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公共/财税 |
政府在科技企业创新中的作用 |
第631期 作者:□文/于会永 时间:2020/4/16 16:50:22 浏览:646次 |
[提要] 现如今世界正处于科技创新全球化时代,政府对于市场和创新的作用越来越大,以前自由野蛮式的增长方式,在面对如今创新生态环境略显力不从心。不仅需要更多底层和基础性的建设,同时也需要更多顶层设计和规划,这就充分说明政府的连续政策支持是科技创新成功的关键因素。这种连续性,不仅体现在创新的各个阶段,也体现在政策的稳定性本身。
关键词:政府;政策;科技;创新;连续性
本文系吉林省委党校一般课题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72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1月31日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政府对于市场和创新的作用越来越大,以前自由野蛮式的增长方式,在面对如今创新生态环境略显力不从心。不仅需要更多底层和基础性的建设,同时也需要更多顶层设计和规划。就像人类需要投入时间和资源抚育下一代一样,创新相当于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抚育的下一代,在创新长大成人之前,必须进行资源上的倾斜和投入。这就充分说明政府的政策支持是科技创新成功的关键因素。创新有四个环节,分别是科研、研发、量产和市场。与之对应的,政府也应该从这四个环节入手,助推科技创新。
一、助推的核心是打通环节与环节之间的关卡
如果政府在每道关卡上都能正确干预,就能减少创新过程中的阻力,让科技创新的流程更好地流转起来,其目的就是更好地让技术产品化,让产品规模化,让规模化的产品顺利进入市场。
(一)在助推技术产品化方面。技术产品化,指的是高校实验室里的一项科研成果,授权给企业做研发,把技术转化为产品的过程。过去这个过程比较简单,参与者的数量也比较少。所以,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完全是自发的产物。政府做的主要是创造一个好的社会环境。今天,创新已经变成了一种生态行为。仅仅是科研成果转化这一步,就需要高校、科技企业家、资本和大企业四方的沟通与协作。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存在大量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高校很难为技术找到好的企业家,企业家也没有能力看到尽可能多的技术,资本可能错过进入的机会,大企业也未能及时布局。怎样解决这种信息不对称问题呢?答案是,由政府出面,搭建平台,推动学术界和产业界之间的合作。
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是美国的国家制造创新网络计划。为了振兴制造业,美国政府发起了这个计划,并且成立了14个创新研究院,专门推动制造技术的研发和商业化。就拿其中的3D打印创新研究院来说,它会定期发起一些项目,邀请知名高校、材料供应商、软硬件方案提供商、大型制造企业参与研发。比如,金属粉末3D打印工艺的快速鉴定方法,这个研发项目是由卡内基·梅隆大学、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GE航空、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等十几家机构协作完成的。还有,某挤出式熔融3D打印技术的热塑性材料研发,这个项目的参与者,包括威奇塔州立大学、3D打印龙头斯特塔西公司在内的8家机构。
政府通过搭建这样的平台,加速了科研成果的转化。高校的技术有更多的机会被产业界看到;小企业也可以顺利地启动商业化运作;大企业也可以接触到潜在的收购对象,进行产业布局。整个创新生态的运转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二)在助推技术产业化方面。技术产业化,指的是技术从研发完成,到投入大规模量产的过程。进入到这个阶段,创新生态里的格局开始明朗,参与者彼此了解,但相互之间存在利益冲突。比如,电动车和燃油车、锂电动力系统和柴油发电机就是一种竞争关系。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制定竞争规则,在兼顾传统企业利益的情况下,适度向先进的科技企业倾斜,保障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和新陈代谢。
我们国家政府对创新的产业支持做得非常好。在欧美国家,传统燃油车的市场主导地位仍然稳固,而中国的电动车产业已经全面开花,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还有太阳能、手机电子产业,也都在中国迎来了大规模的爆发。这些新技术的发展,都得益于中国政府的强力推进。
国内外政府在助推技术产业方面的政策不同,其主要原因是国外政府比较强调就业,传统产业的就业人口多。如果先进科技威胁到了现有的工作岗位,国外政府会倾向于保护原有技术,而不是丢掉传统产业去支持科技创新。而且,国外还有强势的工会组织。企业一旦设立了一个工作岗位,工会要做的就是千方百计地保证这个岗位不会丢。这些都是阻挠创新的因素。但实际上不管怎么阻挠,新科技最终还是会战胜传统科技,该失业的依然会失业。政府的不作为,只是延缓了这个过程。市场是一直向前发展的,一味去捍卫旧的工作岗位也是不可能的。新的科技会创造新的工作岗位。接受变化,拥抱变化,才是更积极的做法。
在中国,政府对先进科技的支持就坚决得多。很多地方政府对于落地的创新企业,能够提供20%~50%的配套投资。每年政府还在职业培训方面投入大量的资源,帮助原有岗位消失的人去掌握新的技能。正是基于全民积极拥抱创新这样的背景,中国能够在产业上对创新提供更强大的支持,显示出更强的活力。
(三)在助推技术市场化方面。技术市场化,指的是技术从进入市场,到被消费者接受的过程。我们都知道,政府对科技企业的支持本身并不是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是让科技产品为社会广泛使用,提升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和运行效率。所以政府还需要引导市场消费,帮助科技企业的产品迅速占领市场。只有产品进入市场以后,创新的链条才算成功。比如在新能源汽车上,中国政府的补贴政策可以清晰地看到三个阶段:一是当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处于幼年期的时候,政府通过基金补助、生产环节双积分等政策,补贴企业,吸引企业进入这个新的领域。二是当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完成,车要上市的时候,政府又在消费环节补贴产品,拉低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扩大它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政府还推出了不限牌、不限购措施,为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者提供充电优惠等等,降低消费者接受新产品的门槛的政策。三是经过10年的发展,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快速增长,政府又适时地降低了补贴力度。对于续航里程短、电池技术差的产品和企业,逐步减少补贴,甚至取消补贴。
其带来的结果就是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了一轮洗牌。有竞争力的企业会逐渐胜出,竞争力弱的企业会被淘汰出局。一直演变到新能源汽车在价格、性能以及配套设施上都能够和传统燃油车相抗衡,这个产业才算真正成熟,才算站住脚。从补贴企业,到补贴产品,再到取消补贴,这种“梯度补贴”政策,非常的有中国特色,也非常的科学。
但在欧美看来,政府补贴科技企业和补贴科技产品,对传统产业来说是不公平的。所以,尽管它们的技术产品化阶段做得很好,但是它们的技术产业化、技术市场化阶段却是缺失的。科技企业的死亡率仍然很高,很难和传统企业进行竞争。相比之下,中国的产业政策更加积极。如果能够把这种扶持政策从电动车、太阳能,推广到更多的领域,与此同时,我们也补足技术产品化能力,那么我们的创新能力就能够得到飞跃式的提升。
二、中国政府在创新政策上的优越性及挑战
政府连续的政策支持,是科技创新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这种连续性,不仅体现在创新的各个阶段,也体现在政策的稳定性本身。
(一)中国政策稳定性高。中国非常独特的优势中,其中一项就是政策的稳定性很高。美国也好,欧洲也好,换个领导人政策就全变了,签好的协议都能反悔。但是,中国的政策一直是持续的,持续支持创新,持续支持科技发展。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前校长彭浦曼讲,中国有一样东西特别厉害,就是政府会制定五年规划。从1953年至今,中国已经推出了十三个五年规划。而且每一个五年规划,都是在上一个五年规划基础上的延续。这种一以贯之的政策,使得中国能够做比较长期的布局,支持创新从幼苗长成参天大树。中央在规划上还具有长远的眼光,在创新政策上保持强大的延续性,这对于科技企业落地而言,无疑会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二)中国政府创新政策转型中的挑战。以往我们为了吸引外资,给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很多优惠政策,目的是吸引世界五百强到中国安营扎寨。之后政府又开始重视创业创新,对创新企业给予了很多的扶植,使得创业创新企业层出不穷,但是遇到了一些变化。一是世界五百强企业不再是创新的源头了。所以政府给予它们的政策可能要做一些收缩。二是专利的所有权和独家商业权益是分开的。所以我们在认定一家企业是否是高科技企业的时候,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只看它自己研发、自己拥有哪些专利,不看它得到了什么样的专利授权。三是制造成为创新的重要一环。科技创新产品的制造,其中难度很大,科技含量很高。所以,生产科技产品的制造企业,也应当被认定为高科技企业。做科技制造的企业家,应该被尊称为科技制造家。我们要针对这些企业和企业家,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他们利用中国优势,帮助全球科技企业解决量产问题。
总之,中国创新的未来是非常乐观的。如果我们能够在开放原则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地调整针对高科技企业的优惠政策,相信我国一定能迎来创新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主要参考文献:
[1]颜莉,吴海燕.中国城市创新能力及其评价[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1).
[2]张瑶莹.东莞市政府扶持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问题研究[J].政府行政管理与创新,2017(7).
[3]杨瑶.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链优化研究[J].新校园(上旬刊),2017(9).
[4]王杰.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的对策[J].科学与财富,2017(2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