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山海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城市更新研究 |
第644期 作者:□文/毕会娜 李书毅 曹艺丹 时间:2020/11/1 11:27:30 浏览:333次 |
[提要] 山海关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古城,随着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城市更新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过程中的困境解析,提出相关措施。
关键词:山海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城市更新
基金项目:秦皇岛市社科联2020年度研究课题:“秦皇岛山海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城市更新研究”(项目编号:2020-146)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7月28日
山海关,被称为“天下第一关”,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小城,随着旅游经济的开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城市更新的不均衡性较为明显。
一、山海关历史文化街区遗产概况
山海关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山海关在内的中国长城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山海关院落民居和古城风貌保存较好,河北省人民政府于2011年批准山海关东头条至东三条及东三条至东八条为历史文化街区。这两条历史文化街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既寄托着人们怀古幽情,又传递着古城的历史文化古韵。这两条街区分别位于山海关古城东南,东大街以南,南大街以东,通天沟、东小二条胡同以西。山海关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历史环境,夹杂着较为丰富的本土文化、移民文化和民俗文化。街区的空间结构、建筑风貌和文化风俗构成了历史街区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从历史街区保护的视角出发,这些部分都不可或缺:首先是历史地段的保护,它包含文物古迹地段和历史街区;其次是古城风貌特色的延续,包括建筑风貌、历史环境、空间结构等等;最后是历史传统文化的保护,既包含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也包括历史人物、民间传说等具有文化精髓的传统文化内容的保护。
二、山海关古城开发中的困境解析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城市更新总是面临两难的选择,如何能够让二者兼容是最值得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山海关街区也面临同样的困境。在古城开发实践的过程中往往过分注重经济效益,没有顾及到历史街区软环境的保护。
(一)古城开发“重外表、轻内在”。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对古城做过多次规划,但是规划的目标是把古城作为旅游城市来打造,以获取商业利益为前提,忽视了作为古城存在主体的街区居民,使得街区居民的居住环境没有得到改善,仍然面临基础设施缺乏、市政设施老化、卫生环境堪忧等问题,街区缺少绿化,胡同狭窄,生活垃圾随意堆放,这些现象都严重地影响了古城街区的历史风貌,街区居民的居住环境并未与古城街区开发同步,居住的环境没有得到改善,而且因为古城的开发是以打造旅游景区为目的,商业性的开发挤压了居民的公共空间,居民的硬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软性居住环境都没有得到改善,只把关注点聚焦在了商业性开发和仿古建筑上,使得古城开发“重外表,轻内在”。
(二)古城街区成为“假古董”。山海关是一座具有浓厚历史气息的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山海关古城保护开发工程于2003年启动,开始对南门西门城台进行修缮加固,对望洋楼进行修复,对长城主体结构进行修复,这些保护开发措施都值得肯定。2009年,总体面积达10万平方米、投资近20亿元的古城保护开发工程完工,商业街也正式开放。然而,为了营造明清风貌,修建了很多仿古建筑,古城明清文化商业街仿古气息较为浓重,而代表古城风貌和建筑特征的居住区却没有融入整体规划中,古城被剥离开来,变成了游客区和居民区两个独立体,使得重新修建的仿古城街区成为了一种“假古董”。其实,古城居民的街区作为整个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筑风貌、民俗风情是不可或缺的,不应该作为独立的个体被分割开来,应该将具有历史风情的街区居民及其建筑的空间结构全部融入整体规划中,变成一种真风情的历史传承。
(三)古城肌理和空间结构被破坏。不恰当的古城街区保护破坏了空间结构,例如南门外的商业街区其实就是对古城对景及古城肌理的一种破坏;被改造后的街区充斥着商业化气息,街区居民原有的公众休闲空间受到了挤压,为了配合原有十字大街的商业步行街属性而进一步扩充为旅店等店铺,具有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的民宅院落被拆除或者被破坏,街区居民的认同感下降。在调研过程中,明显感觉到居民对街区保护的失望情绪,使得街区保护和城市更新变成了让居民不能理解的“形象工程”。
(四)旅游发展模式规划观念需要更新。山海关的旅游资源开发应建立在其历史价值评估和保护对象研究基础之上,就其历史价值而言,首先是历史古迹,包括清末的建筑、四合院布局、空间结构和建筑装饰等,这是山海关作为军事古城的独特之处;其次是古城的传统空间布局,那些经纬交织、井井有条、动静互补的街巷布局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山海关的街巷主要散布在古城南大街东侧,西接通天沟,形成以东西向巷道为主的街巷格局。有些仍然保存较完好的石板路面,夹杂着祖祖辈辈的记忆,这些街巷是历史街区传统空间氛围的营造者,也是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要载体;再次是它的历史环境要素,包括古门楼和古树等。所以,作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对象,有建筑、肌理、街巷、空间、环境等物质对象,也包括非物质的人文特色活动。而如今山海关古城的旅游发展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在旅游规划方面缺乏总体意识,只将关注点放在古城十字大街上。因为没有原汁原味的历史要素,就会显得单调而缺乏趣味性。山海关本来民风民俗丰富、群众文化多彩,传统的老字号店铺经营各种地方特产、小吃和手工艺品,但现在的商业街只有千篇一律的门脸和全国各地雷同的小商品,完全错失了山海关特色。现在的旅游更趋向去特色化,而如今的山海关历史街区和街区居民剥离开来,和非物质的历史文化剥离开来,古城居民更缺少接待意识和观念,旅游的模式和开发理念上还急需更新。
三、山海关古城区保护与更新策略
(一)维护古城空间格局,整治更新古城生活环境。山海关不仅是军事重镇,也是商贸重镇,它独特的街道、胡同、夹道、院落都是街区居民生活场所的基本空间模式,这特有的空间格局反映了古城的历史文化和审美价值,也传递着清朝以来古城的居住环境的变迁以及文化交融的延续,是居民生活场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所以保护好古城的空间格局,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以及对古城人居环境保护都至关重要。但是,作为城市更新系统的一部分,历史街区作为公共空间基本都是面向城市尺度,换句话说,是以为城市的居民休闲和游人旅游服务为目的,却忽视了街区居民自身的需求,致使历史街区的软环境没有得到改善。所以,历史街区保护与城市更新并非矛盾体,二者是可以融合的,那么我们在重视维护古城空间格局的同时,更要致力于古城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古城居民的生活习俗与古城的建筑融为一体,这些要素都赋予了院落和胡同等场所以息息相关的公共空间意义。只有使其公共空间得以改善,才能不断地提升街区活力和吸引力,得以延续街区居民原有的生活方式,达到维护古城空间格局并且更新山海关古城的人居环境。
(二)鼓励公众参与,社会结构的协同运作。政府作为历史街区保护的主体,经常会把公众排除在外,街区居民缺少主人翁意识和安全感,他们只把自己作为被动的接受者,而不是主动参与者和受益者。《华盛顿宪章》中指出:“为了历史保护取得成功,必须使所有居民都参加进来,应该在各种情况下都追求这一点,并必须使世世代代的居民都记住这一点,切切不要忘记。保证历史型城市和历史地段首先关系到它们的居民。”那么,如何鼓励公众参与街区保护、建立社会结构协同运作的共同体呢?首先,要积极宣传有关历史文化名城的政策和法规,让街区民众意识到保护古城的重要性,让他们具有历史文化传承的自豪感。其次,在历史街区保护和城市更新规划中,积极听取居民的想法和需求,让他们具有主人翁意识和参与的积极性,保护的是自己的家园,改善的是自己的居住环境。最后,可以设立居民监督委员会,收集和汇总民众的意见和想法,负责反馈到相应部门,还可以及时地对街区的保护要素进行跟踪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跟踪处理结果等,并且把居民需要切实解决的居住环境问题也反馈出来,政府在保护历史街区的同时改善街区居民的居住软环境。
(三)融入城市空间,发展特色旅游项目。山海关古城是一座有着丰富历史文化价值的名城,其悠久的军事文化、民俗文化和特色民居文化都是珍贵的旅游资源。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山海关城市空间的重要载体,在保护其历史风貌的同时,能够在城市更新进程中确定好功能定位和价值体现。因此,在进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创新时,必须将其融入城市空间,打造城市新生活,使得街区保护和城市更新系统有机融合,使得街区民众在城市空间的体验感知中获得传承历史文化的自豪感。秦皇岛全面实施“旅游立市”,山海关作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主体,需要努力挖掘和开发丰富的旅游资源,创新古城特色文化历史的开发,立足空间的特色文化,设计出具有文化创意性的旅游项目,让历史街区保护与文化旅游产品互动起来。可以设计出以品尝山海关传统美食和观赏古城民居为主题的项目,具有山海关火锅特色的老字号的浑锅,四条包子、回记糕点、老王头饺子等等都是历史文化的要素,加以弘扬和保护;还可以设计出以探寻山海关文化和体验传统民间手工艺为主题的特色历史文化旅游项目。这些特色旅游能够使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起来,形成具有独特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街区。
(作者单位:河北环境工程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庞莎.山海关历史文化街区风貌特色与保护对象研究[J].山西建筑,2016(4).
[2]张俊.基于人居环境理论的山海关古城居住环境保护发展研究[J].建筑科学与工程,2015(12).
[3]刘树森.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探索——以保定市总督署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为例[J].北京规划建设,2015(3).
[4]傅洁.蜀山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J].城乡建设,2020(5).
[5]李新建.历史街区保护中的交通和市政工程技术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