造业子公司数量下降至13家,也进一步显示出丽珠集团正在进行产业结构的战略布局调整。
(三)增强营销能力。轻资产运营重视销售渠道的建设,持续扩大品牌价值和产品影响力,以快速实现企业价值增值。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对医药的需求始终是庞大的,丽珠集团坚持以扩大销售,促进利润增长为发展重点,不断完善营销体系与专业化的营销团队,产品结构多元化发展,同时积极拓展国外制剂销售市场。丽珠集团的营业毛利率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准,近几年维持在62%水平,在行业中处于较高的地位。其增强营销能力的方式有以下几点:
1、完善的营销体系与专业化的营销团队。首先,在营销组织架构的设置上,丽珠集团一直致力于完善营销网络,提高推广能力,不断细分组织架构建设,形成成熟的营销体系。目前在集团的发展下,营销团队已由四千余人增加至接近一万余人。同时,在营销方式上,集团采取多样化方法,总体上运用“证据营销+服务营销+合作营销”三个营销为基本方针,在处方药领域采取了“合约制”模式,同时积极由临床推广向学术推广转变,目前其采取的证据营销、服务营销、合作营销“三个营销”的方针已经颇有成效,2018年成功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大型医学中心达成了战略合作。丽珠集团还积极开展药物经济学评价、充实循症医学依据、组织各产品领域学术活动,增强其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在营销渠道的构建上,通过强抓产品下沉去拉升低产医院的销量,加强空白医院的覆盖,拓展基层市场及民营医院市场。营销考核模式的细化也是推动营销人员积极实现销售目标的动力。表2为丽珠集团具体实施的举措。(表2)
2、加速海外制剂销售。在国内市场竞争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医药企业应该积极向海外医药开拓市场,近年来“一带一路”的建设使得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较为友好,这对开拓市场来说是一个较大的助力。丽珠集团近年的发展就在不断推进制剂海外销售,以及国际注册,其在坚持由非规范市场转向欧美等规范市场同时,还重点推进产品在阿塞拜疆、俄罗斯、菲律宾、巴基斯坦、中美洲等国家或地区的注册工作。2014年公司海外制剂销售突破1,000万元,2015年销售突破1,350万元,2016年销售增加至1,762万元,2017年销售达到2,321万元,可见该蓝海战略成效显著。
五、总结
本文主要是从研发、生产、营销这三个角度,分析丽珠集团轻资产经营的实现路径,并结合有关财务报表的表现进行说明和论证。笔者认为医药制造型企业目前十分需要向创新型制药企业转型,而创新型医药企业应以研发和营销为重,这一点与轻资产经营模式非常契合,故适合医药制造企业未来的发展。本文在对丽珠集团进行分析和研究之后,认为其已经基本实现向轻资产经营模式的转型,在研发、营销两端的巨大资源投入已经促进丽珠集团更快、更好的发展。丽珠集团还可以采纳其他方法,进一步完善轻资产运营模式,比如在保证生产质量的情况下,采取生产环节外包,进一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以及通过承接CRO研发外包服务等等,增加企业利润。总之,轻资产运营模式是作为一种超前的商业模式,适合医药制造企业运用,希望本文能够给企业带来一些启示。
(作者单位: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Briger Wernerfelt.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J].Stratages Management Journal,1984.5(2).
[2]Georgiana Surdu.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and the Assert-Light Approach[J].Romanian Economics,2003.31(3).
[3]王军辉.轻资产运营模式下的企业价值评估应注意的问题[J].财务与会计,2014(4).
[4]章阳,冯先正,程圆圆.手机行业的轻资产运营模式问题——以小米公司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5(19).
[5]何琪,胡月.戴尔公司基于轻资产盈利模式的价值创造与管理分析[J].财务与会计,2016(6).
[6]王余强,陈金龙.轻资产运营战略下传统制造业整合模式研究——基于互联网视角[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