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94期/公共/教育/正文

发布时间

2010/6/4

作者

□文/李慧萍

浏览次数

964 次

专业教师在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素质教育是培养造就知识经济时代创造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但学生素质教育却存在一个误区,认为素质教育只是学生处和班主任、辅导员的事,而忽视了广大一线教师的能动作用,这对于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是极为不利的。素质教育不仅涉及学生处工作的方方面面,同时更涉及整个教育理念和教学管理方法的更新,涉及传统教育模式向现代教育模式的转换。如何有效地发掘利用包括广大教师在内的所有教育资源,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大部分专业教师游离于学生素质教育之外的局面,是在校学生素质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现实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在高职院校实行“全员导师制”的学生管理模式,对解决这一课题将是一项有意义的探索与尝试。
   “全员导师制”指的是在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志向和潜质,除了班主任或辅导员之外,再为每位学生配备一位由在编专职任课教师出任的学业、人生导师。每位导师可以根据本院系学生数量承担大约十名左右的学生指导任务,主要职能是做学生学业和人生的向导与引路人。指导方式灵活自由,可以是定期不定期的集体活动,外出参观、举行郊游、进行交谈、开展小型演讲、辩论、征文、竞赛等,也可以是个别交流与个性化指导,如单独谈心、心理咨询、推敲知识结构如何建构、指导发展兴趣特长、规划专业的发展和人生目标,并接受学生在校期间学业、人生的大事汇报,综合协调、跟踪指导,并分类安排社会实践。
   “全员导师制”模式的建立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有其现实依据的:一是目前在校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习惯于接受在家靠父母、在校靠老师的严格的封闭式管理,久而久之,便一定程度地丧失了自主性和自主能力。面对高职院校提倡素质教育而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一部分学生反而失去了紧张被动管理下的“从容”,甚至无所适从,迷失自我,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行为失衡”;二是众星捧月般的社会、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大都有自尊心强而又听不得批评的特点,在校时和同学易有摩擦发生,而一旦出现摩擦便会造成情绪的激动。另外,强烈的自尊心有时会使人变得偏执,无力自行调节心理,不能及时看清自己在现实环境中的定位并尽快适应,此时便出现一定的“心理失衡”;三是高职院校是学生走向集体、走向社会、走向独立的预备阶段,学生对蜂拥而至的形形色色的现代知识与信息,多会产生眼花缭乱和迷惘的感觉,缺少社会经验,不善于自主选择的他们,又极易出现认识上的偏差,表现出“价值失衡”。以上情况,是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障碍,亦可视作在高职院校推进素质教育、建立“全员导师制”学生管理模式的客观依据。
  实行“全员导师制”,无论对于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深化,还是改进在校学生管理和进一步拓宽学生工作领域,都具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是利于提高学生素质。首先,学生在校期间,明确有自己的导师,会有一种在校如家的温暖感,有一种心灵的依托,能增强学生的自律性、约束感,并有效的避免行为、心理、价值观的失衡,顺利完成青春期的心理转换;其次,明确导师会使学生在与导师的接触中直接得到各种在课堂上无法得到的教育,如为人处事的能力、敬业爱国的精神、富有个性的思维、学养深厚的气质和谈吐,甚至于导师学者化的执著理想与其甘于淡泊的人生观等等,都会成为学生的榜样,于无言中加大素质教育的力度,对学生的现在乃至一生将产生重要影响;再次,明确毕业于不同院校又各有所长的教师作为学生导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长和创造力。常与导师交流,学生能得到及时的学业和人生指导,教师也能随时发现学生的某些潜能和才华,若适时地给予引导支持,引其走上创造之途,无疑利于学生专长和创造力的开发与培养,使其成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创造型人才。
  二是有利于实现现代教育理念。推进现代教育理念的实现,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合乎人性的容纳学生个性发育的广阔空间,是素质教育不容置疑的目标之一。而“全员导师制”的基本功能是与这一教育理念相一致的。其一,能体现个性化原则。各校都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设计开展了一系列寓教于乐的、富有实效的学生活动,这些努力固然行之有效,然而就学生个体而言,难免厚薄不均,照顾不全。“全员导师制”恰恰可以弥补这一缺陷。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个性,师生间有针对性的交流,对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个性和完整的人格将十分有益;其二,能体现民主的原则。学校的一些教育活动,不少以严为本,给人一种权威严肃的印象,但现实中的许多问题和疑惑,并不是规范的条文所能化解的,它需要一种民主的精神,需要一种灵活的方式,而“全员导师制”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宽松的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以通过导师的释疑解惑,导师也可以通过与现实的交流而感受清新而民主的气息;其三,能体现平等的原则。师与生、教与学,本是一对矛盾,但在实施教育中则是统一的。亦师亦友是两者统一的最高境界。有关资料表明:被教育者最反感的是教育者居高临下的长者口吻和不容置疑的知识灌输方式。“全员导师制”正是对这一现象的反叛,为学生解决学业问题时,教师是导师,与学生探讨社会前景、交换人生看法、设计未来蓝图时,教师是朋友。朋友即意味着可以说心里话,谈不同的看法,内心不设防。这种富有弹性如水随形般的韧性素质教育方式,对推进整个素质教育进程所具有的多重功效,是不容置疑的。
  (作者单位:东营职业学院)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2204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