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推进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是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企业推进改革、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重要性
(一)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要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曾经指出,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那么,我们要实现企业的科学发展,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更加自觉地把人力资源管理开发作为事关企业兴衰的战略任务。在企业中,有些同志存在着与人本思想不相适应的模糊观念和表现,如有的领导人员在发展问题上,往往强调物质条件的作用,忽视员工队伍、人才队伍在发展上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员工队伍、人才队伍的素质如何提高,还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措施。有的企业同志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上,往往比较关注任免提拔什么人,对于人力资源如何科学的开发利用,对于人才如何培养引进,如何发挥工资分配的激励作用,还需要加强系统性的研究思考,做到既见物又见人,把对生产资料的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一致起来。尤其在煤炭企业中,应该高度关注技术进步、煤炭储量、地质条件、机械装备、经营成果,但也要同时高度关注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要把技术资源、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综合起来进行开发配备。实践证明,那些发展比较快的企业,正是由于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调动和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
(二)要从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高度认识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重要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要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等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企业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分配关系和人际关系尤为重要。而这些和谐关系的建立,需要依靠建立科学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劳动用人制度和工资分配制度,通过制度和机制的建立完善,把人性化管理贯穿于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的全过程,提高人性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的自觉性。在煤矿企业,这种比较艰苦的特定环境中,更需要关注员工的精神、物质和安全需要。要做到关爱员工的身心健康,关心关注用工、劳保、工时和收入分配,依法依规进行管理,激励员工的内在动力,在对待员工的态度上要融入深厚的感情,对他们既要进行管理,又要让员工积极参与管理;既要组织他们为企业的改革发展贡献力量,又要为他们搞好服务。人力资源系统是做人的工作的,要通过深化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加强人性化管理,促进和谐企业建设。
(三)要通过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落到实处。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初次分配要体现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建立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企业人力资源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切实维护广大员工的切身利益。要认真执行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住房公积金等项政策。但有的企业,收入水平一方面显著提高了,另一方面由于增长水平的不平衡,一些新的矛盾也有所增加。从客观原因看,存在内部分配关系需要理顺的问题,还有工资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的问题。企业要站在改善民生的高度,研究不同层次、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分配问题,建立和谐的工资关系,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二、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
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当前,企业改革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牢牢把握这些新情况、新变化,才能使我们在推进三项制度改革中增强决心,坚定信心,明确重点,研究问题,突破难点。
(一)要通过深化三项制度改革,解决人才竞争加剧和企业多元化发展的人力、人才资源开发问题。从企业面临的形势来看,有两个方面的情况需要我们注意:一是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例如,在煤炭行业中,随着国有煤炭企业做大做强,快速发展,国内许多煤炭企业不断加快资源和规模扩张的步伐,行业内的竞争空前加剧。煤炭资源的竞争必然带来人力资源的竞争,这为企业招用高素质员工、引进急需人才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需要企业对原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二是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很多企业确立并实施了以延伸产业链为重点的多元化发展战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迫切需要人力、人才资源的大力支持。随着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元投资公司将越来越占有重要地位。需要企业按照公司法的要求,深入研究探讨多种形式的用人用工和分配形式,处理好复杂的劳动关系和利益关系。
(二)要通过深化三项制度改革,进一步贯彻执行各级政府关于劳动保障的政策法规,切实维护员工合法权益,促进和谐企业建设。近年来,国家在劳动和社会保障方面,越来越向着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迈进,其中包括关于退休养老政策、企业年金政策、提高薪酬待遇政策、工伤管理政策、带薪休假政策,等等。《劳动合同法》的正式实施,进一步为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了法律依据。要贯彻执行好这些政策法规,既要从思想意识上加以深刻认识,也需要从管理制度的层面加以规范。企业要对照《劳动合同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认真梳理原有的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符合《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要求的管理制度体系,按照法定程序和途径去解决劳动关系方面的问题,克服单纯的劳动力观念,牢固树立与和谐企业建设相适应的人本观念,克服管理随意性的问题,牢固树立依法管理的观念,更加自觉地把三项制度改革与促进和谐企业建设一致起来。
(三)要通过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从科学性、系统性的高度开发和配置人力资源,发挥更大的效能作用。企业强调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增强企业职工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更加符合客观规律。大部分煤炭企业,主要问题依然是用人多、效率低、效益差,在人力资源配置上所要解决的重点是制度机制问题,劳动用工、收入分配和人事管理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劳动用工、收入分配方面一些政策法规的出台,也需要企业部门研究一些新问题。用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来看,三项制度改革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人事工作、劳动用工和工资分配都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能割裂开来。不能用就事论事、一事一议的方式去进行改革,必须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研究,这样才能保证各项改革相互配套、相互促进。
三、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人力资源工作是一项科学化、专业化和系统化的工作,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核心和基础。要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运行,提高人力资源工作效率,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
(一)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提高整体性和关联度。构建与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实现从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企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要求,也是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重点课题。就制度建设而言,主要的着眼点和立足点并不在于建立制度的数量,也不在于制度的文字表述,而在于制度的针对性、实效性,以及制度之间的相互衔接、相互保障,形成能够落实到位的制度体系。企业人力资源系统是一个完整的工作体系,必须建立统一的、责任明确、流程清晰、考核严密的工作制度和管理标准,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系统化、制度化的轨道上运行,减少或者避免随意性问题的发生。
(二)完善科学的人力资源工作考核评价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企业人力资源工作处在各项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上,人力资源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高低,决定着经济工作的运行质量,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人力资源管理所产生的效益虽然是隐性的,但影响和结果却是决定性的。因此,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必须有一个考核体系,以实现对人力资源工作的科学评价。建立人力资源工作的考核体系,核心是形成明确的考核标准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由于人力资源工作的复杂程度要远远大于其他一般性的管理工作,对这项工作的考核标准、评价指标、评估手段,都要增强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比如,在劳动定额、工资水平、劳动组织、队伍素质的评价上,一般往往是采取定性或者简单量化的方法去评价,有时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一个单位管理工作的真实情况。又比如,企业在评价一个单位的人力资源工作时,往往把绩效评价的重点放在一些业务指标上,实际上只有把对人力资源工作的考核与企业的经营成果结合起来,才能更准确地对一个单位的工作进行全面评价。人力资源系统要紧密地联系经营管理和人力资源工作的实际,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本着明确标准、规范程序、落实责任、奖优罚劣的原则,构建人力资源工作的考核评价体系。在考核的操作中,既要加强对结果的考核,也要强化对过程的考核;既要加强对工作本身的考核,更要侧重对人的考核。另外,要充分合理地运用好奖惩杠杆,发挥好激励和约束机制的作用。在考核结果的运用上,要实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问责制”。对于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大胆创新、勇于开拓、取得突出成绩的党政班子和相关领导、工作人员,企业要进行奖励,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动态管理机制。
(三)完善人力资源工作管理创新机制,努力开创新局面。推动三项制度改革,实现管理创新,解决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实现新发展。要实现创新,除了要解决思想观念的问题外,还要抓好四个主要环节:一是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系统的学习机制,开阔眼界和思路。企业人力资源系统的全体人员,都要按照新形势的要求加强学习,提高素质,这是本企业实现管理创新的内在保证;二是建立深入实际、总结经验的调查研究机制。人力资源管理有很多案头文书工作,但是管理政策的制定必须是来自实践,管理创新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实践经验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进行创新的基础和依据。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建立深入基层调研制度,基层联系点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和动态分析制度,增强对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的敏感性,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实效性地开展管理创新;三是按照新形势的需要,确定创新重点。新的形势给企业人力资源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应该关注的创新着力点有五个方面:第一,如何在依法依规强化劳动用工管理的前提下,进一步探索灵活用工的新形式、新途径,使企业的人力资源成为源流广开、进出有序的活水;第二,如何本着既有利于促进和谐企业建设,又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的原则,积极稳妥地贯彻减人提效的方针,并以此作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员工收入水平的重要途径;第三,如何建立有效的工资分配调控机制,杜绝收入过高或者过低的畸形现象。按照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原则,合理调节工资分配关系,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同时体现出向贡献大、责任重、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倾斜;第四,如何在新兴产业人才的选拔引进上,拓展新的空间和渠道,在国内外搭建引进优秀人才的平台,以先进的生产力去促进企业发展;第五,如何通过推行各级管技人员的任期目标责任制和任期考核,增强责任意识,突出管理作用,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纳入严格而有序的管理轨道。
(作者单位:1.冀中能源峰峰集团劳资部;2.河北省公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