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球化的渗透,知识经济的出现,创意产业的逐步发展,创意阶层在我国孕育而生,对个人创造能力的不断推崇与鼓舞成为世界后工业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但我国创意阶层占总的就业人口比例低且东西部分布不均。本文通过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找出原因,并提供相应对策。
关键词:创意阶层;现状;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由于当代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不断发展创意产业,创意产业不断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而创意人才是重要的人力资源已成为当今时代经济增长的关键性要素。著名城市经济学家Florida(2002)认为:人类社会已经由服务经济时代进入了创意经济时代。因此,对创意人才的培育和吸引成为各国推进经济繁荣发展的新手段。
一、中国的创意阶层发展现状
根据创意阶层的基础理论来分析中国的创意阶层,创意阶层的定义最早由美国著名城市经济学家康奈基梅隆大学的理查德•弗罗里达提出。他认为,在创意经济时代,美国社会阶层的构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认为除了劳动阶层,服务业阶层以外,另外一个新的阶层逐步诞生,那就是创意阶层。弗罗里达把创意阶层分成“具有特别创造力的核心”和“创造性的专门职业人员”两个组成部分。前者包括科学家、大学教授、诗人、小说家、艺术家演员、设计师、建筑师等主要引领当代社会潮流并对舆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各行各业人士,后者包括高科技、金融、法律及其他各种知识密集型行业的专门职业人员。从这些人所从事的职业特点来看,他们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大多从事高科技、知识含量较高且具有高附加值的行业,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从目前中国的现状看,中国的创意阶层有两大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中国创意阶层所占总的就业人口比例低。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创意产业起步较晚,在九十年代后期才提出“创意产业”这一概念;虽然作为新兴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由于受到传统教育体制制约和当前激烈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与发达国家间仍有不小的距离。尽管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在近几年取得了一定发展,但从总体来讲比例依然很小。中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在GDP中不足3%,而在美国,这一比例是25%,英国是17%,日本是16%。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传统产业比重大,创意产业少,所以发达国家创意产业所吸纳的创意阶层就业人数往往在总就业人数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在美国纽约,创意产业的创意阶层从业人员占所有工作人口总数的12%;在伦敦是14%;而在东京,这一比例则高达15%。相比之下,中国的劳动阶层和服务阶层所占比例高,使得中国的创意阶层较少,我国的创意阶层在总的就业人口中所占比例不过百分之几。这说明中国的创意人才没有充分开发和利用,不能成为创意阶层的一部分来促进中国的发展。
(二)中国创意阶层分布区域不均衡。城市是创意集中涌现的主要场所;创意,让城市生活更有魅力。一旦创意和城市相联系,必然创造出巨大的成果。城市也是创意经济和创意阶层集中的地方。弗罗里达提出了创意经济发展的“3T”理论(Technology,Talent,Tolerance),该理论认为一个城市和区域的经济发展与增长以及创意阶层的多少取决于3条,即技术、人才和包容,这是一个城市吸引创意阶层,发展创意经济的必要条件。根据这些条件,对2006年我国主要城市的创意阶层比例进行了排名可以看出创意阶层的分布。(表1)
通过表1可以发现,我国的城市前10名中就有7名位于东部地区,中部1名,西部2名。由此可以看到,中国的创意阶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的发达城市,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核心人员都集中在这些地方,因为创意产业都集中在这些发达城市。而西部地区相对较少,除了成都有一定比例的创意阶层。
二、我国创意阶层所占比例小及分布不均的原因
针对中国的现状,不仅创意阶层比例少而且还分布不均,经过查阅相关历史文献,结合创意阶层的理论进行分析,从中国的具体环境来分析创意阶层比例小及分布不均的原因,主要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原因进行分析。(图1)
(一)我国教育模式和政策不合理。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比较传统,学校教育在人才培养上追求统一化、专业化,忽视了学生的需要和学生个性的发展,难以培养创意人才,所以创意人才比较缺乏导致创意阶层所占比例低。另外,中国的区域教育发展不协调,存在教育上的不公平,由于创意阶层所受的教育水平都比较高,根据弗罗里达(2002)的定义,创意人才指数是参照一个地区拥有学士学位以上的人数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来反映创意产业人力资源的情况,包括从事与创意产业相关工作的人口数量。中国东部地区著名大学比较多,教学质量好。而西部地区相反,211大学较少,开放程度较低,所以东西部教育水平不协调造成东西创意阶层分布不均。
(二)我国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尽管国家在逐渐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但西部地区仍以传统产业和粗放型产业居多而创意产业较少,导致吸纳创意人才少,就算有创意产业也都比较集中在东部地区。从整体产业结构看,中国的创意产业较少,更别说西部地区。由于创意阶层主要从事创意产业,而我国的创意产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所以创意阶层也比较集中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较少。因此,不仅中国总的创意产业较少,而且即使有一部分创意产业,也都主要集中在东部开放的大城市。
(三)创意阶层的思想观念不同于大众。由于创意阶层与劳动阶层、服务阶层相比有其自身特点,他们的特有性质不同,比如说尊重个性、竞争与实力主义优先,喜欢开放与多样的城市社会环境,具有重新修改规则,发明离奇的事物等都需要一个包容的社会去容纳他们,创意阶层的价值观与“后物质主义”价值观有相似之处,他们喜欢自由的生活方式及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城市生活。这样的思想观念会大大释放个人的创造性,然而东部地区的城市比较发达也比较开放并与国际领先事物接轨,适合创意阶层的生活。西部地区开放程度低,人们相对保守,思想观念落后,包容度不强,对创意阶层的价值观接受性不高。因此,创意阶层大多集聚在东部大城市或发达地区,这也是造成中国东西部创意阶层比例差距大的原因。
(四)创意阶层的创意工作需团队创作。创意产业的发展并不仅是个人和单位企业的行为,而是整个集体的互动和企业的地理集聚。因为随着各种新兴科学技术的出现以及人们对创意产品要求的提升,创意产业内部分布更加细化,生产过程复杂化,需要各个方面的创意人才协调配合才能完成。所以创意工作的性质特征需要创意阶层团队的智慧完成工作。而中国的许多创意产业及前沿性的产业大多集中在东部,所以创意阶层大多集中在东部,造成了东西部创意人才分布不均。
(五)创意阶层的发展追求有个性特征。由于文化的差异,中国缺乏美国那种宽容性和追求自由的表达的文化环境,这种环境中培养不出、接纳不了创意性的人才,所以中国创意阶层较少。另外,创意阶层都受过高等教育,素质较高,具有与众不同的性格,他们的人生目标主要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自己的最大发展空间,发掘自己的潜力。要实现价值就必须呆在机会较多、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而根据中国的现实分析,中国的大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而且总是最先接受前沿性的东西。所以,创意阶层宁愿呆在东部而不是西部地区。
(六)创意阶层的生活要求存在质量偏高。由于便利条件好的城市会吸引创意阶层。东部地区交通便利,西部地形崎岖及交通条件不便容易影响创意阶层的生活。另外,有充实丰富的商品服务及市场;有优美的建筑和城市规划等形成良好的城市外观;犯罪率低、良好的学校等公共服务的完备;生活质量高的城市能吸引创意阶层。因此,许多高学历者都希望留在便利性高的城市。
三、对我国创意阶层发展政策性建议
(一)大力发展区域经济,缩小东西差距。我国东西部创意阶层比例差距大的最根本原因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不到位。因此,应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多发展创意产业,吸纳更多的创意人才,并且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以文化带动地区的发展。同时,国家应该提供西部地区的一些优惠政策,促使西部地区崛起,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吸收创意人才在西部地区工作,使创意人力资源合理分布,带动西部发展,缩小东西差距。
(二)积极制定创意规划,不断完善政策。我国应从国际发达国家的创意城市发展历史出发,制定创意方面的发展目标,明确其指导思想、发展重点,以及功能布局和推进措施,制定促进创意城市、创意产业的发展相关政策。国内不断培养、开发创意人才,并且扩大开放力度吸引国外的创意人才,并且把创意人才引进西部,因为创意是重要的资本,创意人才能为地区发展提供最强动力,而西部地区就缺少创意人才,国家应在西部创意人才发展方面多提供优惠条件,指引创意人才向西部地区流动。这样有利于创意阶层的总体提升和促进国家的整体发展效果。
(三)鼓励发展高等教育,培育创意人才。由于大学是创意经济的智力中心,很多优秀人才集聚在大学,大学系统也是科学、社会和创意领导地位的源泉。可以采用激励性的教育体系,增强主动性的教育政策,建设一批优秀的国际知名的名牌大学不断培养国内创意人才,同时引进国外的优秀留学生,为这些创意阶层的培养提供场所,才能满足社会创意人才的需要。同时,大学应具有开放包容的态度,能够包容各种性格及思想,并促使优秀的思想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在各种思想的交流碰撞中汲取精华,这种提炼往往为开发出新的科技、提出处于前沿的治理理论创造出更多的可能。因此,无论从文化、经济还是技能都是产生多样性的源泉。
(四)加强便利设施建设,营造文化环境。创意阶层的成长需要一个交通便利、开放、文化包容性强的社会环境,Florida通过调查发现那些高科技专业人士最珍惜的是优质的生活环境及文化艺术生活,因为这样能启发想像和创意的灵感,艺术性的生活对创意阶层来说很重要,要培养并留住人才便必须提供便利的设施、适于创意人才发挥的政治环境、促进创意环境的建设。另外,创意经济时代的创意型城市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性,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给不同的国家带来了形形色色的文化。进行多样性人才和文化背景的整合会碰撞出激烈的智慧火花,激发最大的创造热情。总之,建立完善的社会文化环境给创意人才的创新活动提供平台。
(五)规划发展创意产业,吸引创意人才。大力引进和培养传媒人、策划人、出版人、设计人、广告人、经济人等创意人才,重点是工业设计人才、多媒体设计人才,会展设计人才、广告设计人才、文化经济人才、游戏产业人才,加强培养优秀创意人才,同时引进国外创意高端人才,建立人才引进,选聘使用,培训及待遇机制,培育创意产业领军人物。创新职业教育模式,优化专业结构,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发展创意产业,加强创意产业的研究和宣传,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营造创新和个人创造力的社会氛围。同时,鼓励西部发展创意方面的产业,把创意人才引进西部地区,促进西部人力资源质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针对我国目前的现状,研究这一现状的原因并采取相关政策与措施,提高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挖掘西部人才资源,提升创意阶层在总的劳动人口中的比例,对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并促进东西部创意阶层的平衡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不能“东重西轻”,要用整体的眼光看待我国的发展,我们要积极地面对我国的现实。通过改变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创意产业的比重和教育培养模式的创新,大力培养创意阶层,引领我国创意阶层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进一步的腾飞。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Florida Richard.(2002).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M].Basic Books,New York.
[2]Florida Richard(2005).Cities and the Creative Class[M].New York:Rouledge.
[3]理查德.弗罗里达.创意经济[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诸大建.创意产业的两种版本.wwwpmppcn[accessed 2006-10-11].
[5]王俊,汤茂林,胡玉玲.国外创意阶层研究进展[J].江苏商论,2007.5.
[6]李具恒.创意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再认知[J].西北人口,2007.6.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