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02期/金融/投资/正文

发布时间

2010/9/25

作者

□文/马洪亮

浏览次数

1086 次

西部大开发对FDI区位选择影响实证分析
  提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的区域发展政策经历了由东到西的过程,这种区域发展政策的调整为东西部发展带来了不同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影响着FDI的区位选择。本文在对获取的1997~2005年面板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时点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实证分析西部大开发战略对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并提出若干政策启示。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西部大开发;区位选择;面板数据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外商直接投资(FDI)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以来,我国FDI得到了长期稳定的发展。而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发展政策明显的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东部优先发展阶段;二是至今仍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阶段。西部大开发战略带来了一系列吸引FDI的优惠政策,但这些政策努力对FDI区位选择向西部转变有多大程度的影响呢?本文以政策前后FDI区位选择因素的变化为切入点,实证研究中国区域发展政策变化对FDI向西部转移的影响,并给未来政策制定一些有益的启示。
  二、我国利用FDI整体现状
  截至2007年底,我国累计获得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数为632,348家,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到了7,907.47亿美元。从1996年到2007年我国利用FDI概况如表1所示。FDI企业在全国工业企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企业产值与全国工业产值的比重由1996年的15.14%上升到了30.91%,占到了全国工业总产值的近三成。(表1)
  三、实证研究模型分析
  (一)参数的设定。根据以往研究FDI区位影响因素的结论,结合我国区域发展战略调整中涉及到的政策内容,建立表2对本文的实证研究部分参数选择及对因变量的理论预测影响(预期符号)进行说明。(表2)
  (二)区域发展政策前FDI区位选择的实证研究:基于1997~2001年面板数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真正实施是从2000年开始的,到2004年12月为五年时间。而本文选取2001年为我国区域发展政策的发力点源于政策实施的延迟性。对1997~2001年的面板数据利用时点固定效应回归模型进行回归,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GLS)结合似然不相关的方法进行回归估计,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和自相关,估计结果及回归表达式如下:
  lnGDPit=-1.39431+0.09735T1997+0.01714T1998-0.0726T1999-0.05537T2000+0.01347T2001+0.7957lnFDIi,t-1-0.01512lnSIGPit-0.33433lnGIGPi,t-1+0.1367lnRENi,t-1+0.09088lnGPCit+0.1493lnRGPit+0.1013lnIEGPit-0.0143lnSGPit
  其中,T1997,T1998,…,T2001的定义为:
  T■=1,如果属于第r个截面,t=1997,1998,…,20010,其他
  用广义最小二乘估计后的模型R2=0.9819,F统计量为576.9416,D-W值为2.1081,从这几个统计量来看,模型拟合的很好,且消除了存在的自相关。
  (三)区域发展政策后FDI区位选择的实证研究:基于2001~2005面板数据。对2001~2005的面板数据利用时点固定效应回归模型进行回归,估计结果及回归表达式如下:
  lnGDPit=-4.9454+0.2726T2001+0.1964T2002-0.4955T2003-0.0379T2004-0.3816T2005+0.8739lnFDIi,t-1+0.3847lnSIGPit-0.1354lnGIGPi,t-1+0.16011lnRENi,t-1+0.45079lnGPCit+0.1506lnRGPit+0.08648lnIEGPit+0.236lnSGPit
  其中,T2001,T2002,…,T2005的定义为:
  T■=1,如果属于第t个截面,t=2001,2002,…,20050,其他
  用广义最小二乘法估计后的模型R2=0.9724,F统计量为372.3,D-W值为2.193,从这几个统计量来看,模型拟合得很好,且消除了存在的自相关。
  (四)结论。根据用时点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对1997~2001年和2001~2005年两段面板数据拟合的模型结果得到表3。(表3)
  如表3所示,根据1997~2001年和2001~2005年面板数据拟合出的时点固定效应模型的都有很好的解释能力,R2分别为98.19%和97.23%,并且根据得到F统计量和D-W统计量也可以分别得到两个模型结果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且不存在自相关。虽然两个模型整体的拟合优度类似,但是对于单个解释变量来说却有不同。
  两个拟合模型中解释变量FDIi,t-1、RENi,t-1以及RGPit在两个模型中的系数始终显著为正(1%的水平上显著)以及要SGPit的回归系数一直都不显著外,这说明聚集效应、人力资本存量和基础设施发展完善程度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前后对FDI区位选择因素的影响只表现很小的显著性变化,都是以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影响着FDI的区位选择。对于表现一个地区金融、交通和信息行业的发展水平,并作为信息成本的替代变量,即各地区第三产业占各自总产值的比重,没有得到理论上预测的对FDI区位选择因素的显著正向影响。
  在第一个模型中,SIGPit系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为负,而在第二个模型中,SIGPit解释变量的系数是在1%的水平上显著的,显著性略有增强,但是符号却由负变正。这就意味着政策的开放程度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前后对FDI区位选择的影响表现了明显的不同。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前,政策开放程度,即政府对私营企业的支持力度,表现出了对FDI区位选择的显著负相关。
  解释变量GIGPi,t-1的回归系数在由1%水平上显著为负变成了不显著,这表明替代一个地区的市场化程度水平的变量,即各个地区国有工业企业产值与全部工业企业产值的比例,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前后也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不同显著性变化。
  而解释变量IEGPit、GPCit的回归系数都是由不显著的,分别变成1%水平上的显著为正以及10%水平上的弱显著,这种显著性的变化说明市场容量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的显著性变化。由实施前的对FDI区位选择影响的不相关,到实施后对FDI区位选择影响的显著的正相关影响。如同市场容量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前后的变化一样,市场开放程度对FDI区位选择的影响也经历了由不显著到显著为正的过程。
  四、政策启示
  结合本文对我国区域发展政策调整,即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FDI区位选择因素影响的实证研究所得到的结论,笔者对未来区域发展政策归纳出了以下几点启示:一是在区域发展战略由东向西转变的同时,加大对东西部的联系合作;二是持续加大对西部教育和交通等基础设施进行各方面投入的同时,密切关注基础设施的建设程度,防止由于重复建设而造成的资源浪费;三是增加政策的开放程度,更大程度地依靠市场的力量,加大对西部私营企业的发展扶持力度;四是提高市场的开放程度,鼓励西部地区与外界的联系,加强地区与地区之间,地区与国家之间的交流,互通有无,共同发展。
  (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统计与信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杨晓明,田澎,高园.FDI区位选择因素研究—对我国三大经济圈及中西部地区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5.11.
[2]韦丽华.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和西部大开发[J].传承,2009.1.
[3]李周.西部大开发与中国的发展[J].开发研究,1999.1.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8663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