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公共/财税 |
财政支持与企业科技创新实证研究 |
第637期 作者:□文/庄小将 戴 璐 时间:2020/7/16 17:15:01 浏览:292次 |
[提要] 政府可以通过什么方式的财政支持促进企业创新积极性是企业最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苏州市财政支持企业创新相关数据,分析财政支持如何影响企业R&D经费支出、专利授权数及R&D工作人员效应。
关键词:苏州;财政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创新
基金项目:2019年淮安市政策引导类计划(软科学研究):“创新驱动下淮安财政支持科技创新的路径选择研究”(项目编号:HAR201904)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5月10日
一、引言
科技创新其实是一个过程性的概念,它指的是创新者通过学习相关的技术、技能,再通过自身的努力进行创新,最终实现产品或者服务的市场价值的过程。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创新者同时拥有对创新成果的占有权、支配权以及获得收益的权利。科技创新的内涵,指的是创新者通过自发学习,解决具体的问题,从而达到自己目的的实践过程。创新者可以获得相应的经验和技术、技能,不仅包括各种技术知识,还包括了大量的隐性知识。因此,科技创新的本质就是创新主体通过自身努力,拥有创新能力,最终获得创新成果。一个地区创新能力的高低,一方面是由该地区的科学技术的研发水平决定的,另一方面还要看该地区的创新能力在未来,是否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针对于此,当地政府就可以利用这种方式,支持和鼓励地方的科技创新活动,促使各高校、各科研院所以及各个企业取得更多的科研创新成果。与此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创造更多的利益。还要引导各个企业不断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加大资金投入,最终实现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
二、财政支持科技创新与企业创新积极性实证分析
(一)基本假设。通过查阅大量的参考文献,同时为了保证获取数据的完整性,本文选择用政府财政支出中的科学技术支出来衡量财政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用R&D经费支出、专利授权数、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来衡量企业创新积极性的表现。本文假定政府财政支出中的科学技术支出对R&D经费支出、专利授权数、R&D工作人员数都会产生正的效应,即政府财政支出中的科学技术支出的增加,会促使R&D经费支出、专利授权数、R&D工作人员数都增加。
假设1:政府财政支出中的科学技术支出对R&D经费支出具有正的效应
假设2:政府财政支出中的科学技术支出对专利授权数具有正的效应
假设3:政府财政支出中的科学技术支出对R&D工作人员数具有正的效应
(二)数据来源与模型构建。本文研究所用的数据来自于2010~2018年《苏州市统计年鉴》,研究的指标数据从2009~2017年。原始数据如表1所示。(表1)
将政府财政支出中的科学技术支出定义为因变量Y,R&D经费支出、专利授权数、R&D工作人员数分别定义为自变量X1、X2、X3,选用2009~2017年苏州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所用数据来源于《苏州市统计年鉴》,采用最小二乘估计法建立回归模型为:
Y=?茁0+?茁1X+?滋
其中,?茁0、?茁1为参数,?滋随机干扰项。
(三)实证分析结果。采用Eviews9.0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得到政府财政支出中的科学技术支出与R&D经费支出之间的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得出回归方程为:Y=7379.775+0.279550X。R2=0.904412,调整后的R2=0.890757,回归系数为0.279550,对应的t统计量为8.138260,P值为0.0001,取显著性水平为0.05,通过显著性检验。同时注意到,F值为66.23127,且对应P值为0.000082,模型通过F检验。模型通过假设1,即政府财政支出中的科学技术支出对R&D经费支出具有正的效应,政府财政支出中的科学技术支出与R&D经费支出具有同向变化的特点。(表2)
采用Eviews9.0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得到政府财政支出中的科学技术支出与专利授权数之间的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表3)
可以看出,回归系数1.338528,t值是0.234191,但是P值是0.8215,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F值是0.054845,P值为0.821539,F检验也未通过。这说明政府财政支出中的科学技术支出与专利授权数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正的效应。事实上,原始数据中,可以看出苏州市历年的专利授权数从2013年开始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与政府财政支出中的科学技术支出之间并不是同向变化的关系。未通过假设2。
采用Eviews9.0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得到政府财政支出中的科学技术支出与R&D工作人员数之间的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表4)
可以得出回归方程为:Y=139.6928+6.709574X。R2=0.859531,调整后的R2=0.839464,回归系数为6.709574,对应的t统计量为6.544702,P值为0.0003,取显著性水平为0.05,通过显著性检验。同时注意到,F值为42.83312,且对应P值为0.000320,模型通过F检验。模型通过假设3,即政府财政支出中的科学技术支出对R&D工作人员数具有正的效应,政府财政支出中的科学技术支出与R&D工作人员数具有同向变化的特点。
由上面的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在苏州市,政府财政支出中的科学技术支出对R&D经费支出和R&D工作人员数均具有正的效应,而政府财政支出中的科学技术支出对专利授权数的影响是不确定的,不一定是正的效应,这其中可能是因为国家专利产权局加强了对专利的审查力度,使得申请的专利被批准的可能性大大减小了。
三、财政支持科技创新与企业创新积极性提升策略
(一)加大科技创新机构建设,增加R&D经费投入。区域科技创新成果的产出来源于地方上的科技创新机构,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地方科技创新机构的建设力度,包括对地方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机构的建设,不仅仅是给予资金的支持,更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使得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机构的配套设施建设水平能够满足科技创新的需要。这个过程可以借助于企业基层调研的方法来实现,政府可以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走访高新技术企业,调查企业科技创新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建立起高校以及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这样就可以有的放矢,使得科技创新机构的建设能够满足企业的需要,事半功倍。
(二)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引导各项资源向高新技术开发区集聚。在企业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都将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为了刺激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包括政府财政补贴、税收激励措施等,并且可以进一步丰富财政补贴的形式,进一步完善税收优惠的政策。政府可以对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进行财政补贴,财政补贴可以分层次实施,对于那些科技研发活动较活跃、创新成果产出较多的企业,政府的财政补贴力度可以适当加大,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得企业研发资金更加充足;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企业感到政府的支持,从而刺激企业科技研发的积极性。另外,税收激励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对于那些规模较小的企业,政府可以给予税收减免的政策,这样企业的压力就会小很多,从而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研发过程中。
(三)调整政府采购结构,带动企业科技创新。政府采购的倾向性可以带动企业的发展。政府在采购过程中可以调整采购产品的种类以及范围。适当加大对自主创新产品的采购力度,在采购过程中,要注意对采购政策的把握,采购人员的权责要明确,采购产品的相关信息及时公开,加强监管措施等。政府加大了对自主创新产品的采购力度,实际上也是一种激励企业科技创新的措施,因为政府采购可以创造对相关产品的需求,市场上产品需求空间增大,企业就有了科技创新的动力以及获得利润空间。政府在采购过程中,还要注意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倾向,帮助中小型科技企业迅速发展,促进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
(作者单位: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黎文靖,郑曼妮.实质性创新还是策略性创新?——宏观产业政策对微观企业创新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6(4).
[2]李莉,高洪利,陈靖涵.中国高科技企业信贷融资的信号博弈分析[J].经济研究,2015 (6).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