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沧州市供销社领办棉花协会纪实
2002年9月6日,沧州市迎宾馆,150个座位的会议大厅座无虚席,沧州市棉花工作暨棉花协会成立大会在这里隆重召开。一个崭新的事物——全省第一家市级棉花协会从此诞生,她标志着供销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又掀开了新的一页。
挑战与抉择
棉花,这个妇孺皆知的熟悉字眼,这个像柴米油盐一样人民生活不可须臾离开的重要商品,长期以来一直和供销社的名字紧紧连在一起。从新中国建立到20世纪90年代末,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供销社受国家委托,承担着棉花收购、加工、储存、计划调拨和供应任务,并创造出令供销社人引以自豪的一个个辉煌。
沧州是河北省四大产棉市之一。这里的棉花以丝光洁白、内在质量好而享誉全国。吴桥、东光是全国重点商品棉基地县,吴桥还是全国供销社系统科技兴棉示范县。曾有“棉花主任”之称的原吴桥县供销社主任王桥玲,80年代曾连续三年登上商业部的领奖台。宋健、胡平、张浩若、陈俊生、贺光辉、白立忱、杨德寿、顾二熊等国家和省部委领导都先后到过吴桥、东光视察,对沧州市供销社系统建设农业系列化服务体系、开展科技兴棉、参与农业产业化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如同体育比赛的全国纪录、世界纪录不断被刷新一样,供销社在棉花事业上曾经有过的辉煌连同供销社的全部历史功绩载入了历史史册而成为过去,现在他们所要面对的,则是新的严峻的挑战。
1998年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从1999年9月1日新的棉花年度起,放开棉花收购价格。
2001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一放、二分、三加强,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的改革思路。
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供销社与棉花企业分开的实施意见》,具体列出了“社企分开”的时间表,“社企分开”改革进入倒计时。
改革无疑是正确的。然而,供销社人的棉花情结却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开。
舍弃,是痛苦的,但死抱着旧体制不放更是没有出路的。面对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和“社企分开”的严峻挑战,沧州市供销社一班人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是主动退出棉花生产流通这一供销社多年经营的“领地”不再作为,还是另辟新径,寻求继续发挥作用的切入点?带着这个问题,市社于2002年6月,由王建中主任、王长春副主任带队,组团赴大庆考察。大庆市供销社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主动“扛帅旗、占帅位、当行头”领办多个行业协会的做法,使他们深受启发。看准了的事就立即去办!经过一番沟通酝酿,沧州市供销社领导层很快取得共识,大力组建各种类型的协会,这一富有远见的决策就这样形成了。
要干就干大的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棉花协会筹建开始,所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协会名称。鉴于沧州市农业部门已经注册了一个“棉花学会”,按照同一地域不能重复注册两个性质相同或名称相近的社团组织的规定,负责协会审批的民政部门建议把“棉花协会”改为“棉花流通协会”。市供销社认为,不建则已,建就要建成涵盖生产、流通、加工整个产业的大行业协会,“流通”二字加不得。协会筹建人员不厌其烦地向民政部门和有关领导历数供销社领办棉花协会的“五大优势”:供销社受国家委托长期以来是棉花商品和棉花工作的主管部门,有丰富的行业管理经验,通过转换职能,可以较为便捷地承担棉花的各项工作任务;市场放开后,国家仍要求供销社继续在棉花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供销社有为棉花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的优良传统和工作基础,与农民有天然的联系;供销社有遍布全国各地的营销网络和信息渠道,领办协会后可为会员提供快捷的信息服务;供销社有一批熟悉棉花业务、热心棉花工作、有较好群众基础和社会活动能力的干部,具备领办棉花协会的干部条件。还搬出全国总社筹建全国棉花协会,新疆自治区供销社领办全国第一家省级棉花协会的“王牌”,说明此事已有先例。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供销社人的执着精神感化了民政部门领导,筹建人员的工作效率令他们心悦诚服。仅用一周时间,筹建组即按要求提交了包括协会章程、主管部门批文、组织部门对在职干部在协会兼职的批文、会员花名册、各种表格等全部呈报资料,于成立大会召开前顺利通过审批。事后民政部门负责审批的同志以赞叹的口气说:别人需要半年时间才能办成的事,你们一个星期就办到了。
群英,在协会旗帜下会集
筹建中遇到的第二个问题是募集会员。由于协会要抢在9月份新棉收购前宣布成立,没有更多时间去做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工作。能否如期募集到足够的会员,筹建人员开始心中没底。出人意料的是,市供销社把棉花协会的大旗一竖,立即得到了系统内外的积极响应,首批70个单位会员,25名个人会员踊跃参加。
首先响应的是各县市供销社和重点棉花企业。共同的发展目标和长期形成的系统观念使他们有一种认同感。他们认定,跟着上级社走不会错。
民营涉棉企业对加入棉花协会也表现出极大热情。当协会筹备组委托县市供销社与部分民营企业征询入会意向时,被征询企业无一例外地积极申请入会。
市直相关职能部门对棉花协会给予了全力支持。市计委、经贸委、工商局、农业局、农发行、技术监督局等部门不仅对成立协会一致赞同,还分别指派一名领导或中层干部以个人名义入会,并积极参与了以后的协会活动。
一时间,棉花协会不仅吸收了各棉花企业的精英和职能部门的骨干入会,一些在社会和棉界颇具影响的老领导、单位和个人也欣然入会和加盟,会集在棉花协会的旗帜下。
市人大副主任王宝良,这位在产棉县担任领导职务多年,在政府分管财贸流通工作的老市长,与棉花工作有着不解之缘。他受聘担任棉花协会名誉会长后,虚职实干,时时处处关心协会工作,为协会筹建和工作开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他的直接参与和指导下,调查并撰写的《关于我市棉花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引起了市、县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张庆华在报告上作了重要批示,极大地提高了棉花协会知名度。
多年主管棉花工作的原河北省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刘玺光,听说沧州成立棉花协会,从千里之外发来贺信,并以个人名义加入协会,被一致推举为协会顾问。
沧州市农科院高效农田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国务院特种津贴享受者刘永平,在科技兴棉的战壕里,与供销社保持了多年的合作关系,建立起浓厚感情。由他研究培育的“丝光棉”新品种以其丝光好、纤维细、衣分高而获得成功。他个人及研究所的加盟,使棉花协会开展科技兴棉有了可靠的技术依托。
河间市国欣农研会是全国知名的农民协会组织。经过近20年的努力,现已发展为拥有3000万元资产、5000多户会员,辐射全国12个省市、400多个县、3500多个村、4万多农户的跨省区的“公司+基地+农户”的棉农合作经济组织,多次受到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市政府的表彰。卢国欣本人也成为棉花行业颇具影响的新型农民和农村科技带头人。说到建棉花协会,他不无感慨地说:“在国欣农研会最困难的时候,省市供销社都曾给予我无私的帮助,我愿作为棉花协会一员,与供销社一起,为促进棉花产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协会就是我们的娘家”
这是东光县一位民营企业主在向市棉花协会电话咨询棉花市场信息后,对协会工作人员说的一句充满激情的话。
善良朴实的中国农民就是这样,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哪怕你给予他的只是一滴水,他都会以涌泉相报。
其实,棉花协会刚刚成立半年多,还没能为会员企业和广大棉农做更多事,尽管协会领导和工作人员都很努力,很敬业。
在棉花协会办公室,一份仅有5页纸的《棉花协会四个月工作小结》,如实记录了协会成立四个月的主要工作:
——在棉花集中产地召开了两次棉花信息发布会,发布了2002年度国内棉花资源预测、国家对棉花市场宏观调控意向、近日国际棉花市场行情等10条信息;
——试办了三期《沧州棉花信息》,通报了全国新棉预测收购价格及周边实际收购价格;
——在《沧州日报》发表了两篇署名文章,针对当时棉花市场无序竞争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为吴桥、东光、南皮等县市及基层会员组织兴办实体,推广优种引线搭桥,协助其与市农科院、国欣农研会建立协作关系;
——协调了基层棉花企业棉花质量问题的处理,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维护了企业利益;
——参与了国家棉花储备中心在沧州的棉花收购工作调查;
——参加了省棉花质量检查组的棉花质量检查;
——开展了棉花产销形势调查,撰写了《关于我市棉花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调查报告;
——对会员企业2002年度棉花购销与经营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
——接受了部分会员企业关于棉花市场信息的咨询。
上述10件实事中,最令协会同志激动不已的是在棉区的两场信息发布会。应邀参加发布会的民营企业争相索要信息资料的场面,使在场的人们深切感到,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下,企业和农民是太需要及时而准确的信息服务了。能够为他们做点事情,协会工作人员感到无比欣慰。
路,还很长很长
农历腊月二十,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已经开始购置年货了。市供销社二楼会议室,沧州市棉花协会的组织者、决策者们——名誉会长、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正在这里召开会议,认真谋划着新一年的协会工作。
在一些人看来,行业协会是虚设机构,可有可无,而沧州市棉花协会的同志们却不这样看。参加这次会议的,应到9人,实到9人,无一缺席。市纤检所所长苑振岭到任刚二个多月,协会还没来得及履行补选其副会长的程序(原所长为副会长,工作已调动),接到协会通知,他撂下所里工作,准时到会。与会同志个个聚精会神,那种对协会事业的认真与执着,简直令局外人难以置信。
主持会议的是棉花协会会长、市供销社主任王建中。他从小在棉区长大,从基层社主任、县社主任到市社主任,在供销社已经干了近30年。说起棉花工作,他头头是道。从棉花产业的优势,到棉花协会工作如何开展;从欧美的养牛协会、牛奶协会到中国的棉花协会。他要求棉花协会要借鉴发达国家行业协会的通行做法和我国南方兴办行业协会的经验,结合沧州棉花工作实际,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和沧州特点的行业协会发展路子。
名誉会长、市人大副主任王宝良向来喜欢开门见山。他在肯定了协会头几个月的工作之后,重点讲了“四个定位”,即组织定位、目标定位、工作定位、方法定位。强调2003年协会工作要突出重点,扎扎实实地办好几件实事。
市政府副秘书长闫秀林应邀参加。他代表市政府对协会工作表示支持,勉励协会要加强自身建设,有所作为。他说,有为才能有位,有位才有吸引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会议决定,棉花播种前召开全市棉花产业化暨棉花协会工作会议。动员各级供销社和全体会员,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乘势发展,为促进全市棉花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做出应有贡献。
锣鼓已经敲响,序幕正在拉开。沧州市棉花协会决心在棉花产业化经营这个舞台上,扮演重点角色,演出一幕幕生动感人的话剧来。
同时,他们也深知,要把协会作为一项事业去经营,真正办成会员拥护、政府满意、社会认可、具备自身发展能力的一流行业协会,前面的路还很长很长,或许还会有荆棘和坎坷。但他们认定了这个方向,不管有什么困难,也要一步一步地走下去。因为,这毕竟是一条充满希望的路。(文/李宝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