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31b期/经营理念/正文

发布时间

2003/4/10

作者

-

浏览次数

1891 次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浅谈“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
  [提要] 本文讲述了美国老板阿隆在70岁高龄时,在工厂被大火烧毁的情况下,没有只顾个人利益,坚持与员工同甘苦、共患难,带领员工使工厂起死回生的故事。通过这则故事阐述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性。
  1995年12月一天傍晚,美国马萨诸塞州劳伦斯城的莫尔登厂发生了爆炸,大火在厂区内肆虐了整整一天一夜。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达3亿多美元,近12万平方米的厂区满目疮痍,有百年历史的厂房仅剩下几根焦黑的框架,机器设备变为废铁,所有产品的生产、设计、印染等各种最重要的数据资料软件也随着建筑一起化成了缕缕青烟。莫尔登厂的执行总裁阿隆·费尔斯廷当时正与家人庆祝他的70寿辰。听到这个消息阿隆悲痛欲绝,但是他鼓励自己:哪怕肝肠寸断,也绝不流泪。火灾过后的第三天,面对着一千多名员工阿隆宣布:在今后一个月也许更长时间里,所有员工都会得到全工资。除钱之外,莫尔登厂能为大家做的,是让所有的人回到工作岗位上。
  火灾后,社会各界纷纷解囊相助。阿隆带领工人们仅用三天时间就把未毁坏的机器搬到仓库,在仓库里开动机床。两周以后,莫尔登厂的龙头产品波拉泰克织品的生产能力已恢复到火灾前的80%。五周以后,三分之二的工人回到了工作岗位。七周以后,1996年春季的毛绒织品已能如期供货。一年后,一座价值1.3亿美元近6万平方米的新厂房从灰烬中拔地而起,还安装了几十台计算机,对每一道工序进行严格的监控,通过计算机还能向客户提供最新的详尽信息。
  火灾并没有摧垮莫尔登厂,相反火灾的发生使工厂上下的凝聚力得到最好的体现。莫尔登厂还利用这个机会进行了技术更新,提高了工厂的竞争力,并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为什么莫尔登厂能在情况如此糟糕的情况下,在短短的几周之内就能重整旗鼓,全厂上下齐心协力恢复生产,而且还进行了技术创新?这一切根源在哪里?火灾发生之后,许多高级管理人员都劝阿隆,以他的年龄不如把保险收益揣入口袋,然后关闭工厂安度晚年算了。阿隆却坚决表示:我绝不能像某些企业社团变得越来越目光短浅和背离员工。在阿隆眼里,公司的无价之宝是愿意与公司同甘共苦的忠诚员工。正是基于这样的经营理念,阿隆拨出了1500万美元为员工支付工资,工资水平是每人每小时12.5美元,比同类厂还要高出3美元。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生产力大大提高,机器化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人力,减员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阿隆并不反对裁减冗员,但是他认为:“那种只想通过裁员来降低成本的作法,是工人最深恶痛绝的事,永远不会得到他们的原谅。”阿隆这些与众不同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使他赢得了员工的忠诚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
  员工是企业得以维持下去的基础,是企业的生命力。面对当今日益严酷的竞争压力,企业与员工间不仅是物质利益关系,更重要的是共生关系,企业经营者要尊重员工的人格和价值,信任员工,尊重员工,鼓励员工不断创新,积极参与企业的决策,使员工与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同舟共济,共担风险,共闯难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以人为本”。
  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是人所从事的,人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求。一个优秀的现代企业管理者,应时时刻刻不忘把“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纳入到管理意识之中,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用莫尔登工人的话说就是“忠诚必得回报”。(文/修晓辉 李 萍)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77844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