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01期/公共/财税/正文

发布时间

2010/9/1

作者

□文/钟振强1 吴丽莉1 宋丹兵2

浏览次数

2904 次

广东扩大农村内需的难点及财政政策
  提要 扩大广东内需,最大潜力在农村。本文分析当前广东农村内需状况及难点;指出财政在此中所应当承担的重要责任,并提出不断扩大农村内需,采取各种各样有效的财政政策加以支持。
  关键词:广东;农村内需;财政政策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为面对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广东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大背景下,也开始致力于扩大内需,并实现了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今天,我们冷静下来分析发现,这些政策的实施只不过是通过政府投资的需求来拉动经济发展,内需没有被得到很好的刺激,尤其是农村消费市场并没有从广度和深度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我们认为,扩大内需,热点在农村,潜力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因此,就扩大农村内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一、当前广东农村内需状况及难点
  近年来,在政府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支持下,广东省农村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逐步释放,对广东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逐步增强。但与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相比差距仍很大。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们在进一步扩大农村内需中,遇到了以下难点。
  1、农村居民收入总体较低、不稳定。广东是全国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但也无法掩盖本省农村居民收入总体较低、不稳定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大,虽然珠三角地区的农村十分发达,但其他地区的农村仍然相对落后,从总体来看,广东农村居民收入相对于广东的经济实力和城镇居民收入来说仍然很低;二是珠三角地区的农村居民收入相对较高,但其收入缺乏稳定可靠的来源。目前很多城市农村居民较多地依靠村集体卖地与租地的分红、个人住房租金收入等非“自力更生”手段,这些收入来源持续性较差,一旦出现“意外”,农村居民收入必然受到严重冲击。例如,在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广东出口困难,东莞大量企业倒闭,原来靠出租厂房赚钱的村集体开始入不敷出,甚至出现借钱向村民分红的境地;三是这些年来,不少地方农业生产条件没有或基本没有多大改变,有的地方甚至进一步恶化,农民农业收入也缺乏“硬件”保障。
  2、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仍然不完善,缺乏执行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范围很广泛,但最重要的还是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虽然已经大力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但与其最终目标仍然有不少距离。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不尽如人意,农民的养老、医疗等负担较重,不少收入不高农民还要将收入的一部分储蓄起来以应对将来的养老、医疗、子女教育等,即使收入有所增加也不敢轻易增加消费,这就必然会制约农村内需。以广东江门某村为例,新实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规定养老保险费要由“政府、村集体、农民”三者分别承担,但实施过程中,村集体却逃避了法定责任,农民要买养老保险,只好把村集体那份钱也承担起来,也就是2/3的养老保险费都是农民自己承担。此外,这种养老保险的“保额”并不高,最高一档约为300元,即退休后也只能拿到300元,这在与城市消费相比差距不大的广东农村来说,实在太低。这种情况在珠三角地区尚且如此,其他欠发达地区更不用说。社会保障制度再完美,执行力的不足,农民的后顾之忧也很难消除,消费的需求就很难得到很好的释放。
  3、消费观念过于传统、落后。“食在广东”,虽然广东人在吃方面愿意花钱,但“勤俭节约”、“量入为出”仍然是广东农村居民主流的消费观念。这种轻消费、重储蓄的传统消费文化限制了农村居民对现代消费的尝试和受益,从而制约了消费需求的健康增长。此外,迷信、攀比和盲目从众使农民的消费行为出现非理性的特点,如巨额丧葬费用、烟酒消费等。落后的消费观念必然导致不合理的消费结构和不高的消费需求,所以必须加以改变。
  二、财政支持农村内需不断扩大政策分析
  我们认为,财政在拉动农村内需上是责无旁贷,拉动农村内需应增收和减压并重,采取有效的财政政策来扩大农村内需。
  1、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加大“三农”财政投入,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长期以来,财政支农资金总量不足。财政对“三农”投入的不足,客观上制约了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这不仅影响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也间接削弱了农民的消费能力。
  第一,逐步提高财政支农的预算安排,确保政府财力向“三农”倾斜。针对财政在支农方面的投入不足问题,建议广东省财政在农业发展上要响应中央提出的“三个高于”的要求,即做到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量高于上年,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总量高于上年,使全省各级财政用于“三农”的资金投入幅度高于上年,并逐渐形成稳定的资金来源。因此,我们仍然要加大财政支农的预算安排,具体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手段:一是把土地出让收入纳入预算用于现代农业的建设;二是充分利用福利彩票资金,适当提高福利彩票资金用于现代农业建设中的比重;三是把农村矿产资源收入的一部分用于现代农业建设。与此同时,在省以下各级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也必须建立在法律法规制约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具体标准和办法,分清责任。通过这样的预算安排和预算执行的强化,可以保证财政对农业发展投入的法定增长。
  第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农业建设,构建多元化投入体制。我们认为,财政对现代农业的支持作用,不仅仅在于财政资金的投入,还在于为社会各种投资主体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广泛调动全社会的资源共同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而且这种手段效果是比较明显的。具体操作上:首先,各级政府可以综合运用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示范启动等政策手段,积极推行“政策公开、项目公示”制度,为各种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农业创造良好环境;其次,可以充分发挥农民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主体作用,对农户投资兴建直接受益的生产生活设施,可以给予适当补助;最后,要积极开拓农村金融市场,考虑构建以农村信用社和农业发展银行为主导、农业银行和规范化的民间融资为补充的多元化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并逐步出台和完善促进农村商业性金融发展的各项财税优惠政策,吸引社会更多资金投入到现代农业的建设当中。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引导农村居民合理消费。政府投入领域要由过去注重农业生产环节为主向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并重,合理调整地方政府支出结构,将财政投入更多地向基层地区、社会事业以及向困难群众倾斜,支持农村教育、农村医疗卫生、农村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支持重大民生问题的解决,逐步建立起全省统一的、以全民保障和全面保障为目标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稳定农村居民心理预期和降低对未来生活的顾虑,并要确保这些措施的有效执行;同时,要通过财政补贴方式、税收惩罚等措施,转变消费习惯,引导农村居民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从而最终达到拉动农村内需和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
  (作者单位:1.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管理学院;2.中国人民银行东莞中心支行)

主要参考文献:
[1]谭彦红.公共财政与拉动农村消费需求[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8.
[2]王晓征.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难点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22753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