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93期/公共/教育/正文

发布时间

2010/5/4

作者

□文/安 岩 李进英 任丽霞

浏览次数

1744 次

从公共物品供给入手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提要 目前,我国城乡公共物品存在着供给和使用上的诸多差异,如何平衡这种差异,使公共物品在城市和农村同时得到较好的分配,是解决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个基本问题。
关键词:城乡公共物品;统筹城乡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2.6 文献标识码:A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国推进社会经济和谐、健康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统筹城乡发展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城市对农村、工业对农业的对口援助,而应通过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创新,把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新农村结合起来。其重点是统筹各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合理分配,城乡公共物品就是需要统筹分配的一大要素。
  一、公共物品供给对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性
  城乡公共物品的供给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其公共性,这种公共性不仅关系到城乡的基础建设,更关系到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而城乡居民对生活质量的满意度是比经济指标更重要的城乡统筹规划度量。
  我国城乡发展的确存在较大差异,而造成差异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于城市与农村的公共物品供给失衡。这种失衡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与就业、社会保障与福利、公共医疗卫生以及文化娱乐生活等诸多关系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的重要方面。恰是这种失衡成为了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顽疾,在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上都很难对等的城市与农村如何能整齐划一、齐头并进呢?统筹城乡发展离不开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只有在上述方面都满足了城乡发展与居民生活的需要,才能奠定好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使一系列发展规划和措施顺利进行。
  二、城乡公共物品供给的差异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二元制经济发展模式使得政府对城市与农村的发展重视程度失衡,造成了城乡经济发展的失衡。在城乡公共物品的供给机制和供给分配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在逐渐影响着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
  (一)基础设施建设的差异。在水、电、交通、通讯、生产设施等方面,城乡基础设施的差异依旧很大。我国目前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仅为62.7%,3亿农村人口的饮用水没有达到卫生安全标准,60%以上的农户还没有用上卫生厕所,农村公路护养难、村里道路硬化率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这些都与城镇有着较大的差距。显然这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要求还很不适应。
  (二)社会保障方面的差异。目前,我国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已经到了逐步完善的阶段,但农村的社会保障建设才刚刚起步,农村目前除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在进行改革试点以外,其他社会保障项目基本没有。从2005年的数据来看,城市职工养老保险基金人均支出2,786元,农村人均仅为28.6元,相差20倍以上。
  (三)义务教育方面的差异。农村孩子享有九年义务教育的“待遇”远远低于城市孩子。在政府规定免除学费的同时却允许增收杂费,在缺乏国家财政拨款的前提下,学杂费成了农村教育部门的主要经济来源;农村教师的待遇远低于城市教师,甚至仅能保证温饱,造成农村优秀教师的流失;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匮乏也造成了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在教学质量上的差异。
  (四)医疗卫生方面的差异。医疗负担重、看病贵、看病难使得城乡医疗卫生差异进一步加大。2005年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7.01%,而农村乡镇卫生院仅占全国卫生机构的13.7%,卫生技术人员占全国的19.5%;城市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600.9元,而农村人均为168.1元。
  这种公共物品供给差异,不仅拉大了城市与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还造成了城市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对于我国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平衡供给差异统筹城乡发展
  (一)建立公平的供给机制。我国城乡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的非均衡发展,使得城市居民与农民享受着很不公允的待遇。公共物品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公平性,我国城乡公共物品供给制度不但不能保证社会公平,反而因结构失衡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程度。保证社会公平是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的重要目标,要建立公平的供给机制应保证以下三个方面的公平性:
  1、保证供给过程的公平性。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理论上应该是任何人都有权使用或消费,而这种使用又不会影响到其他人的使用。如果在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时,出现某些人占用较多的资源而导致其他人的缺乏就违背了供给过程公平的原则。而实际上,由于国家财政对于城市公共物品的更多投入,已经破坏了这种公平性,产生了经济上所谓的“马太效应”,导致城市与农村随着其所占有财政资源的差距,进一步加大了其经济发展状况的差距。
  2、保证供给体制的公平性。公共物品由谁供给、遵循怎样的供给标准、达到一个怎样的供给水平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目前以政府供给为主体,集体、私人为辅助进行公共物品的供给。在城市,由于税收丰盈、项目本身的利好,形成了政府资金充足,私人供给繁荣的场面;在农村,由于财政紧张,私人供给无利可图,造成了共物品供给匮乏。而且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二元制,导致了城市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双重标准。
  3、保证供给取向的公平性。具体要解决提供什么样公共物品的问题,要求政府必须按照集体意愿提供公共物品,而不能以获取利益为最终目的。目前我国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显然不太适宜,尤其在缺乏有效监督管理的农村,投入何种公共物品完全由政府说了算,农民需求得不到表达,有限的资金很可能因为政府领导的个人偏好或利益导向而没能用到点子上。
  (二)注重公共物品的城乡等值化。城市与农村在公共物品投入的资金多少、公共物品供应的种类及档次等很多方面的确存在很大的不同,而这种不同不可能立刻同一化,应按照城乡发展的不同水平进行适应供给,但要统筹城乡发展,必须使公共物品在城市和农村产生等值效应。这里的等值指的并非相同的价值,而是相同的公共物品使用价值,也就是说,城市或农村可能获得了不同种类或是不同价格的公共物品,但这些公共物品带给老百姓的是相同的使用价值。只有注重城乡物品的等值化才能逐渐平衡之前二元制所带来的城乡差距,为统筹城乡发展奠定一个较好的基础。
  要保证公共物品的城乡等值,首先要选取一个合适的等值衡量体系标准,比如为某城市和农村安装路灯,由于城市市容市貌的需要可能对路灯的档次要求较高,总价肯定也比较高,相比农村可能对路灯的要求更注重实用耐用,外观不重要,总价上较低,但是只要都供应了充足的路灯,城市和农村的公共物品虽存在差异但是都获得了基本相同的使用价值,体现了城乡公共物品的等值;其次要理顺等值供应公共物品的优先次序。从经济学的角度讲,使用价值的最大化取决于是否能满足消费者的最首要需求。以养老保险为例,目前养老问题是农村居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由于不同的物价水平和生活需要,要达到基本相同的生活水平,城市与农村居民对养老金的需求额度是不同的,每增加100元金额带给城市居民的价值远低于农村居民,这时可以先满足农村居民的基本养老需求,再增加其他方面的公共物品给城市居民,以使其也达到相同的使用价值,而不是同时供应同类的公共物品以实现城乡等值,可以是不同质、不同类、不同量的公共物品,但是要确保城市与农村获得基本相同的价值效用;最后要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由于遵循城乡公共物品等值原则,极可能出现公共物品供给类别的多样化,如果没有严格的监管部门,按照合理的等值衡量指标进行按需供给,必然再现城乡公共物品的非等值,影响城乡统筹发展的进程。
  (三)坚持按需供给。公共物品的供给应该满足当地发展的切实需要,满足当地居民生活的切实需要,但我国目前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机制,显然与按需供给的原则有所相背,因为城乡居民的迫切需要很难无阻碍的传达到决策层,决策层只能按照大概的需求状况对公共物品进行供给,如果有些决策领导出于个人私利的考虑扭曲了公众需求,很可能造成需求品供应不足,非必需品供应过量的局面,使有限的公共物品资源不能够充分得到利用。
  要实现按需供给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应改变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机制,引入自下而上的决策机制,建立公共物品的公众选择模式,将公共物品按基层的切实需要有效调节供给。目前,很多城市已经通过市民投票、市民听证会等方式来让市民表达自己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但是在农村还未普遍实施,很多村民的意愿得不到表达,只能采取一些极端手段;二是要加强对干部的监督考核,将群众意见也纳入考核体系。避免政府干部出于要政绩、建面子工程的考虑,将财政资金用于不切实际的项目,而忽略了本地的迫切需求。
  平衡城乡公共物品供给差异,加大城乡公共物品供给力度,提高城乡公共物品供给效率,才能为统筹城乡发展打好基础,使得我国城乡经济在一个较好的平台上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
  (作者单位:河北行政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杨静.统筹城乡中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7.
[2]陶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负担.上海财大出版社,2005.7.
[3]王敬华,陈田.城乡统筹发展途经研究.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6.
[4]铁明太.中国特色统筹城乡发展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8.
[5]石洪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研究.科学出版社,2009.1.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21096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