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市场/贸易 |
中巴贸易发展研究 |
第640期 作者:□文/石元刚 时间:2020/9/1 14:25:25 浏览:267次 |
[提要]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与巴基斯坦商品贸易飞速发展,但近年来却表现出增长乏力、巴方贸易逆差增大以及中巴贸易结构逐渐变化等特点。本文研究发现:中巴贸易存在商品结构的互补性、友好的国家关系、贸易政策等发展基础,也存在贸易失衡、贸易保护主义、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加强中巴产业合作、依托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加强安全领域合作等建议,以开发中巴贸易潜力,解决中巴贸易的潜在问题,促进中巴贸易向好发展。
关键词:巴基斯坦;中巴贸易;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6月1日
随着中巴贸易规模增长到百亿美元,双方之间的贸易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征与问题,为此本文通过对中巴贸易现状与特征的分析总结,并结合贸易结合度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等分析工具梳理中巴贸易的基础与问题,以研究中巴贸易未来发展。
一、中巴贸易现状及特征
近年来,得益于中巴两国关系的密切发展,中巴两国在商品贸易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据巴方统计,在2018~2019财政年度,巴基斯坦向中国出口1,820亿卢比的商品,占其总出口额的8%,仅次于美国的17%,中国成巴方出口的第二大目的地。而在进口方面,巴基斯坦自中国进口12,672亿卢比的商品,占其进口总额的24%,中国成为其进口的第一大来源地。中巴贸易虽发展较快,但日趋呈现出以下较明显的特征值得我们关注:
(一)近20年来(1999~2018)中巴贸易额年均增速达到17.1%,但近年双方贸易增长略显乏力。特别是在2000~2007年期间,中巴贸易额以年均接近30%的增速上升,并于2005年达到39.2%年增速的高点。但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中巴贸易额年增速仅为1.8%,并于2009年出现了-4%年增速。在此次中巴贸易额近20年首次负增长中,中方向巴方的进口较上一年增长了25%,而巴方向中方的进口则缩减到上一年的91.1%。2010后,中巴贸易恢复原先的活力,以每年10%以上的年增速继续增长。但2016年以来,中巴贸易增长略显乏力,年增速下降到1.2%,并在2018年出现了-4.7%的年增速。在此推测,可能有以下两个原因导致这样的状况:一方面中巴贸易额上升到一定的规模后中巴贸易额不易出现大幅度的攀升;另一方面受到全球经济发展形势的影响,中巴贸易出现了下降。
(二)近十年来(2009~2018)中巴商品贸易结构出现了些许变动,特别是中国的需求结构正在发生改变。联合国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将国际贸易商品分为食品和活物(SITC0)、饮料及烟类(SITC1)、除燃料外的非食用原料(SITC2)、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SITC3)、动、植物油脂及蜡(SITC4)、化学制品及有关产品(SITC5)、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SITC6)、机械及运输设备(SITC7)以及杂项制品(SITC8)和未分类的制成品(SITC9)十种大类商品。因此,本文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SITC Rev.4统计资料整理计算,我们发现2009年巴基斯坦向中国出口的9.98亿美元商品中,其中0、2、6类商品就占到总出口额的94.13%;在2018年巴基斯坦向中国出口的18.18亿美元商品,0、2、6类商品同样占到出口额的84.27%,较2009年下降了近10%的额度,这表明中国的需求结构正在发生改变。而中国出口方面,2009年中国向巴基斯坦出口55.15美元商品,其中5、6、7、8类商品占到出口额的94.52%。2018年中国向巴基斯坦出口169.67亿美元商品,5、6、7、8类商品占到出口额的95.88%,这表明巴基斯坦的需求结构并未发生特别大的变化。
(三)中巴贸易规模日渐上升,巴方贸易逆差也随之扩大。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资料统计,中巴双方贸易额1999年不到10亿美元,到2018年则增长到了191.47亿美元,扩大了近20倍,而巴方贸易逆差也从1999年的4.6亿美元增长到了2018年的147.87亿美元,增长了31.5倍。与此同时,近年来中巴贸易增长乏力,双方贸易规模日趋停留在200亿美元左右。
二、中巴贸易发展的基础
事实上,中巴贸易发展存在深厚的对接基础与可观的对接潜力,同时也面临诸多深层次问题的挑战。
(一)良好的双边关系为中巴两国贸易发展提供了稳定预期。据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与大国关系数据库测算,中巴两国近十年关系指数均在6以上,根据国家关系数值标准两国关系在[5.5-9]区间内就属于友好状态,因此中巴两国关系的友好状态为双方贸易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具体而言,当前中巴两国在双边层面相互需求、区域层面互为倚重以及国际层面相互支持,为两国关系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战略基础。
(二)中巴贸易发展具备政策便利条件,双方达成了一系列贸易协定。自1963年中巴签订第一个贸易协定以来,中巴分别在2006年和2009年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和《中巴自贸区服务贸易协定》。2011年3月以来,中巴经历了11次谈判会议,并于2019年4月签署《中巴关于修订自贸协定的议定书》。《议定书》极大地提高了两国实现零关税的税目比列,并将巴方对华出口优势产品的棉花、干果、皮革、服装等初级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归入关税减让安排。与此同时,将中方对巴出口优势产品机电、摩托车部件以及纺织等产品归入关税减让安排。《议定书》于2019年12月1日正式生效,进一步提高了中巴两国之间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可以预见,中巴第二阶段自贸协定将极大地促进中巴之间优势产品之间的进出口贸易额的提升,进而有效推动中巴贸易深入发展。
(三)中巴贸易发展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中巴两国经济发展的持续增长,为两国出口贸易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据世界银行数据库统计显示2009~2018年期间(以2010年不变价美元统计),中国GDP均增长率达到7.9%,而巴基斯坦的GDP均增长率为4.1%,特别是近年来巴基斯坦增长率已接近6%。据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报告2019》,在全球参与市场规模榜单排名的141个国家中,中巴两国分别位于第1位和第29位。因此,近年来中巴两国GDP的优良表现,为中巴贸易发展提供强劲的后生经济驱动力和购买市场。此外,中巴之间具备深厚的投资联系,特别是中国向巴基斯坦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据美国企业公共政策研究所的中国全球投资追踪数据库(CGIT)统计,2005~2019年,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投资与建设资金累计达563.3亿美元,其中投资总额为149亿美元,巴基斯坦是中国在南亚地区的第一大投资目的国。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能源、通信技术以及交通运输领域,分别占总投资额的74.83%、11.28%、10.87%。
(四)中巴商品贸易进出口结构的互补性。从中巴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看,当中国为出口国时,在6、7、8、类商品对外出口时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而巴基斯坦则在0、7、8类商品出口时据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而从中巴贸易互补性指数考证,中巴进出口结构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当中巴两国分别为出口国时,分别在在4、6、8类商品与0、2、7、8类商品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表现。
三、中巴贸易发展中的问题
当前,中巴商品贸易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但也逐步暴露出了贸易失衡、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阻碍中巴贸易的未来向好发展。
(一)中巴贸易失衡问题。中巴贸易问题直接表现为,在两国商品贸易中,巴方总是处于贸易逆差状况,并随着中巴贸易额的上升,巴方的贸易逆差状况并未得以缓解,反而随双方贸易额的增长出现逐步扩大的趋势。2009~2018年期间,通过对中巴贸易结合度指数的分析发现,中巴与巴中贸易结合度指数均值分别为2.23和0.83,双边贸易结合度指数的不平衡反映出巴基斯坦对中国产品的依赖程度远高于中国对巴基斯坦产品的需求。
(二)中巴贸易失衡带来的巴方贸易保护主义问题。据中国商务部贸易救济信息网统计,1949年至2020年5月,全球对中国发起共2,105起贸易救济案件,具体分为反倾销1,482起、反补贴178起、保障措施357起、特别保障措施88起。其中,巴基斯坦对中国发起反倾销31起、保障措施2起,共33起的贸易救济案件占全球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救济案件1.6%。而在1949~2020年期间,全球对巴基斯坦发起36起贸易救济案件,具体分为反倾销24起、反补贴5起、保障措施7起。其中,中国并未对巴基斯坦发起任何形式的贸易救济调查案件。
(三)巴方基础联通设施较落后,中巴贸易通道建设有待加强。据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报告2019》,在全球参与基础设施榜单排名的141个国家中,巴基斯坦位列105位,而中国位列36位。巴方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使得其贸易产品的生产和运输受到了外在条件的限制,极大地提高了巴方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难度,而偶然出现的自然灾害如泥石流等更加剧了中巴贸易通道不足的问题,降低了中巴双方的贸易效率。除此之外,中巴贸易面临安全风险的威胁。由于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巴方安全受到宗教信仰、恐怖主义、政局动荡以及边界争端等诸多因素的交织影响,安全威胁会极大地降低双方进行经贸往来的积极性。
四、中巴贸易发展建议
根据上文分析中巴贸易发展中的潜在问题,并结合中巴贸易发展现存基础,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中巴产业合作,提升巴方出口能力。当前,应借助中国产业发展战略转型所带来的机遇,加强中巴在制造业、旅游业等行业领域的合作,以提升巴方商品出口能力。其一,有效利用中方产业发展转型,与巴方人口大国的比较优势,并结合巴方本地资源,建设中巴合作工业园,在工业园区开办机电、化工、金属制品等领域相关工业企业,为平衡中巴贸易赤字减少商品出口的同时减少交易成本、开发巴方人口红利,进而提升巴方产业发展水平的同时,为中方庞大市场提供更多的商品选择。其二,加强中巴旅游业的合作。有效利用中巴两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适合的旅游路线图,带动两国旅游产业的发展的同时增进两国对彼此历史文化的认知。
(二)依托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加强中巴贸易通道建设。空间距离成为影响中巴贸易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以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为依托,通过加大对巴方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建设,特别是加快双方公路、铁路的联通,能为中巴贸易克服空间距离阻碍,提供更多的贸易路径选择,从而极大地提高双方贸易效率,拓展两国贸易发展空间。而通过中巴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更能为巴方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及吸引更多的域外国家产业入驻,从而提高巴方产业发展水平,根本来解决巴方出口能力不强的问题。
(三)加强安全领域合作,特别是反恐领域的合作。恐怖主义成为巴方隐患由来已久,这对中巴贸易往来、社会人员交流带来极大的安全威胁。因此,通过加强两国在反恐领域的合作,能为中巴贸易发展提供安全有益的外部环境,解决双方贸易发展的外部威胁。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Ministry of Finance.Government of Pakistan.Pakistan Economic Survey,2018.19.
[2]高志刚,张燕.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双边贸易潜力及效率研究——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J].财经科学,2015(1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