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温州善行天下文化建设探讨 |
第640期 作者:□文/杭 琪 时间:2020/9/1 14:56:22 浏览:300次 |
[提要] 基于自然环境与历代人们生活环境的不同性,中国历史上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区域文化。温州文化是中国历史区域文化之一,其涵盖的善行天下文化影响深远,是体现温州人乐善好施的重要软实力。温州行善习俗源远流长,通过追溯温州善行天下文化的历史渊源,明确当前温州善行天下文化在宣传、帮扶以及组织建设等方面的不足,才能进一步完善温州善行天下文化建设,进而实现温州善行天下的志向与抱负。
关键词:温州;善行天下文化;建设;措施
基金项目:2018年研究生创新基金:“温州善行天下机制建设研究”(项目编号:3162018004)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5月29日
温州常以商行天下著名,殊不知温州向来有乐善好施、善行天下的美名。温州善行之举历史悠久,自永嘉建郡,温州慈善便洒爱于世。历经王朝更迭、繁华衰落的变迁,温州慈善也逐步经历“从个体性到社会化、从传统性到现代化、从精英性到平民化”的嬗变。现如今,温州设立了较多既立足本土又面向世界的若干个机制体系,如“世界温州人微笑联盟”、“明眸工程”、“心心工程”等机制,突破地域与空间限制传递着善行天下美德。
一、温州善行天下文化的历史渊源
温州人行善的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晋与南朝时期,但此时期多为记载官员救济行为。唐朝时期同样多记载为官员行善行为,诸如官员李皋因温州农业收成欠佳冒生命之忧私自开官仓发放存米救济灾民。宋朝年间善行之风盛行,善行之为从官方扩展到民间。宋时期,道学在温州发出萌芽,永嘉学派提倡追求合理的“利”,此“利”不违背道学私利,而追求“以利惠生”。永嘉学派致力于“以救穷民为己任”,在温州形成了永嘉医派,一切医方从简运营,以便民众之生。元代,温州善行出现衰微之状,以政府为主导的赈济救荒、兴修水利与宋代相比力度大大削弱,重点着重转移到医疗方面。发展至明清时期,温州民间善行达到鼎盛时刻。在明代中晚期,温州乡贤多行善义之举,官方会通过授予“义官”、“散官”等方式奖励民间善行之举,清代官方则以立碑送匾额的方式对民间善行加以表彰。自新中国成立至今,温州善行先是经历沉寂,后又不断建立健全。“红日亭”已成为温州道德地标,40多年来日复一日烧伏茶、熬热粥、做义工,难以想象义工者们竟有80多岁高龄老人,寒来暑往,风雨无阻,用看似微不足道的行动温暖着一座城。除去红日亭,复兴亭、旭日亭、三乐亭等都在散发温州慈善美德。温州“明眸工程”旨在帮助中西部贫困地区疾病患者,迄今为止已帮助6,317名患者复明。温州好人“兰小草”匿名捐款15载,2017年为自己的一生画上可歌可泣的句号。温州还有一道美丽风景线“红马甲”,这是一个涵盖生态、治安、帮困、法律援助的志愿者组织,现如今温州注册在内的志愿者已达到240多万人。
另外,温州“商帮”促善也是温州善行天下的一大主要因素。“商帮”促善主要得益于两大原因:其一抱团意识,其二“义利双行”传统思想影响。第一,抱团意识。 温州“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理位置,加之土地等资源极其频乏,又多发台风,闭塞与贫困的现状使得温州人不得不思变图改。为谋取生计温州人闯荡于海内外,但在海外经商个人承担风险能力低下,要想在当地能够站稳脚跟就必须具备抱团意识。正是这种抱团意识,使得温州人形成了互助共建的性格特点。第二,“义利双行”传统思想的影响。永嘉学派生于温州大地之上,反对传统“重义轻利”思想,认为人可以追求合理的“利”,用“利”推动社会、国家发展。可以说,“利”是实现“义”的手段。温州人发展商业,获利之余回报国家、普惠乡梓。海外华侨还会通过组建商会或者同乡会互帮互助,而这些组织大都带有公益性质。随着时间的演变,抱团意识以及“义利双行”思想在温州人身上留下深刻痕迹,逐渐延伸到温州人日常生活中形成一种互帮互助的善行。他们不仅互帮于国外,还积德故里乃至行善于全国、全天下。
然而,温州的移民文化对于温州善行天下文化的形成也起到了助推作用。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温州经历过多次移民浪潮。在长期移民过程中,人们要饱受居无定所、衣食不足的状况,还要忍受疾病等影响。迁移生活异常困苦,为解决困境获取生存条件,温州人不得不团结一心、互帮互助。由此,温州人善于行善的特点得以形成。
二、温州善行天下文化建设的不足之处
(一)宣传工作不到位
1、机制建设缺乏宣传工作。通过调查,温州本地普通群众对于温州善行机制了解少之又少,而这些机制也很少把温州善行活动宣传推广出去。温州“明眸工程”与“微笑联盟”一直走在帮助人民的路上。这些工程走进青海、云南、四川等中西部地区无偿救助患者,2015年温州又将善行推广到非洲,为非洲人民送去药品和慰问金,并在拉各斯大学成立温州爱心助学基金。当然,温州的慈善草根组织也多不胜数,“温州好人”不断涌现,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正能量。但是,温州善行的种种行迹并没有进行良好地宣传与鼓动,除去官方传统宣传之外,社会其他团体并没有进行宣传热潮。宣传的匮乏使得温州善行天下的美德难以产生榜样作用。
2、宣传具有单一性。温州善行天下文化宣传具有单一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宣传温州善行天下的主力军势单力薄。温州善行天下宣传的主力军主要依靠政府,而家庭、学校、企业对温州善行天下普及甚少。诸如部分当地居民对“世界温州人微笑联盟”了解颇少,高校极少数学生有简单了解,中小学更是一概不知,而企业培训更加专注员工技能以及企业文化认知培训,对温州善行天下文化极少涉及培训。二是宣传载体过于简单化。主要涉及到政府依靠何种渠道对温州善行天下文化进行宣传。通过搜索可知,“世界温州人微笑联盟”、“明眸工程”、“心心工程”等温州善行天下品牌机制并没有良好的利用网络新媒体资源,除去为数不多的几本与之相关的刊物、报纸、形式化的几篇报道、搜索引擎中的相关认证,温州善行天下品牌机制并没有其他与时俱进的能够走近大众视野的宣传渠道。
(二)帮扶工作不细致
1、帮扶渠道不畅通。温州的善行活动大部分仅仅局限于特定的地点、特定的组织,需要现实的空间完成活动,这样会导致一部分需要帮助的人没有办法获取帮助信息。渠道的流通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帮扶的人群范围。
2、覆盖领域不全面。近几年,温州善行天下活动在救助领域不断延展,但大部分集中在安老、助学、济困、助医等方面,生态环境以及法治意识等方面甚少涉及。
(三)组织建设不完善
1、机制信息不透明。温州善行天下文化的一部分机制建设在有效监督与信息查询方面尚有短板之处。尽管一些机制建设已建立信息公开平台,但基本仅仅罗列数字,对于善款的来源、分配、流向等问题均不透明与细致。当今时代物欲高涨,人的价值观念发生变化,“重利”思想盛行,透明公开的信息体制建设尤为重要。温州善行天下机制信息透明度低,将会降低机制发挥善行作用,使被援助团体得不到充足帮扶。
2、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首先,一部分工作人员缺乏专业培训,对个人工作领域技术把握不精准。组织在安排从业人员方面对从业人员资格缺乏严谨考察,从业人员在各自岗位上不能系统掌握其基本信息与工作流程,多数情况下呈现出边学边工作的状态。其次,一部分工作人员道德素质有待提升。温州善行天下文化机制建设志在做公益、慈善,旨在救助更多困难者,但是在善行旗帜下具有部分从业人员从中谋取利益,对善款进行不当分配,严重阻碍了温州善行天下的慈善进程。最后,一部分从业人员对待寻求咨询的困难者缺乏耐心,不愿过多浪费时间与精力向求助者解难答疑,对待求助者态度冷漠。这些问题充分暴露出温州善行天下文化建设工作人员素质不高,需要进行严格管理与培训。
三、完善路径
(一)拓宽宣传方式
1、将善行文化教育融入学校等不同领域。温州善行天下文化的宣传在以政府为主力宣传过程中,还可将善行天下文化融入到学校、企业、社区等不同领域进行宣传。诸如利用学校进行宣传,小学课本可以把温州善行天下的义举作为编写的相关内容,使小孩子从小接受爱心熏陶。中学以及高校学生,可以时常组织参观温州道德馆、温州博物馆等文化资源,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意识。
2、建立多样化新媒体载体。目前,温州善行天下文化的网上载体也确存在,但并没有实现大众化且缺乏互动性。某些网络公示时间仍旧停留在2014年,更新较慢。这需要创新温州善行天下文化新的机制载体,例如开通专门微博、公众号、小程序、客户端等多种方式,利用多种新媒体载体展示温州善行天下文化的功能、机制、事迹、专业资讯、对接窗口等任务,最大限度保证实实在在的善行走近人民群众的视野。
3、出版多种书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温州善行天下文化远流长的影响还需固定的载体来承担它的生命力。运用出版刊物传承所述事迹较为系统化、清晰化,更具完整性、说服性,易与读者产生共鸣。慈善刊物可分为“温州感动人物”专著、某一个感动人物的故事以及温州传统“善”文化。慈善刊物要实现普及化、大众化、多样化,保证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人群都能感受温州“善行天下”文化的魅力。
(二)完善帮扶工作
1、拓宽帮扶渠道。温州善行天下文化建设应设立多种渠道进行帮扶工作,首先要利用网络打造无时空限制的沟通渠道。利用网络拓宽帮扶渠道需要建立多种多媒体帮扶平台,使得求助人群不管处在何时何地都可以通过网络帮扶平台与温州善行天下建设相关机制获取联系,从而进行沟通咨询取得帮扶资源。另外,善行天下文化建设还可以打造“分团式”救助模式。所谓“分团式”救助模式则是需要从业人员分成不同团体,分别负责不同地区帮扶工作。其中,这些团体需要与当地政府进行对接,建立专业化服务站,以便能更直接、更快速帮助有需求的人群。网络渠道与“分团式”救助既可以实现随时随地解难答疑,又能够实现直接面对面帮助,极大提高帮扶效率。
2、丰富帮扶领域。温州善行天下帮扶领域不仅要分布在安老、助学、济困、助医等方面,法治、心理以及生态领域等也需要善行义举。习近平这样总结到:“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治理”。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把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由此可见法治尤为重要。温州善行天下机制可建立法治帮扶部门,宣传法治思想,让人民群众懂法、守法、用法。与此同时,由于社会压力等多重因素,人民群众的心理压力逐渐增大,舒缓心理压力、关注心理健康也是一项重要任务。设立心理帮扶将会大大缓解社会负面情绪。另外,善行天下要做到“生态帮扶”,诸如国家开始实施垃圾分类,温州善行机构可依此设立垃圾分类导向结构,引导群众形成垃圾分类好习惯。除此之外,温州善行机构还可以建立多种惠及日常民生的公益组织,扩大帮扶领域,塑造最美温州。
(三)提高机制组织能力建设
1、建立健全工作人员监督考核机制。由于部分相关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与道德素质不成熟,而需要管理部门通过监督考核机制来保障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相关部门选拔工作人员需要考评其专业素质,考评专业素质可分为笔试和面试环节,依据部门现实情况分配相关工作岗位。其次,监督考核机制主要可依据业务能力表现、求助者反映等作为参评标准。相关部门设置监督部门对从业人员进行监督,表现优异者给予表扬、奖励以激励他人学习,发挥先进模范引导作用。对于表现不良者,要公开批评、惩罚,严重者可开除,树立权威,警示其他从业人员切勿模仿,认真踏实工作。
2、扩大细化信息公开内容。温州善行天下机制建设对于善款的分配透明度相对较低,然而财务信息也正是大家最关心的焦点。善行天下机制资金来源于政府和其他团体,目的为帮助真正需要的人。所以,对于财物信息的公开需要温州政府以及善行天下机制主办主体及时对善款来源、捐赠款物的使用流向进行实时追踪,与此同时时间、地点、消费凭证等项目均需作出细致公开展示。温州政府税务部门应定期对机制财物进行检查,并把审查结果细化公布于众。公开透明信息将会大大提高慈善款物使用效益,也将吸引更多爱心人士参与温州善行义举。
3、引导从业人员明确组织使命。温州善行天下机制属于公益非营利组织,作为慈善行为主体要明确组织目标与使命,做好对从业人员目标教育培训,使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尽职尽责,尤其在物欲横流的外部条件诱惑下,引导机制工作人员守住本真。相关单位可以定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教育,培养从业人员强烈社会责任感,深化从业人员思想道德建设。相关单位还可以带领从业人员深入救助者内部,引发从业人员情感同情,潜移默化增进从业人员对组织使命的认同感和践行力,实现从业人员对善行工作的“心入”与“情入”。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金凡平,方立明.温州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任映红,孙金波,谢志远.创新——温州文化演进逻辑[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
[3]方韶毅.瓯风[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7.
[4]王尚银.温州社会变迁历程[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
[5]徐华炳.温州海外移民与侨乡慈善公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6]邱小侠,余程.温州好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
[7]卓高生.当代中国公益精神及培育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