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 管理/制度 |
| 市场化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
| 第631期 作者:□文/仝宝雄 时间:2020/4/16 16:55:43 浏览:440次 |
[提要] 在市场化程度逐渐上升的背景下,找出影响建筑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正确认识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十分重要。本文从资源控制、技术水平、管理策略、市场地位、市场份额等方面阐述企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同时分别从产权结构的单一化弊端突显、综合实力面临的挑战、信息化管理滞后、对项目管理要求更高等层面分析市场化对企业竞争力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市场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2月14日
一、市场化环境下企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一)资源控制。建筑企业生产过程,资源为必要的投入要素,因此市场化环境下,企业掌控技术水平、优质资源和先进设备等能力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同时,企业供应商在原料方面的供给可为企业持续经营提供良好条件。当企业获取资源的能力较强时,可将产业链进一步延伸,不断提升自我调节能力,将自有资源转化为成本优势,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
(二)技术水平。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技术为发展内在动力、当前企业生产资源与环境约束逐渐呈现出矛盾状态,企业只有不断革新技术,重新整合生产要素,才能高效利用生产资源,降低对环境影响,不断发展。因此,企业掌握的技术水平是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胜地位的重要前提。企业持有的专利技术、核心技术等越多,其竞争实力越强,反之竞争力越弱。
(三)管理策略。市场化下,企业竞争力还体现在转化生产要素、有限资源等能力。资源的转化和管理行为息息相关。企业的管理策略决定各种资源的投入、转化以及运作方式。建筑企业管理行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其一,制定战略计划。企业处于特定的市场环境下,结合自身资源条件,制定出科学的发展方式,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促使企业经营绩效不断提升。其二,经营管理。以战略计划为导向,展开有效经营,利于企业快速完成发展目标。其三,公司治理。主要是通过制定各类制度、管理机制等,协调企业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关系,确保决策正确、科学,维护各方利益。
(四)市场地位。建筑企业的市场地位主要表现在和同类企业在市场中的排序,可反映出企业竞争实力的强弱。当企业市场地位较高时,可处于行业领先者的地位,此时企业服务等对行业市场价格可产生较大影响,盈利能力更强。与此同时,当企业的市场地位较高时,还可利用自身影响力展开内部调节,规避行业风险。反之,企业的市场地位较低时,在行业处于衰退期时,承受外部市场的压力较大,加之其他企业的挤压,面临的经营风险较高。
(五)市场份额。建筑企业占据的市场份额可反映出自身拓宽市场能力,也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企业提供服务时需要通过开拓市场,将其转化为经济价值。市场份额的顺利获取,能够为企业顺利经营提供资金流方面的保障,直接影响企业偿还债务能力。因此,为保证企业在市场化环境中的竞争力,需要将自身产品质量以及消费者满意程度等作为前提,采取有效的市场销售方案,才能在激烈的竞争当中处于不败之地,占领更多市场份额,展现出自身竞争优势。
二、市场化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一)产权结构的单一化弊端突显。市场化环境下,国有建筑企业面临着股权单一化问题,对外方面难以高效对社会资源加以利用,对内方面,影响企业的治理机制。从统计规律可以看出,体制、机制、效率、效益等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在市场化环境下,面临着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我国建筑企业发展公开、透明,特别是国企,面临着体制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自身在市场的竞争实力。对比而言,外资类建筑企业和民营建筑类型企业能够在国家提供的平台上展开公平竞争。民营企业发展方式灵活,可更好地适应市场化环境,迅速发展。在此环境下,各类国际承包品牌、管理、技术等向国内市场涌入,但是建筑行业存在地域化的特点,在管理和作业等方面,需要保持人员的“本地化”,以便更合理控制经营成本。因此,国际企业会在国内企业当中寻求合作伙伴。民营企业中产权的买卖自由化程度高,机制应用灵活,同时人力成本低廉,因此其和国际承包商的合作可能性较高。二者合作互补,成为竞争力较强的竞争体,此类建筑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化的环境,更容易参与到国际竞争当中。但同时,也突出国有建筑类企业面临的产权方面的挑战。
(二)综合实力面临的挑战。我国建筑企业的产业结构大部分为“平板型”,面临市场化环境,呈现出综合实力不足的问题。加之行业壁垒、投资导向各种历史因素的影响,在土建类项目和房屋类项目当中还存在各种低层次的竞争行为。建筑企业组织、管理方面水平相近,导致价格差异成为竞争主要使用的手段之一,恶性竞争现象较多,即便是企业存在较大的经营规模,但是效益提升较为困难,因此综合实力面临挑战。对比而言,国际大型承建商拥有的技术、管理、人力、财力等资源优势,同时产业结构完善,善于利用新型服务理念,表现出的综合实力较高。因此,其在建筑市场上,特别是国际市场上竞争优势明显超过我国建筑企业。面对此背景,如何将我国建筑企业打造成复合型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创新技术应用等为企业面临的重点问题。
(三)信息化管理滞后。市场化环境下,市场竞争激烈异常,已经超出建筑企业相互竞争环境,延伸至行业层面的竞争。科学技术为建筑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当前,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先进技术类型,各类大型企业使用信息化管理方式,逐渐提升自身竞争实力。对于建筑企业来讲,信息化管理还有提升空间。企业需要明确,管理信息化不仅是使用计算机来替代手工劳动,沿用传统管理方式,而是面临市场化的经营环境,转变经营观念以及管理方式,优化建筑企业管理流程。这一问题对于专业人才缺乏、管理基础薄弱、资金不足的建筑企业带来巨大影响。
(四)对项目管理要求更高。市场化的背景下,对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项目管理为建筑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基础,因此需要持续加以规范。建筑企业需要基于利润发展核心,树立明确的管理目标,对经营过程展开“人、财、物”一体化管理,并将具体的管理制度加以明确。与此同时,在市场化环境下,我国经济建设力度的加大,经济增长空间骤增,为建筑类企业奠定了发展条件。建筑企业需要增加能源、资源等要素的投入,实现持续发展,以上投入的增加使得企业消耗能源量越来越大。
绿色建筑的理念提出之后,建筑企业需要秉承可持续、环保的理念,展开各项工作,加大力度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使用节能技术、环保材料展开工程建设,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优化管理内容。积极吸取成功企业的经验,明确管理要求,持续规范企业资金、分包商、材料、组织等管理内容,最大化利用社会资源,降低建筑行业的能源、能量等消耗,逐渐实现经营效益的扩大,展现出企业管理的价值。
以建筑分项施工技术的管理为例:在墙体节能技术方面,隔热保温材料的使用,需要落实墙体验收、杂物清理、平整度验收等工作,在温度高于5℃,晴朗的天气下施工。调制保温砂浆,水灰比为1:0.8,配置2小时内完成施工。将墙面和地角位置清理干净,之后将保温砂浆涂抹在面层上,使用杠尺刮平、压实,待上浆硬化之后,表面刷腻子层,厚度2~3mm,之后刷涂料。施工结束落实成品保护,防止保温层定型之前受到雨水冲刷和外力碰撞。在门窗节能施工方面,对进场门窗展开质检和验收,确保门窗的保温性能、气密性、遮阳系数等符合节能建筑的施工要求。施工过程按照定位、安装片就位、门窗安装、门窗固定、填缝处理等流程。处理门窗和墙体的缝隙时,可使用聚苯乙烯和闭孔泡沫新型材料,分层填色,保证节能建筑对隔热、隔声等方面的要求。通过以上流程,保证施工技术的合理运用,提升建筑的节能效果,实现绿色建筑的节能目标。市场化环境,对建筑企业的管理有全新要求。企业发展需要结合自身性质以及所处内外环境,秉承绿色节能的发展理念,优化管理方式。
三、结语
总而言之,面临市场化环境下对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建筑企业管理者要明确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不断优化管理方式,充分利用市场化环境,制定管理策略和发展策略,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高自身竞争力。同时,还应从持续发展的角度完善项目管理过程,在施工管理方面充分利用节能技术,使自身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不断提高企业在市场化环境中的竞争力。
(作者单位:北京中标新亚节能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祯.重新定义核心能力:市场化、专业化与双元化[J].清华管理评论,2018(12).
[2]乔秀荣.经济背景下企业统计市场化定位目标取向研究[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19(5).
[3]刘玢希.市场化改革中企业管理创新实践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9(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