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高校是培育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阵地。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使得在校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随之而来的是贫困学生日益增多。保障贫困学生能够上得起学,符合条件的学生能够正常毕业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是保证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因素。高校资助工作应当在坚持“物质资助与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根本原则下,积极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责任心,培养爱心,进而使其成为一名心理健康、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资助工作;意义;原则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2月15日
一、做好高校资助工作的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工作,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完善资助政策和措施,形成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包括助学奖学金、勤工助学基金、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在内的助学体系,帮助经济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一)做好资助工作是体现教育公平的要求。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公平是最基本的特征。教育公平又是社会公平的重要方面。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让更多的人上得起大学,确保符合条件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不是因为家庭经济原因而辍学,是教育公平最为有力的体现。
(二)做好资助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当前,我国处于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时期,必须保证一个良好的稳定局面。而由于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片面的重视经济建设而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加之改革开放之后,国外的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对我国社会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我国目前处于经济转型期,社会矛盾比较严重,这些都是影响到社会稳定的因素。做好资助工作,保证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不仅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的需要,更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成为保障社会稳定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
(三)做好资助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社会更加和谐”是十六大报告提出来的重要任务,十六届六中全会更是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新的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台以来,把关注国计民生放在首位,更加注重和谐社会的构建。资助工作,关系到贫困大学生能否顺利上学,能否顺利完成学业。而且,一个贫困大学生的就学与成才,往往能够带动一个贫困家庭、家族乃至一个乡村地区的发展,其政治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不可以小觑的。由此可见,资助工作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的。
二、做好高校资助工作的原则
(一)根本原则。资助工作是关系到社会公平、教育公平的大事,高校资助工作的管理部门和实际执行者要在实际工作中坚持“物质资助与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根本原则,在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的过程中,要帮助大学生从简单的“经济资助”向“育人成才”转变。
(二)具体原则
1、促进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贫困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不仅面临着经济的困难,还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高校资助工作中要关爱贫困生,要注意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缓解贫困生的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多与人沟通交流,积极参加勤工助学的活动,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面貌,保持他们的心理健康,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2、培养贫困大学生的诚信品质。诚信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也是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的道德品质。但是,由于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部分大学生诚信意识淡漠。资助工作者应该紧密结合国家助学贷款的还贷工作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诚信品质。
3、培养贫困大学生的自强精神。学校在资助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实践的育人功能。资助工作者、辅导员要积极鼓励贫困生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通过勤工助学,来获取大学生学习、生活费用。并且在勤工助学的实践工作中,注重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的能力,使得贫困大学生在勤工助学的过程中学会思考,树立“劳动至上”的观念,培养他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勤工助学在高校资助工作中的作用
勤工助学是解决贫困生经济困难的主要手段,目前在全国高校已经获得广泛的开展。勤工助学符合社会发展和促进大学生自立成才的需要。高校资助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勤工助学在资助工作中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工作。
(一)勤工助学的意义
1、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勤工助学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正如列宁所说的:“教育绝不能只限于学校,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勤工助学是大学生积极融入社会,积极进行社会实践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勤工助学能够帮助大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成才的欲望,可以帮助他们磨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可以帮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社会转型期的不断加深,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要求应聘者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大学生也意识到要在就业市场上取得立足之地,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是必不可少的。勤工助学是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式,也是大学生积极进行全方位能力培养的一个有效的途径。通过勤工助学,大学生可以增强自己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增强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阵地,其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能够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的,符合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创新型人才是世界各国争抢的对象。国家要发展,民族要强盛,只能寄希望于大批创新型人才来推动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勤工助学给大学生们以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大学生们提前感受到社会的压力,让大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并且将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带回到课堂上,再从课堂知识的学习中不断地改进。这样能够使得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二)勤工助学的作用。勤工助学具有帮助和育人的双重作用,在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大学生自立自强、求实上进,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1、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自信心。勤工助学的过程中,一些贫困生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学生在心理上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在参加勤工助学的工作中可能会有一种低人一等的感觉,甚至会被别人误解。这些对于他们,尤其是自尊心特别强的同学来说,是一种很大的打击。所以,我们资助工作者不仅要在物质层面来帮助贫困生,还要在精神层面上关心爱护他们,对他们要不断地进行引导、鼓励,使他们感受到温暖,帮助他们对未来的生活树立信心。
2、帮助贫困生增强责任心。在勤工俭学过程中,有一些同学敬业精神不够、责任心不强。只要报酬,不注重实际工作的过程。更有一些道德败坏的,借机顺手牵羊,牟取私利,直至违法。对此,我们资助工作者要积极教育引导他们,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增强自身的责任心和责任感。
3、帮助贫困生树立爱心。“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首歌唱出了爱心的重要。贫困生有的因为家庭原因不善于交际,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还有个别偏执的学生认为贫困是社会造成的,对社会不满,甚至仇恨。如果不加以关心爱护,及时开导,会使得这些人走向极端,比如“马加爵事件”。而通过勤工俭学,可以让贫困生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使他们感受到世界的美好,进而帮助他们树立爱心,去热爱祖国,关爱他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在校大学生数量呈几何级的增长,贫困生数量增加。做好资助工作,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至关重要。高校资助工作者要高度重视,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工作理念,不断地开拓创新,做好资助工作,为保证社会稳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积极努力工作。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共青团中央学校部组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选编[Z].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6.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