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河南省绿色经济发展研究 |
第640期 作者:□文/武 晗 时间:2020/9/1 15:04:37 浏览:252次 |
[提要] 在国家积极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历史背景下,绿色经济发展的比重就反映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本文从绿色经济发展概念出发,对河南省2012~2018年绿色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议。
关键词:河南;生态文明建设;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6月2日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为中国经济发展找到了方向。其中,绿色发展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绿色发展就是不仅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注重于经济发展的体量上的增长,更加要重视到经济发展质量的高低。以更加清洁的低污染低能耗的产业去逐渐替代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从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化”的发展理念的提出和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遥相呼应,绿色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应有之意。绿色化的发展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生态文明建设就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统筹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进一步遏制恶性的掠夺式的向大自然索取来换来的经济社会的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快速发展。河南省经济体量一直以来都是达到全国前五名,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河南省走绿色发展道路是实现国家三大战略,实现中原崛起的根本道路。河南省经过多年的绿色化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发展成果,因此对于河南省近几年绿色化发展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于绿色化的经济发展评测都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研究,提出了评测绿色化经济发展的指标以及对于影响绿色化发展的因素、内在的驱动因素还有发展效率的评测等。孙才志等对中国各个省域的绿色化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对比,并且采用信息熵的方法对于不同省域的绿色化发展水平集中分类。王婉晶等提出了一系列评价城市绿色化发展的指标。徐大丰等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各种产业比例以及经济的绿色化发展水平进行了评测分析,根据投入产出表的结果表明:不同的技术水平以及产业比例是决定碳排放量大小的决定性因素。宋刚认为绿色发展的核心不只是在于发展本身,还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建设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社会。田丽在对河南省2001~2012年的工业绿色化发展效率的研究结果中表明:在此期间河南省的工业绿色化发展效率在逐步稳定上升,而阻碍绿色发展效率上升的因素为工业结构和环境制度两个方面的综合因素。本文是在河南省经济步入新常态以及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当中,对河南省绿色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对河南省绿色经济发展的基础以及优势进行数据的整理测算,在此基础上找到现阶段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河南省的绿色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二、河南省绿色经济发展现状
(一)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绿色经济发展后力充足。从图1的统计数据中能够看出,河南省在2012~2018年的七年时间里经济总量一直在稳步增长。经济的总体走向较好,在这7年的时间里经济总量由2012年的29,599.3亿元增长到了2018年的48,055.9亿元,国民生产总值的净增长率达到了62.35%。2018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也是突破了4.5万亿元。经济总量的稳定增长为河南省绿色经济的发展以及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图1)
随着河南省经济总量的稳定增长,三次产业的结构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GDP总量的比重在缓慢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步上升。其中,第一产业所占全年GDP总量由2012年的12.1%逐渐下降到2018年的8.9%,河南省作为农业生产大省,在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的总量稳步上升的同时,所占GDP的比重却在稳步下降。在此期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也由2012年的54.1%缓慢下降到2018年的45.9%,第三产业的变化尤其明显,变化速度最快,由2012年的33.8%增长到了2018年的45.2%。由此可见,第三产业增加的比重均来自于一二产业的减少,而且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的增加也是和河南省持续推进绿色经济发展以及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的。在此过程中,逐渐将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转变为以服务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从以服务业为主要核心的第三产业内部来看,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以及交通运输物流行业以及金融业的飞速发展为河南省经济总量的稳步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郑州作为新一线城市,贯穿全国东西南北的交通枢纽城市,在交通运输物流行业的发展上具有天然的优势,带动了大批的投资者前来发展,近年来在娱乐行业、传媒行业以及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上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极大地保障了河南省经济的飞跃以及未来的发展。(图2)
(二)生态文明建设初见成效,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首次提出了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全面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统筹在一起,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融入到各个环节,也就是坚持绿色经济发展将绿色环保的理念融入到经济发展的进程当中,改善生态环境状况。《河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是2012年河南省政府对于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建设性要求,在文件中也明确了建设目标:在2030年将河南省建设成为生态强省。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带,平原地带适宜农耕,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农业大省,一直以来河南省的三次产业之间的结构问题突出,高污染和高能耗的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占比较小。由于水、土地等资源容量的限制,以及更加严苛的环境条件限制导致难以继续以往高能耗高污染为代价的粗放式的发展方式。能源、资源和环境是河南省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必须直接面对的三大难题。因此,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地做好绿色经济发展成为了河南省在党的十八大之后面对的问题。
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包括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转型、生态文明建设项目不断推进以及各种制度条例逐渐完善,为绿色生态经济建设保驾护航。首先,在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的同时,通过一系列手段措施将产业升级转型逐步推进下去。将一些高成长性的企业作为经济持续增长的中坚力量,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互联网以及交通物流和制造业来提升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此同时,在保持现有强势产业的基础之上,不断加强高新技术研发逐步取代落后的生产方式,在保持产量不变的同时,将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能耗以及污染物的排放量都控制在极低水平。在这样一个产业结构升级改造的过程中,既实现了绿色清洁的生产方式提高了资源环境的利用效率,又将河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到一个较高水平,从而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发展。其次,生态文明建设项目成果颇丰。自从2014年开始,积极开展污水以及日常生活垃圾处理等环境友好型建设项目,并且在重点行业的重点领域不断推进节能减排的绿色化行动,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塑造林业生态省。在此措施下,河南省的每日污水处理量突破了260万吨,垃圾的日处理量也达到了3,100吨以上,已经成功种植的林业面积也达到660万亩以上。此外,还有大批利国利民关乎国计民生的生态项目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例如丹江口库区项目以及南水北调沿线的生态建设。最后,河南省在生态环境保护体制上改革,成立了河南省环境保护委员会,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条例,其中在发布的《美丽河南建设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对于政府公职人员的政绩考核中要将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纳入其中,展现出来了河南省政府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视对于环境保护条例也是做出了重大改变。
三、河南省绿色经济发展的不足
(一)资源环境质量逐渐好转,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依然存在。从资源获取的角度来看:河南省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人口大省,人口密集,但是河南省的土地占有量却不高,这就导致了人均的可取资源量有限,给河南省的生态承载力制造了很大的压力;并且,河南省地处中原是中国几个重大的粮食主要产区之一,农耕占地面积的比例处于一个较高水平,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可以利用的土地面积极其有限,这就造成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土地供给缺口的问题,甚至于对某些地区没有建设用地可用,土地问题对于河南省绿色经济发展而言矛盾突出。另外,人口基数较大使得人均资源可使用量处于较低水平,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就使得过度开发的现象比比皆是,特别是能源方面的问题最为严重,水资源连年匮乏而且资源分布不均匀。能源结构矛盾突出,在工业发展过程中长期依靠煤炭资源,煤炭资源在消耗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和废弃物,而且对于空气环境的治理是百害而无一利,但是短时间内在能源结构上的调整是很难改善的,因此需要做好长期规划,推动产业升级,降低对于煤炭资源的依存程度。综上所述,河南省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供给缺口以及资源匮乏且不均匀的问题正在严重制约着经济发展的空间。
从环境质量角度来看:自从河南省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以来,环境质量的总体水平在不断提升,特别是空气质量的明显改善,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量好评,但是在环境质量方面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环境质量可提升的空间依然很大。与此同时,河南省工业污染物排放量的问题依旧是居高不下,工业三废的污染物排放还需进一步加大整治,2017年的工业废水的排污量在中部六省里面排到了第一,工业废水的年度总排放量已经超过了40亿吨的水平,工业废气中的总氮氧化物排放量也是超过了65万吨,因此河南省对于工业污染物排放量整治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改善环境质量。
(二)绿色产业单一,缺乏技术创新动力。绿色产业的发展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不能有效地组织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条,构建绿色产业体系,让绿色经济产生规模效应。主要是传统产业升级转型过程较为复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空间较大。服务业占比相对于其他发达省份的占比明显较低。2018年河南省的第三产业占比为45.2%。全国的第三产业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占比达到了52.2%,河南省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因此要继续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加强绿色产业体系的构建。此外,绿色技术的创新开发也是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绿色清洁的生产方式能够在保证生产规模处于以往水平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量以及污染物排放量。河南省的污染物排放量一直处于一个较高水平居高不下,绿色清洁的生产技术、循环再利用技术等绿色技术都能够有效地缓解环境矛盾。要将绿色生产的思想融入到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之中,实现生产、管理、运输全过程的绿色化。绿色产业技术的革新需要政府和企业双重作用,一方面政府要从规章条例上严格要求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水平,给予企业更新产业技术的动力;另一方面需要企业认识到绿色化生产为产品带来的边际效益,提高产品竞争力,保障足够的绿色化技术创新的科研投入,不断追求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
四、河南省绿色经济发展建议
(一)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共建。从整体来看,河南省的绿色环境发展基础薄弱,与打造生态强省的奋斗目标之间还有较大的差距,各级党政领导应该充分重视绿色发展的问题,做到习近平所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在政策顶层设计方面充分考虑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发展的同时,要将绿色发展的思想充分融入到各个环节。同时,政府要主导一些绿色产业的发展,积极扶持绿色产业的发展,并且要做好绿色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打造出人民宜居的生态环境,同时注意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推进,例如黄河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思想要深入人心,加强对于企业和社会的宣传工作。政府在主导绿色经济发展的同时,需要企业和社会同时参与进来,三方协同工作共同推进建设过程。企业要做好生产过程的绿色化,在保证企业生产盈利的同时将污染和能耗方面降到最低水平。在社会生活中也要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包括生活垃圾的处理、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二)产业结构调整。第二产业比例过高是河南省产业结构中一直存在的问题。第二产业的发展往往伴随着高污染和高耗能的生产方式。因此,在经济总量相等的条件下,第二产业相比第三产业而言,对于环境的破坏程度要高出许多,因此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要注意积极发展第三产业。调整产业结构的主要措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高第二产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在保持经济发展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减少对于资源的开发力度以及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同时将老旧的高耗能的生产机器淘汰促进产业升级;二是鼓励第三产业发展,对于初期发展阶段,政府有必要出台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帮助第三产业的一些企业渡过初期发展的难关。
(三)人才驱动,科技创新。人力资本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在人才引进方面要积极行动,放宽人才引进政策,将更多年轻人留下来。河南省处于中部,相对于沿海的大城市而言对于人才的吸引力相对较小,而且全省211类大学只有一所——郑州大学。一方面要将毕业的大学生留下来;另一方面也要大力招聘高层次人才。保障人才需求的同时,加强科研投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绿色技术包括了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从生产包装到运输销售的全过程中都要注意绿色环保问题。企业与高校以及科研院所加强合作,产学研相互结合,使科研的研究成果与现实生产的应用贴合更加紧密,企业对接高校与科研院所,创新绿色生产技术,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孙才志,童艳丽,刘文新.中国绿色化发展水平测度及动态演化规律[J].经济地理,2017.37(2).
[2]王婉晶,赵荣钦,揣小伟,高珊.绿色南京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2).
[3]徐大丰.碳生产率、产业关联与低碳经济结构调整——基于我国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J].软科学,2011.25(3).
[4]宋刚.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发展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1).
[5]田丽.河南工业绿色发展效率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3(2).
[6]黄渊基,熊曦,郑毅.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湖南省绿色经济发展战略[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4(1).
[7]李波,张吉献.河南省绿色化发展评价及时空演变特征[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9.38(4).
[8]梁广华.河南绿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9.37(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