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01期/财会/审计/正文

发布时间

2010/9/1

作者

□文/赵宇龙 王玉龙

浏览次数

2005 次

我国会计电算化未来发展
  提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本文简述会计电算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电算化人才培养、提高软件质量以及推广应用服务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并探讨会计电算化未来发展。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ASP;代理记账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一、会计电算化基本理论及现状
  (一)会计电算化的概念。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会计电算化包括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开发、使用、培训、服务、制定和执行法规与制度,以及实施微观与宏观管理等会计业务和会计管理现代化的全部内容。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历程
  1、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会计业务处理阶段。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开始于20世纪七十年代末,之后,此阶段的财务软件的目标仅在于帮助会计人员部分地从繁重的财务处理中解放出来,一般只提供科目管理、凭证录入、科目汇总、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和总分类核算等基本的会计业务功能。
  2、会计电算化的全面核算阶段。1989年财政部开始组织进行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工作,这标志着会计电算化进入全面核算阶段。这一阶段的会计电算化的核算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会计业务处理,其内容几乎包括了所有会计核算业务,例如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材料核算等功能。这些专门核算均建立在账务处理之上,用户需要逐个说明每笔业务参与哪一类核算。
  3、会计电算化的完善发展阶段。1992年底,财务会计制度开始了转换模式的一揽改革。随着《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公布、新会计制度开始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也随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们称之为财务信息系统阶段,即会计电算化的完善发展阶段,这是会计电算化的主要阶段。
  4、以财务应用为突破点的系统集成阶段。随着会计电算化应用的深入,尤其是用户需求的增长,我们开始从企业管理的高度来重新考察系统。通过分析系统的困难,总结系统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企事业管理的现状,我们提出“以财务应用为突破点进行系统集成”的观点,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实践证明,这是我国计算机应用相对落后的企业实现信息化的一个可行方案,这也是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现阶段。1996年6月10日财政部发布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第一章中指出“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各级领导都应当重视这一工作。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国家机关都应积极创造条件,尽早实现会计电算化;其他单位也应当逐步创造条件,适时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至2003年,在我国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大约为30%。其中,行政事业单位占绝大部分,企业次之。而2004年调查结果显示,有69.5%的企事业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其中开展会计电算化不足3年的单位,占47.6%,占据了会计电算化使用率的半壁江山,说明近三年企事业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异常活跃。另外,开展电算化3~6年的企业占20%,10年以上的企业占5.7%。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在中小型企业和乡镇间也呈现了持续增长的势头。
  二、我国在普及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软件自身设计缺陷。我国会计软件本身的设计存在缺陷,同美国相比,我国缺乏对会计软件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约束法律。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于1976年便发布了管理咨询服务公布第4号《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和实施指南》,在《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和实施指南》中使对会计软件的开发做出了比较详细的规定。在我国,直到1994年重新修订的《会计法》中,才第一次把会计电算化问题从法律上加以规范。与此同时,财政部下发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虽然也为我国对会计核算软件的管理等方面做了规范,但是并没有对我国财会软件的开发做出统一的标准与要求。而由于软件开发商在开发上都有各自的模式和特点,并且可以按照客户的需求为其开发适合客户本身的财务软件,这造成大部分会计软件不能相互兼容,进而导致各公司间的软件无法进行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和控制管理,也为企业的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提供了便利。
  (二)对中小企业适用性差。我国中小企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据统计,中国GDP的55.6%,工业新增加值的74.7%,销售额的58.9%,税收的46.2%和出口总额的62.3%,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由此看来,会计电算化在中小企业的普及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在我国整体的普及程度。然而,中小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过程几乎涉及了企业的所有部门及人员,如人员配置、资金投入和部门间的合作与协调等,这个过程中必然产生相当的显性与隐性成本,但是会计电算化的效益在短期内并不突出,因此在成本与效益的原则之下,中小企业基本不选择采用会计软件而继续保留传统的手工记账。
  另外,有很多会计人员因担心难以胜任新的工作或者害怕自己的权威被取代而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导致会计电算化在中小企业难以普及。
  (三)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限制。我国现有会计人员1,300万人,在对占我国企业数量99.3%的中小企业的调查中,本科及以上人员仅占16%,专科学历约占56.5%,中专及以下约占27.5%,财政部2009年11月21日公布数字显示,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会计人员仅有约8.3万人,非执业会员约7万余人。(表1)
  在对中小企业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调查中,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的人员仅占27.5%,能够独立使用财务软件的仅占6%,一半多(55%)的会计人员财务软件的应用能力较弱,39%的会计人员根本不会使用财务软件。(表2)
  虽然中小企业有许多会计人员在多年的时间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但不可避免地存在知识结构陈旧的现象,尤其是2006年新会计制度的出台,更是对他们的极大挑战,而且随着中小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量的增多,财务软件适用势在必行。但就目前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来看,他们很难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三、对我国普及会计电算化的建议
  (一)加大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现阶段,由于计算机无法取代财会人员非程序化的分析、预测和控制工作,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仅应具备扎实的会计、财务知识和技能,还应对计算机、企业管理知识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更加要注重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及加强技术培训。首先,高校中应设置大量的有关会计电算化实用课程,相应地减少纯理论学习。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逐步培养“会计——计算机——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其次,企业应选派其业务主干选修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加强他们的计算机操作与维护能力,并且与计算机硬件,财务软件供应商保持良好关系,寻求系统维护及软件升级等方面的技术支持;第三,将会计电算化考试引入会计初级职称考试,会计中级职称考试以及注册会计师考试。我国现阶段除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以外,其他有关会计的考试均未涉及会计电算化的测试,因此,在国内各项考试中引入会计电算化的测试会提高他们电算化知识储备与应用的能力。
  (二)提高软件质量,实现数据共享。可比性是会计的信息质量要求之一,它不仅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信息可比,还要求不同企业同一时期的信息可比,但不同企业应用的不同的财务软件格式给不同公司财务信息之间的转换带来了困难,所以应当建立一个统一的财务软件协议,此协议可以规定相同的数据接口,使数据可以在不同的财务软件中进行传递,从而无需进行转换。另外,在同一企业的不同部门建立数据的共享模式,此模式可以实现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间的数据共享,使各部门对于不同的信息有着完全的掌握,从而有利于企业内部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对中小企业推广在线租用ASP的方式以及代理记账方式。所谓ASP是指应用服务提供商。通俗地说,ASP是一种业务租赁模式,中小企业用户可以租用ASP的计算机及软件系统进行自己的业务管理,用户只要能上网,就可以向ASP租用所需要的软件,而不必在本地的机器上安装该软件。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租用的方式来使用财务软件,大量减少购买、维护财务软件的费用支出并降低中小企业的风险。ASP模式在国外的应用已经非常普及,美国目前有60%的中小企业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ASP模式。有专家预计,未来几年内ASP模式将保持22%的年增长率。
  所谓代理记账,是指中小企业自己不进行会计电算化业务处理,而将相关工作交给有代理记账权限的代理技工完成。由于以中小型商业和服务业为代表的中小型企业,业务比较简单,人力、财力、技术实力比较薄弱,这些企业可以请经过批准、有能力开展代理记账业务的企业代为处理会计业务。这样,不仅可以节约人力、财力、物力,还可以利用代理记账业务企业的技术进行财务分析,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
  四、会计电算化普及带来的会计发展
  (一)账务处理的自动化。传统会计处理程序中很多环节具有手工记账的特点,这些环节的设置目的或者与纸质存储介质有关,或者与减少会计人员操作计算失误有关。而电算化系统中,会计信息以数字化处理,信息的记录、计算、转移、修改等趋于虚拟化,不同于在传统的在纸质实物上的处理;同时,计算机处理信息时在公式正确的情况下是不会发生遗漏、重复及计算错误的,手工会计核算下低效率的多重反映和相互稽核来换取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已经没有必要。
  手工作业下业务发生后需要先填制记账凭证,然后再将其登记到账簿,这时需要采用平行登记的原则将记账凭证的信息分别登记到总账和明细账,并通过定期对账来检查和纠正总账或明细账中可能出现的记录错误。期末还需要进行对各账户进行汇总,然后结账,并试算平衡,最终编制报表。如此繁琐的过程实际是由信息转移所带来的,因为每使用一个账簿就伴随着一次会计信息的重新录入,为了确保无差错而进行反复的核对。但电算化系统中,并没有实际的账簿,会计信息以数据库的形式存储,各账户使用时直接指向第一次录入的凭证信息,不存在数据转移,因此平行登记、对账、过账、结账等没有实际意义。并且在填制凭证的过程中,借贷如果不平,系统不允许记账,因此除了期初余额的录入外,试算平衡也没有实际作用。
  (二)账务处理网络化。相对于传统手工会计的凭证——账簿——报表模式,信息化下的会计流程可以用输入——处理——输出来概括,信息则由分散收集经集中处理再分类报告,整个过程自动化、规范化程度高,具有连续性、一贯性的特点。例如,分散在销售部的系统终端将一张确认的定货单接收后可以自动产生提货单、发票等单据,然后通过通信线路将单据传送到会计中心,集中对这些原始凭证进行统一的会计处理,然后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将信息分类加工并即时报送到总经理办公室、销售部、市场部及人力资源部等管理部门。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呈现一体化趋势。

  (三)对商业结构的影响。会计的电算化不仅对会计的原则和制度产生影响,也会影响到会计的组织形式,进而影响到商业组织形式,商业系统向着网络化发展。而商业系统的网络可以分为内部局域网和外部广域网,内部网络影响到企业的管理模式,它趋向于内部一体化、综合化和智能化;外部网络影响到企业的监管,即企业间、企业和政府监管机构间的沟通将趋向于标准化和简单化。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国际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杨新刚.浅谈我国会计电算化与信息化的应用及未来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信息,2009.25.
[2]王秀荣,袁晓杰.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5.6.
[3]霍军.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农垦,2006.8.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974577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