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01期/文化/教育/正文

发布时间

2010/9/1

作者

□文/李少付

浏览次数

3761 次

对应用型本科保险专业课程设置的认识
  提要 我国高校培养的保险人才知识结构滞后于我国保险业发展,导致保险人才市场结构失衡。通过对保险学科根植于金融学科的认识,提出进行保险专业课程建设,优化培养人才知识结构,是解决结构失衡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保险学科;金融学科;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识码:A
  一、保险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保险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具备金融、保险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保险领域从事营销、管理,并能够在银行、证券、投资及其他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实际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我国保险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保险机构逐渐增多,对保险人才需求日益旺盛。但同时也对保险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保险人才市场上出现了保险人才供应和保险人才需求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衡的双重特征,具体表现为保险人才供求的“两难矛盾”:“保险业界人才难求,保险学生工作难找”。究其原因,有自1959年我国商业保险停办到1980年恢复,这20年间没有任何保险教育的历史原因,也有保险人才知识结构方面的因素。历史原因导致保险人才市场人才需求大于人才供给的总量失衡;高校培养保险人才的知识结构滞后于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则是导致保险人才市场结构失衡的根本原因。双重失衡,尤其是知识结构的失衡严重制约着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使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很难实现。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人均国民收入的逐步提高,恩格尔系数逐渐降低,达到一定程度后,便会出现一个转折,人们的消费结构会发生重大变化,包括保险在内的非必需消费支出所占比重将会急速上升,到时人们不仅需要传统的保险产品来规避风险,而且可以利用保险创新产品来投资理财,或者是规避风险和投资理财的某种综合。这一规律对保险消费的影响,已被许多国家保险业发展史所证明,人均国民收入的特定水平,成为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占GDP的百分比)和保险密度(根据人口计算的人均保费)高速增长的转折点。当人均国民收入达到这一水平时,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的增长速度,会大大超出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可以乐观地预测,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持续增加,我国保险业距离这一历史转折点已不太遥远,而这一历史转折点的到来,无疑会对我国保险业的腾飞产生强劲的带动作用。为积极迎接这一机遇,就要求我国高校培养的保险人才能够洞察保险市场需求,具有创造性地生产、宣传、销售保险创新产品的能力。据悉,在2000年投资连接型产品大受欢迎的时候,一些国内的保险公司迟迟没有动作,就是因为当时有人才短缺的苦衷,因为投资型产品对精算与投资风险控制等方面有很高的要求。所以,为达到保险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上,应突出保险精算、利息理论、金融工程、保险投资等金融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地位,优化我国保险人才的知识结构,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保险与金融的关系
  现代保险学者一般从经济角度和法律意义两个方面来理解保险。从经济角度讲,保险是分摊灾害事故的一种财务安排。在许多人把损失风险转移给保险组织的情况下,由于保险组织集中了大量同质的风险,所以能借助大数法则来正确预见损失发生的金额,据此制定保险费率(保险精算的研究对象),并通过向所有成员收取保险费来补偿少数成员遭受的意外事故损失。从法律意义上讲,保险是以保险人同意补偿被保险人损失的一种合同安排。
  保险最基本的功能是经济补偿功能,这种功能可以概括为:维护社会再生产过程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和空间上的平衡性。时间上的连续性指社会在生产过程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生产中断得到及时补偿和恢复;空间上的平衡性指生产资源的原有配置结构,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发生失衡现象,保险机制通过补偿功能的发挥,及时克服这一现象,维护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
  美国学者兹维•博迪和罗伯特•C•莫顿认为,金融学是研究人们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如何进行资源的时间配置的学科。广义的金融体系包括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调控和金融监管体系,狭义的金融体系是金融机构体系。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被视为现代金融的三大支柱,保险业已成为现代金融的三大支柱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保险学作为金融学科的一个分支,必将构成金融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看出,保险和金融都是研究在不确定的环境下资源的跨期合理配置问题,即经营的对象都是风险。但传统保险经营的是纯粹风险,即只有损失的可能性没有获利可能性的风险,不经营投机风险(如价格风险),即既有损失可能性也有获利可能性的风险,部分原因在于传统的保险强调经济补偿而不是通过保险获利。而投机风险由金融机构体系的其他机构(如商业银行、投资银行)通过提供金融合约来加以管理(如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互换等)。但在近几十年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在综合风险管理、非传统风险转移工具的开发、新型保险险种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创新后,部分投机风险也被纳入一些非传统保险产品的功能范围内。如投资联结保险、分红保险、万能保险等,这些险种是不同金融产品间功能界限模糊的产物,提供的是保障和投资功能,突破了传统保险的保障概念,使得现代保险的概念拓展至投机风险。所以,保险学是金融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金融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并且保险有向其他金融领域渗透的内在倾向。
  同时,现代保险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现代金融业的大环境、大背景,必须根植于现代金融的土壤中。首先,保险创新产品的定价依赖于现代金融理论,比如上市交易的巨灾保险衍生品、上市交易的气温衍生品、巨灾再保险掉期、纯粹巨灾互换以及整体化风险管理等都利用了现代金融理论衍生产品的定价技术。其次,保险公司是一国资本市场乃至国际金融市场上极其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保险公司的很多保单,比如投资连接保险、分红保险和人寿保险等具有储蓄功能,保费收入形成一笔长期稳定的投资基金,可以投资于一国的资本市场,同时也只有通过投资于资本市场,才能实现保单中规定的收益。所以,保险基金同一国的金融市场有着天然的联系,两者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最后,保险公司需要管理自身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这同样需要金融理论模型、金融工具的支撑。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保险学是金融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学校的金融学科没有保险学,其金融学科就是残缺不全的,这将从一定程度上制约其金融学科地位的高度。同时,保险学科的发展必须植根于金融学的基础之上。
  三、突出金融基础理论在本科保险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笔者先后从事保险精算、风险管理、统计学原理和金融学的教学工作,在保险精算和风险管理的教学过程中明显感觉到学生数理和金融方面基础的薄弱。为适应市场对保险人才多层次的需求,本科保险专业应在原有课程体系基础上增加以下三个方面的课程,从而使保险课程体系更加完整和系统。
  首先,金融基础理论。用金融学替代原有的金融学概论,风险管理课程在教学大纲的制定及教材的选择上应包括金融风险管理方面的内容,增加证券投资学(或保险投资学)、金融市场学、计量经济学、保险精算、金融工程与金融经济学课程,其中金融工程与金融经济学可作为选修课程。
  其次,数理方法。在数理方法课程的设置上本着够用为原则。为此,增设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线性代数课程,运筹学作为选修课程。
  最后,相关软件。保险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要求学生掌握一门数据分析软件,如Eviews、Spss、SAS等。
  (作者单位:安徽蚌埠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许谨良.风险管理(第二版)[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赵立航.我国保险教育回顾与展望[J].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
[3]张洪涛,徐徐.新形势下保险教育和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J].成人高教学刊,2005.5.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22753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