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事业单位推行公务卡是对传统的现金支付手段的重大变革,也是对国库支付结算方式中现金支付的补充和完善。公务卡使用过程对于使用者来说安全简便、易于操作;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可以对公务消费进行全过程的监督,从而可以使财务管理透明化,保证单位的预算资金安全。
关键词:公务卡;事业单位;支付手段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一、公务卡推行的背景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在全国公务卡应用推广会上表示,目前我国已初步制定了公务卡管理的制度办法,财政部正在会同央行抓紧出台有关制度。
2005年招商银行与中兴通讯联手发行了国内首张公务卡。
2007年5月14日,央行和财政部联合召开了全国公务卡应用推广会议,共同推动公务卡在中央和各级地方预算单位的广泛使用。以此为标志,公务卡的应用推广工作将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
二、什么是公务卡,为什么要推行公务卡
所谓公务卡,是指财政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公务卡消费的资金范围主要包括差旅费、会议费、招待费和零星购买支出等费用(按照公务卡的透支额度)。公务卡具有一般银行卡所具有的授信消费等共同属性,同时又具有财政财务管理的独特属性,能够将财政财务管理的有关要求与银行卡的独特优势相结合,是一种新型的财政财务管理工具和手段。在预算单位中推行公务卡主要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首先,可以减少现金支付,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推行公务卡结算报销方式,公务人员直接使用公务卡消费,不需要携带现金,安全便捷。事业单位大多实行的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公务卡结算方式可以替代、补充和完善国库支付中的现金支付,工作人员先行进行公务消费,在审批报销后与国库支付系统对接,可以完成支付过程;其次,有益补充了单位的日常流动资金。由于公务卡是信用结算方式,从消费日至还款日为免息期,一般为20~50天,在这期间,单位相当于无偿使用金融机构的信用资金,如果筹划得当,可大大补充单位日常流动资金;最后,实现财政财务管理、公务支出透明度、阳光化。以公务卡结算取代传统的现金结算,单位财务部门能够通过公务卡交易的电子信息,对本单位日常公务支出进行全程的管理和监督,财政部门还将公务支出信息统一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实行动态监控,可以有效地堵塞各种管理漏洞,是从源头上预防治理贪污腐败的有效措施。
三、事业单位公务卡的推行
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与公务员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国家会对这些事业单位予以财政补助。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学校等;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医院等;还有一种是自主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由于事业单位存在财政拨款,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因此推行公务卡的软硬件环境都是适合的,也是必要的。公务卡在事业单位推行具有以下意义:
职工个人填写公务卡开卡申请书,人事部门对申请人资格进行审查后由个人填写发卡银行公务卡申请表,与银行签订公务卡合约,到财务部门办理开卡手续。公务卡申办成功后,由发卡行将持卡人姓名和卡号等信息统一维护到发卡行的系统中。职工个人取得公务卡后,因公使用公务卡消费,必须取得消费的pos小票以及税务发票。事后报销不需要修改单位原有的财务报销办法,根据单位原有的报销流程,审核报销范围及金额,在报销完成后由单位会计人员将公务消费的准予报销金额在银行规定的还款期限(单位与开卡银行约定)内归还。这样在整个公务消费、财务报销过程中均不发生现金支付,减少了单位现金管理的风险,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也避免了个人携带现金可能出现的危险。
公务卡的透支额度由单位与开卡银行统一约定,一般为2~5万元。这就意味着只要申办一张公务卡,就可以在银行约定的期限内(20~50天),免息使用2~5万元,那么以一个单位有1,000名职工计算,可周转的信用资金应在千万以上(当然,不可能所有职工同时进行公务消费);但对于单位而言,只要合理筹划,提高处理公务及财务报销效率,从而加快资金的周转,就可以取得很好的资金使用效果。对于银行来说,可以拓展信用卡业务,扩大信用卡的发行量,发放出去的公务卡,由于是信用卡形式,公务人员不但可以在公务活动中使用,也可以用于个人日常消费,扩大了公务卡的使用范围,而且事业单位的职工收入相对稳定,信用卡的还款基本上不存在问题,这些持卡人可以培育成银行长期稳定的优质客户,并且可以进一步延伸到个人理财乃至消费信贷各个层面。对于职工个人来说,合理地使用公务卡,可以有效使用银行信用提升个人的信用度,提高消费层次,改善生活水平,对国家倡导的扩大内需政策也可起到推动作用。可见,公务卡在事业单位推行是可以实现多赢效果的。
在财务管理方面,公务人员直接使用公务卡消费,在单位不再预先借支现金,报销时又必须附有交易凭条(pos机小票)号码等,使所有的支付行为都有据可查、有迹可寻,而且所开具的发票必须与pos小票一致,就可以实现全过程的监督。与传统公务消费“现金支付、先开支后报账”的程序相比,传统报销往往会发生财务报销环节出现凑票报销,多开、虚开报销发票的现象,一些单位还通过各种方式套取现金,私设“小金库”、账外账,规避监管。公务卡通过支付信息的电子化将有效保证每一笔支出都公开透明,可以有机生成公务消费的各项明细信息,利于管理和监督,从制度上避免了这些现象的出现,封杀“小金库”。另外,公务卡消费不发生现金支付,杜绝了现金支付过程中的不正之风,商家的交易也呈现在银行的电子交易记录上,避免了偷逃税金,从源头上杜绝腐败的发生。
当然,实行公务卡结算方式后,现金还是允许进行支付的。由于公务卡结算方式的实行,一般情况下单位不再使用现金结算。但特殊情况,经单位领导与财务部门审核同意后,可以继续使用现金结算。例如,确需使用现金发放的慰问金或其他抚恤救济性支出;确需使用现金支付的个人劳务费、讲课费、咨询费等支出;确需使用现金支付给临时聘用人员的费用;在个别确实不具备刷卡条件的商业服务网点发生的1,000元以下零星支出,等等。
四、思考
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审计署2009年4月23日联合签发《关于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办法》的通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也下发《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9]18号)文件,可见中央对小金库问题十分重视。2009年海南省在治理“小金库”工作情况中,截至2009年底,该省共查出“小金库”402个,涉及资金10,152万元,16名党员干部受到党政纪处分。财务管理漏洞会滋生小金库,小金库的存在会引发公务活动乱消费以及大量的现金支付行为,很容易产生腐败,使单位乃至国家蒙受巨大的损失。
财政部及时推出公务卡,对预防公务乱消费问题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现金支付方式很容易产生腐败,公务卡在这个方面可以杜绝这部分发生在发票上的腐败。但是,它对预防公务支出的严重浪费情况显得很有限了,像公务接待消费是公务支出的很大一部分,假如在饭店请客人吃饭消费,虽然用公务卡结账,但结账时并不能保证这顿餐费有没有浪费情况;结账的人或者公务卡签字的人有没有虚开发票。在这个环节上还是不能做到完全透明,所以只是依靠公务卡并不能完全预防公务腐败的问题。
领导干部的裁量权过大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事业单位现行的审批制度一般都是“一支笔”审批,领导干部的裁量权行使不当往往会使部门预算形同虚设,丧失其严肃性。因此,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时一定要遵循法定的程序,接受权力的约束和民主监督,承担相应的责任,从根源上杜绝公务行政腐败,加之以公务卡为代表的新的技术的不断运用,在预防公务行政腐败问题上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但是,公务卡作为一种新的支付手段,其所代表的新的电子信息信用支付必定是新的方向,它所能产生的积极意义是值得肯定的。公共财政是代表社会公共利益、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收支活动。公务卡所涉及的财政预算收支必然是归属于公共财政。那么,如果我们的公共财政从预算的编制过程就有规范化的制度,编制预算时科学化、精细化,预算所涉及的部门支出严格执行预算,保持预算应有的严肃性,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有效的监督和审查,这样公务卡才可以有效地实现其全过程地阳光透明化。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公务卡的知识问答.
[2]陕西科技大学公务卡实施办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