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银行“惜贷”现象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本文通过对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分析,找出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中小企业;惜贷;信息不对称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一、信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信贷市场交易效率的低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于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从经济学方面解释,信息不对称就是指交易一方对交易另一方的了解不充分,双方处于不平等地位,从而对信息劣者的决策造成不利影响的情况。
一般而言,在金融市场上,借款者一般比贷款者更清楚投资项目成功的概率和偿还贷款的条件及动机,我们可以用委托-代理理论来分析信息不对称问题。委托-代理关系泛指任何一种涉及非对称信息的交易。交易中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代理人,另一方称为委托人。只要在建立或签订某种合同前后,市场参加者双方所掌握的信息不对称,这种经济关系都可以被认为属于委托-代理关系。
中小企业贷款中的信息不对称是指对企业投资项目的期望收益和风险以及未来的还款能力,企业比银行具有更多的信息,从而使银行在信贷市场的博弈中处于不利地位,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其信息不对称问题远比大企业严重:一是因为中小企业的信息多属私有信息;二是因为贷款规模有限,在获取信息时存在规模不经济问题。在中小企业贷款中,这种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会直接导致中小企业获取银行信贷融资的困难。因此,中小企业在贷款过程中碰到的最大问题就是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存在着解决信息收集、分析和传播方面的障碍。所以,信息不对称是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导致其获取银行贷款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我国中小企业现存的融资渠道
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总量中主要依靠商业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的融资方式占到了50%以上。从现阶段看,我国中小企业要获得自身发展所急需的资金,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银行贷款。向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的主要途径,但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信息交换往往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自身结构的完善以及国家对于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视,商业银行也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加强信贷管理,主动培育和扶植了一批有前途、有信用的中小企业客户群。
(二)证券市场。证券市场是企业获得发展所需资金的最佳途径,但仍然不是所有的中小企业都有足够的资金实力跨入证劵市场的门槛。但是,随着我国二板市场的正式启动,必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从证券市场获得大量的资金支持。
(三)融资租赁。融资租赁在国外较为普遍,而我国目前这方面的业务量还很小,在资本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不及美国的1%,约为韩国的10%。
据统计,上海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中,银行占了73%。据温州对中小企业的问卷调查,有71%的企业认为最主要的融资渠道还是银行贷款。可见,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融资的主要渠道仍然是向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贷款。但是,大家看到的一个事实却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资金短缺现象,融资渠道不畅、贷款难问题异常突出,融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三、中小企业“贷款难”现状实证研究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中小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政策支持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极不相称。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足够的运转资金,使其长期处于“资金饥饿”状态,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们的发展。图1显示了从2007~2008年山东、江苏、浙江和广东4省118家被调查企业中选取的20家财务数据较为详细的企业从不同的筹资渠道所获得的资金所占的比重(通过取平均值的方法得到)。(图1)
由图1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资金来源主要以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为主,在样本企业中两者所占比重之和超过企业所能获得的资金总量的85%,其中银行贷款高达46.3%。尽管目前我国针对中小企业的创业板市场已经推出,但由于上市条件较为苛刻,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从债券市场上直接融资依旧比较困难。对中小企业资金短缺时采取措施的调查显示:当企业出现资金短缺时向银行贷款成为中小企业的首选,超过68%的中小企业选择了向银行贷款。
由此可见,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资金短缺时最重要的补充资金来源渠道。如果企业在资金短缺时未能获得银行贷款以进行补充,将使企业正常运转的资金链断裂,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填补资金需求缺口,中小企业只能寻求其他方式筹集资金。这些融资方式只是作为向银行贷款的补充。
同时,对近200家中小企业关于贷款难易程度的调查显示,接近80%的中小企业认为从银行获得贷款比较困难。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全国贷款规模增加了7.4万亿元,但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征信系统统计数据分析,全国900多万中小企业中仅有11.3万多户取得银行授信意向,只有5.2万户最终取得银行贷款。大型企业信贷状况好于中型企业,而中型企业信贷状况远远好于小企业。根据银监会2008年年报数据,2008年我国企业贷款结构是:大型企业占近47%,中小型企业占53%,没有单独公布小企业的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金融机构短期贷款余额2008年底为12.5万亿元,其中个体私营企业贷款4,221亿元,只占3.4%,加上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包括大型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贷款1.16万亿元,共占9.3%。初步估算,大型企业的银行信贷覆盖率几乎为100%,中型企业大约在90%以上,而规模以上的小型企业至少80%与银行信贷无关,规模以下的小型和微型企业95%以上与银行信贷无关。总的来看,中型企业融资难已经基本得到解决,小企业融资难基本没有得到解决。
四、信息不对称产生银行惜贷的原因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研究院雷德克•米什金教授认为,金融系统在经济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可以将拥有富余储蓄人的资本导向需要资金进行生产性投资的人,从而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而在信贷市场上,银行和企业作为不同利益的主体,两者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这很容易导致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问题,继而出现商业银行“惜贷”现象,严重妨碍了金融系统的正常运转。
在金融领域,潜在的不良贷款风险主要来自那些积极寻求贷款的人。因为他们之中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极有可能不偿还贷款或根本就没打算偿还贷款。而对于银行而言,他们只是赚取固定的利息收入,无法分享高风险项目潜在的高收益,却需要承担高风险项目失败后造成的损失。正是这种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等使银行并不欢迎高风险的项目。
(一)逆向选择。逆向选择发生在信贷契约签订之前,即高风险借款人是银行最不希望与其签约的借款人,因为其最可能违约和给银行带来损失;但高风险借款人最希望和银行签订借款合同,因为其项目成功的主要利益归自己,项目失败的很大一部分损失却要银行承担,其违约成本低,最可能违约。而低风险借款人因为不能被清楚分辨出来,导致信贷市场的低效,极端条件下导致劣质借款人充斥市场,带来信贷市场的失败。
我们用一个假设的例子来说明:假设某企业有若干投资方案,每个项目所需资金相同,设为单位1,现需银行贷款,利率为r,项目成功时收益为R,失败为0,假设所有项目的收益均值均为S,成功的概率为P,则:P×R=S。企业的预期回报为:E=P[R-(1+r)]。当E=0时,P*=S/(1+r),只有当E>0时,企业才会投资该项目,因此企业只会在项目成功率小于P*时才会申请贷款。同时,随着利率的上升,贷款申请项目的成功率也随之降低。高风险项目去干低风险项目的现象促使信贷市场逆向风险加大。由于银行和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银行不知道企业是否存在逆向选择,很容易产生不良贷款,导致违约风险。
(二)道德风险。道德风险发生在信贷契约签订之后,即借款人可能从事合同约定之外的高风险活动或工作不尽力导致贷款难以归还。导致投资项目风险和收益比合同约定的高,高收益主要归借款人,而主要风险却由贷款人承担。
同样用例子来说明:假设A银行与B企业签订一份贷款协议,由银行向企业提供贷款X,贷款利率为r。协议中申明企业把资金用于银行所了解的项目C,该项目的成功概率为U1>U2,预期的产出为Q1。如果企业违反协议,将贷款用于项目D,则成功的概率为P2(P2<P1),预期的产出为Q2(Q2>Q1)。如果项目D失败,则投资均无法收回,企业无力偿还所有贷款本息。如果没有任何激励和监督,则B企业必然选择可以使得企业的预期收益最大化的项目,则:
E1=MAX{U1=Q1P1-(r+1),U2=Q2P2(r+1)}
作为A银行,按照从贷款合同中得到的预期收入最大化原则:
E1=MAX{(r+1)P1-1,U2=(r+1)P2-1}
由上可得,由于P2<P1,所以只有企业履行协议中的项目,B银行收益才能达到最大化。然而,A企业的决策则取决于不同投资项目将会产生的效用的大小,如果U1>U2,A企业会履行合约,否则,他将私下变更贷款用途,以获取更高的收益。此时,B银行的预期收益降低,并且承担了不可避免的违约风险。这也是出现银行惜贷的原因之一。
五、中小企业银行贷款难的解决方法
(一)对银行而言
1、签订限制性契约。(1)对贷款的用途进行明确的限制性规定,防止借款企业从事不合意愿的风险投资项目,使道德风险最小化。同时,合约可以设计为促使企业去从事某些银行了解的、较有把握回收本息的经济活动;(2)明确要求借款企业规范会计和收入报表,定期提供报表以便银行了解企业的经营现状,使银行更容易对企业实行监督,降低道德风险,减少信用风险的发生;(3)实施贷款抵押和补偿余额相结合。对贷款者来说,抵押物弱化了逆向选择的后果。同时,可要求借款企业在其银行账户上保留某一最低额度的资金,即补偿余额,用于企业违约时部分弥补损失;(4)规定借款企业有关借款用途的经济活动的资金往来必须在其银行开户账目上反映,以便观察企业的财务状况信息。只要企业账户发生异常,都将促使银行去进行调查,从而防止信用风险。
2、信用抵押。企业在向银行借款时,银行为了降低风险,并不直接放款给中小企业,而是要求借款人找到第三方为其做信用担保。担保公司会根据银行的要求,让借款人出具相关的资质证明进行审核,之后将审核好的资料交到银行,银行复核后放款,担保公司收取相应的服务费用。一般而言,贷款担保公司会优先支持的担保对象是:符合国家、本市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要求的项目,包括节约能源、降低能耗、提高产品质量、发展市场短缺的名优新产品项目,以及扩大出口创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及创新替代进口的项目。单个企业或项目的担保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以中投保公司为例,其保费根据担保项目的风险程度、担保期限、担保金额确定年保费率,收取标准为0.8%~1.2%。
(二)对中小企业而言
1、拓展融资渠道。随着中国创业板市场的推出,也给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了新的契机。对中小企业来说,这也是快速扩大企业规模,有效获得融资的一个不可多得的渠道。同时,小额贷款公司的崛起,也给小企业带来缓解短期资金不足的新途径。
2、优化内部环境,加强自身建设。一是完善治理结构,提高经营效率。抓紧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引入优秀人才,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二是规范财务制度。按照国家规定进行财务收入报表的编制,加强日常会计记录,主动和银行进行信息沟通,定期向利益相关者提供全面准确的财务信息,以提高信用水平和自身经营的透明度;三是强化企业信用观念,增强信用意识。要努力打造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能力,以赢得银行持续的支持,培养良好的银企关系。
(作者单位: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郑君君,赵贵玉.基于信息不对称的中小企业贷款模式创新研究.技术经济,2009.3.
[2]卢煜.信息不对称困境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中华会计学习,2009.5.
[3]江非一.“惜贷”是逆境常态.现代商业银行,2009.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