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31b期/创业投资/正文

发布时间

2003/4/10

作者

-

浏览次数

2111 次

独辟蹊径敢叫旧装换新颜
  
  ——记“服装医生”王桂兰和她心爱的事业
  从开封到郑州乃至整个河南省,只要提起“服装医生”王桂兰,无不引起众人的交口称赞,并亲切地形容她为“修补高手、修改服装的巧匠、如意师傅、服装医生”等。带着种种疑惑和好奇,记者在一个和暖的冬日,采访了藏在郑州市嵩山南路24号小胡同私家小楼里的“服装医院”和她的主人王桂兰老师。
  记者一走进二楼的工作间,马上就被一团旺盛的人气所吸引:(整个工作间分作三个使用区,一个为来访接待区,一个是取衣区,另外一个是修补工作区。)只见十几个女工或穿针或走线或织补,各自专心于自己手中的“爱心活计”;取衣处悬挂着上千件成形的衣服,人来人往或试穿或打包,一个个笑脸满盈;咨询处围着一群人在详细询问自己的衣服是否能被修改或织补。记者听到两位阿姨正在询问“王老师,我们是市委和教育局的,这几件衣服是女儿淘汰下的,料子还不错扔了怪可惜的,您看能不能改一改,改成适合我们穿的。”记者在人群中这才发现了正在给来访者热心解答的修补界的精英王桂兰老师。
练就一身好手艺
深巷幽兰结奇葩
  1967年从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服装专业毕业的王桂兰,分配到了开封大华服装厂,从此,她便与服装结下了深深情缘。进了服装厂从剪到做到销售短短几年,年轻而又心细的她就被任命为厂里的质检员。那个时候厂里都是按件计工,谁错谁返修,作为一个质检员,职轻而责重。同时她也深知一线工人的辛勤劳作来之不易,于是她一方面严格把关,另一方面把检查中发现的次品存放起来,利用空闲给予补好,再收入库。一些粗心的女工不断有次品服装返回,可王桂兰检查的服装从未见返回过,觉得很纳闷,就跑去问王桂兰,王桂兰微笑着说:“已经修好入库了,不过你们以后可要仔细点。”话虽不多,却暖了姐妹们的心,使她们在日后的工作中加强了责任感,而王桂兰也赢得了工友的好感和信任。
  在不知不觉中王桂兰的手艺也在砺练中日益增长。后来一位厂领导发现了她这种做法,有一次厂领导找到王桂兰:“王老师,听说你善长修补服装,这是批出口服装,因一些小毛病给退回来了,这个任务就交给你吧。”一番好心换来一种责难。面对着一大堆次品服装,王桂兰流下了两行热泪,可是作为厂里的一名职工,总不能眼看着厂里受损失呀!想到这里,刚强的王桂兰擦干眼泪就一头钻到次品堆里,拆呀缝呀补呀,夜以继日辛苦了一个多月,终于使这堆次品服装大放异彩,而这一个多月时间又使她的手艺精进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转眼到了1985年,服装厂进入了萧条阶段,许多工人因无所事事而赋闲在家,王桂兰的内心也同样心急如焚。这时,她的丈夫劝道:“你们厂的发展前景已经不容乐观,想起死回生,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再者说,你和服装有着不解之缘,又有一技之长,与其不死不活套着,不如自己开个店铺吧,我支持你!”丈夫的一番话,激起了王桂兰极大的生活热情和创业欲望。1986年4月王桂兰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在开封市一条不起眼的胡同里挂出了“服装修理店”的招牌。
  专业的服装修理在开封出现,爆了河南服装行业的一个冷门。从开业初一个星期无人问津到几个月后顾客盈门并收了7个徒弟,短短的时间内,王桂兰凭着自己精湛的技艺和良好的商业信誉在开封稳稳站住了脚,并将服装修理店迁到了开封市的闹市区。1987年的秋天,北京中国画院艺术顾问陈慧忠到开封访友,无意中提起身上这件花几千元港币买来的西服有多处不尽己意,朋友当即给他推荐了王桂兰。陈老半信半疑地将那套高档西服送到王桂兰服装修理店,三天后当老人再穿上修理后的西服时,无论袖口、肩宽、衣身、站坐走都显得格外得体,也衬托着整个人容光焕发神采奕奕,陈老惊喜之余,不由得伸出大拇指盛赞王桂兰的技艺,后来又拿了一套衣服专门到开封找王桂兰修理。洛阳有位姑娘,马上要结婚了,可是觉得婚纱型号不太合适,就拿着婚纱跑到几百里之外的开封找王桂兰,等修理后再试,姑娘激动得差点跳起来,满心欢喜的一再感谢王桂兰。她的事迹后来被开封几家媒体争相报道后,“服装医生”王桂兰和她的服装店在开封几乎家喻户晓,全城皆知。
身系事业辟蹊径
心中无私天地宽
  也许很多人都听说过“高尔丁死结”。据说,设制这个死结的人立下誓言:谁能解开此结,谁就可以成为亚洲王。于是成千上万的人蜂涌而至,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最终均失望而归。后来智勇双全的亚历山大来了,可是他用了许多方法最终都不能解开,后来他想,既然大家用尽了方法都不能奏效,我为什么不换个方法呢?于是他举起手中的宝剑对着死结一劈两半,这时从里面滚出来一个纸团,上面写着“无论多么难做的事,只要你善于用自己的智慧和办法,都可以做成。祝贺你,伟大的亚洲王。”后来人们才明白,这是一个“无头结”,除了用利刃割开,什么方法都不行。而当时市场上做服装的摊点一个挨一个,可王桂兰却别出心裁,于1986年在河南省首创了高档服装修理行业,真可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王桂兰从事修理服装行业三十余年,日积月累了丰富的修补经验,在修理过程中,她不仅用织补,还增加了绷补、装饰补、绞线缝等,业务范围也扩大到皮革、羊绒大衣、防雨服、毛料服、各种职业装……并且经她修补的衣服美观大方,新颖得体,不分丝,水洗不变形,不收缩。
  俗话说:明师出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随着日久天长,王桂兰的几个徒弟也成了后起之秀,并各自开起了修理分店。王桂兰想如果我还在开封开店,那肯定直接影响着几个徒弟的生意,也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同时其他各地的客户到开封来也不容易。为了扩大市场从而更好地发展这一行业,1994年8月,她带着大学毕业的二女儿马雪娅来到了河南省会郑州,并在崇山南路24号挂起了郑州市第一家“高档服装修理店”的招牌。(电话:03718882583)郑州一家私企老总花高价买了一套高档西服,穿在身上觉得肩部、衣袖等好几个地方都不顺劲儿,当他得知王桂兰到了郑州后带着西服就找去了,等修改后再穿上这套西服,袖口、领口、肩部顺顺当当,伸伸胳膊活动活动,“嘿!神了!”
  有一位顾客从北京拿着一件灰色的俄罗斯大衣找到开封,一打听说王老师去郑州了,就又马不停蹄直奔郑州找到王桂兰,第一句话就是:王老师,您让我找的好苦呀!因为这件大衣是其女朋友从国外花了好几千元买回来的,可是穿上不合身,肩上也挂破了。这个顾客一直在郑州等了两天,当他穿上修补后的大衣,在镜子前来回照照,乐得合不拢嘴,大声叫道:“不愧是修补高手!”
  还有一位姑娘因为换季把一件紫葡萄色的呢子大衣拿出来准备穿,可是却发现衣袖上被虫子蛀了一溜眼,还在正迎面上,她心疼地拿来找王桂兰,王桂兰把衣服拆开,从两个袖中间扎了一条缝,正好掩盖了那溜眼,穿在身上又换了种新款式,姑娘马上喜笑颜开。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王桂兰不仅能把服装修补得优美和谐不落俗套,还修补了一道婚姻裂缝,使一对原本“劳燕分飞”的鸳鸯和好如初,成为一段佳话。1999年夏天,一对夫妻因一些家庭琐事争吵不休,一气之下离了婚。离婚后,丈夫觉得有些对不起妻子,特地从北京为妻子买了件旗袍作为纪念,妻子穿上后感觉太胖了,她就来找王桂兰,边修衣边哭诉着自己的不幸婚姻。王桂兰劝她:感情就好比这衣服,有时也会出现裂缝,出现伤痕,但是关键在于如何修补,只要你细心修补,一样能完好如初。后来这位妻子穿上修理后的旗袍,到车站去迎接出差归来的离婚丈夫,当她婷婷玉立地突然出现在她离婚丈夫面前时,她丈夫大受感动,二人随后又重归于好。
  如今社会上各种培训班名目繁多层出不穷,当记者问她,为什么不搞培训班,如果办班那经济效益可比修理服装要好多了之时。王桂兰说:“人的一辈子心态要放稳,要靠自己的双手来致富,人不能太贪。”顿了顿她又严肃地说:“以前有不少人用高薪来请我去讲课,可是服装修理这一行业,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学会的,它有较强的专一性和无规律的多变性,要在实践中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所以无论是谁办的培训班,我都一概回绝了,我自己更不会去办培训班,那不是短期就能培训出来的,我宁可多出点力少挣点钱我也不能去误人子弟,挣那昧心钱!”
  正是有着出神入化的修补手艺,有着对社会负责,不受金钱所诱惑的做人原则,王桂兰的服装修理店和她的名字,犹如幽兰绽放,又如桂花飘香,吸引着河南、河北、北京、浙江、江苏、武汉、哈尔滨、深圳等各地的一批批顾客,她的事迹也吸引着众多媒体关注:开封日报、汴梁晚报、开封电视台、开封广播电台、郑州晚报、河南日报、大河报、河南电视台、河南广播电台等省内外新闻媒体均作过相关报道。
女承母业创新篇
老骥伏枥志千里
  王桂兰的女儿马雪娅,外表看起来是个很文静的女生模样,王桂兰告诉记者,马雪娅也是大学毕业,毕业后不要求分配,却回到母亲身边,和母亲一同来到郑州打天下,并对服装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且系家学谛传,目前已掌握了不少修补门道。郑州这家高档服装修理店,自己算是将舞台搭好了,下一步如何唱,如何整体运作,就留给马雪娅了。并且王桂兰还说,马雪娅有自己的一套打算,有自己的长远规划。看得出,女承母业已成定局,更看得出,王桂兰对女儿充满了信心,对以后服装修理行业的良性发展充满了希望。
  谈及自己的家人,王桂兰自豪地说:“不瞒你说,我们家的家庭成员阵容还是很强大的。”记者了解到她的两个女儿都是大学毕业,大女儿马雪慧现在是开封二师范学校化学系教师,二女儿马雪娅跟自己在郑州发展,两个女婿也都是大学生,而且全家都是党员。谈到自己的爱人,王桂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她爱人马万年现在是河南大学物理系教授,“老马在我们家看问题看得较为透彻、长远,比较有眼光,我从事这一行业,还是老马劝说并支持着我。”从她欣慰的笑容中不难看出这是一个非常幸福和美的家庭。
  当记者问及王桂兰老师今后有什么打算时,王老师说等马教授退休后两个人将强强联合。记者建议何不在全国搞连锁店,进一步打响自己的牌子,王桂兰老师说:等爱人马万年退休后两人会把这里的工作全权交给女儿来打理,他们二人将会到其他各省考察市场致力于培养新人,扩大市场,把高档服装修理行业搞好、做大,使更多的人特别是弱势群体能有一技之长,学有所用,让服装修理行业不仅能带来直观的经济效益,还要体现出更大的社会效益。(文/本刊记者郭继辉)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64675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