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册会计师扮演的“经济警察”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从介绍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现状入手,分析本行业制度中所存在的问题,从政策法规、行业监管、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研究,进而提出相应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本行业整体从业人员素质,加快我国与发达国家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对接,从而提升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行业现状;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国注册会计师现状
(一)会计制度发展历程。九十年代初,财政部提出了建立中国会计准则体系这一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并制定了实现总体目标两步走的战略。1993年7月1日开始,我国施行《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及与其相配套的行业会计制度,标志着第一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具体准则的研究草拟工作也逐步推进。到1996年初,财政部共发布了30多项具体准则征求意见稿,并从1997年开始陆续定稿发布,截止2001年底,共发布了具体会计准则16项。2005年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步入快车道,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或修订工作都在此年内完成。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在京举行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发布会,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注册会计师准则体系正式建立,我国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有望得以实现。
(二)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现状。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现状:第一,法规体系已经建立,但尚未完善。财政部《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的颁布标志着新中国注册会计师制度真正重建。随后,《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等法规的颁布执行,表明中国相关的法规体系正在建立,但还很不完善;第二,注册会计师队伍壮大。自从1991年我国首次举行注册会计师考试以来,至2008年底大约已有15.5万人通过考试,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储备大量的人才和生力军;第三,会计师事务所数量增长迅速,“做大、做强、走出去”成为新的战略发展。国内的事务所规模小、信誉低,与国际四大等事务所相比差距甚大,因此“做大、做强、走出去”被提上近日议程;第四,会计行业领军人选拔大赛如火如荼,与国际接轨成为大趋势。
二、中国注册会计师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注册会计师监管部门存在的问题。根据《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注册会计师协会是由CPA组成的社会团体并依法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但目前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是个半官方组织,而非民间自律性组织。尽管2002年11月,财政部决定将原委托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行使的行政管理职能予以收回,注册会计师协会只履行行业自律服务职能。但财政部门将注协作为下属机构的管理方式并未改变,注协的行政色彩并未完全消失,协会内部仍实行行政化的运作模式。注协的模糊身份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
另外,中央和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关系有待进步理顺。根据《注册会计师法》和目前《中注协章程》中关于创建省级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规定,地方协会是受中注协的领导,但省级协会的监管工作属于省级财政部门的权限范畴。从表面上看,省级注册会计师协会承担着对注册会计师进行日常执业监管的工作,而实际上,各省、自治区、市的财政部门往往把省级注册会计师协会当作下属的事业单位,注册会计师协会也就成为了集行政管理和行业自律于身的管理机构,注协更多的是执行政府主管部门的行政命令,而易忽视会员的真正需要。
(二)中国注册会计师自身存在的问题
1、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注册会计师考核制度留下的后遗症。在1991年全国开始第一次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以前,中国注册会计师资格是通过考核而不是考试取得的。由于当时考核的标准弹性较大,偏重于工作经历和年资要求,而且考核的主体是各地方财政部门,他们对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职业道德等素质的要求不甚了解,各地财政部门的考核标准也不一致,这使得早期通过考核取得执业资格的注册会计师的人员素质、知识结构参差不齐;第二,注册会计师年龄结构两极分化严重。截至l992年底,全国78%的注册会计师年龄超过60岁。1991年以后我国实施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一批年轻的新鲜血液被吸收到注册会计师队伍中,这批注册会计师新生代大都刚从大专院校毕业,年龄较小,实践经验和个人能力有限,这使得中国执业注册会计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情况;第三,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知识结构急需更新。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经济全球化进程,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大量新型、复杂的经济业务不断涌现,对注册会计师人员素质、知识结构及专业胜任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内容很难跟上新形势的发展,加之传统考核制的后遗症,以及我国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往往只注重执业质量检查,使得现有注册会计师人员素质及其知识结构很难适应现实需要。
2、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目前正处于“道德失范”阶段。审计人员对道德和非道德行为的界限认识模糊,执业过程中在利益的驱动下出现了严重的道德偏差;另一方面,竞争加剧和市场无序也容易使注册会计师忽视职业道德。针对这种情况,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作了大量的努力,最具代表性的是在1998年财政部、中注协组织了一次清理整顿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检查,在这次检查中财政部共撤销会计师事务所344家,对1,509家问题较多的事务所分别给予暂停执业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限期整改以及警告等处理,撤销非法设立的分支机构1,441家;同时,吊销了352名执业质量、执业道德较差的注册会计师资格,并对2,396名注册会计师分别作出了警告、暂停执业、吊销执业许可证等处理。从深圳原野、北京长城、海南中水的老三案,到东方锅炉、银广夏、红光实业、琼民源的新四案,在检查出来的大量案例中,许多问题都与违反职业道德有关,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串通出具虚假报告。
(三)会计师事务所市场竞争激烈,降低审计收费现象普遍存在。近年来,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突出表现在会计师事务所数量大幅增加,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集中表现在会计师事务所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频发,降低审计收费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首先,某些会计师事务所盲目追求利润,缺乏战略眼光。它们不注重于改善自身的业务能力,拓展业务的广度,反而专注于以低价招徕客户,因此引发数量众多的会计师事务所陷入价格战争的漩涡之中;其次,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中小型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林立。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由于其资产规模较大,雄厚的实力保证了他们在遭遇诉讼之后有较强的赔付能力,故在制定审计收费标准时能够充分考虑到预期损失费用的因素,而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特别是有限责任制组织形式的,赔付能力有限,所以考虑较少或者根本不考虑预期损失费用的因素,因此相应地敢于给出低的审计定价,容易造成业内审计收费秩序混乱;再次,从制度上来说,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缺乏统一的标准且高低相差悬殊。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形成统一的审计收费标准。由于审计产品本身的特殊性,它的价格高低往往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三、应对措施
(一)健全法规制度和完善监管体制,强化行政领导,明确职责任务。财政部和中注协要不断完善监管体制,制定相关的规章,为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人员依法办事提供依据。财政部作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主管部门,要全面把握加快发展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形势和任务,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科学筹划、认真实施,确保加快发展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抓出实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重要意义,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积极研究制定支持注册会计师行业加快发展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共同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加快发展。各级财政部门在推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中,要重视发挥注册会计师协会的作用。
(二)改革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完善后续教育制度,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教育
第一,改革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报考资格要求较低,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均可报考。此外,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实务不够强,有相当一部分在校生对会计审计业务知之甚少,没有参加过任何实务性工作,但仅凭精通考试教材也能获得注册会计师资格。因此,应提高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的“门槛”。另外,还应加大考试的深度和广度,尽可能接近实务。再次,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英语的测试,并逐步同国际接轨。
第二,完善后续教育制度,提高后续教育质量。完善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制度,提高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质量是大势所趋,迫在眉睫,我国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现在到了必须真抓实干,注重实效的时候,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提高认识。即提高会计从业人员、单位负责人、会计培训机构、会计管理部门的认识水平,把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作为会计职业的一件大事去抓;2、注重内容。即要引导注册会计师又要重视会计专业技能的学习,又要重视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修养;3、讲究策略。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的形式不仅是搞培训,更主要的应强调以自学为主,有条件的还可以到高校进修;继续教育的内容要紧密联系实际工作需要,采取抛锚式启发教育、情景式虚拟教育、案例式分析教育、现代化远程教育等教育学方法,并兼顾长远发展; 继续教育的时间可长可短,可采取脱产、半脱产等方式。总之,继续教育要使广大会计从业人员觉得既有实效又有提高;4、加强后续教育的监督管理。在强调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以注册会计师自我学习为主的同时,会计师事务所要加强对本单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督促落实,并提供必要的条件;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要从源头抓起,完善注册会计师资格准入、考核、奖惩、培训、退出制度,在注册会计师档案中注明继续教育情况,利用发证、注册、年检等手段,检查指导和管理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
第三,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要宣传和不断完善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另一方面要建立与健全对职业道德的外在监督机制。
(三)制定注册会计师行业收费制度和相关的处罚制度。制定科学的审计收费标准,为避免以上审计收费秩序混乱的现象,审计收费应以注册会计师的小时工资率、审计业务的复杂程度、审计业务的风险、审计业务所要花费的时间来确定,不得采用或有收费等形式。同时,制定相关的惩罚制度,加大行业监管力度,在出台统一的审计收费标准之后,再配套制定相关的惩罚制度,对或有收费或不合理的降低审计收费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严厉处罚。
综上所述,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我们既要看到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成就、又要充分认识到所存在的问题。总之,对于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来讲,应对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并及早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以使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能够得到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
(作者单位:洛阳敬业会计师事务所)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8年度全国会计师事务所百家信息.
[2]廖洪,白华.美国注册会计师审计收费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1.8.
[3]叶邦银,余新平.注册会计师行业政府监管问题的思考[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3.
[4]廖冠民.注册会计师行业管制、理论基础与我国实践[J].商业研究,2005.12.
[5]秦永和.论我国CPA的信用缺失[J].财务与会计,2002.12.
[6]刘峰,林斌.会计事务所脱钩与政府选择:一种解释[J].会计研究,2000.12.
[7]林柄沧,会计师全方位服务与独立性间的争战思考[J].会计研究,2004.7.
[8]陈武朝,郑军.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服务需求的特点及其影响的探讨[J].审计研究,2001.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