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03期/金融/投资/正文

发布时间

2010/9/25

作者

□文/罗志金1 王明虎2

浏览次数

1046 次

创业板:成功还是失败
  创业板(GEM)是地位次于主板市场的二板证券市场,以NASDAQ市场为代表,其目的主要是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成长性企业,为风险投资和创投企业建立正常的退出机制。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同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标志着我国创业板大幕正式拉开。伴随着创业板市场的发展,人们对其运作也有不同的看法:(1)创业板只不过是又一个企业圈钱的市场,超募现象严重;(2)创业板企业上市后业绩迅速下降,没有体现出高成长性;(3)创业板与中小企业板管理条件雷同,出现定位重叠。这些问题综合起来,就是说创业板上市企业没有体现出创业企业的高成长性和超一般的业绩。那么,创业板上市企业的成长性和风险、业绩方面是否真的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通过实际数据论证。
关键词:创业板;创投企业;证券市场
本文受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产权交易市场流动性:基于政府行为角度》(项目号:2010sk183)和安徽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安徽创业板拟上市企业选择与培育研究》(项目号:10030503027)资助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一、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
  成长性主要是判断中小企业能否在短期内扩大自己的规模,从而降低风险,成长为大公司。衡量成长性主要从企业资产规模和销售收入增长速度两个方面衡量。就创业板上市公司而言,从资产规模方面衡量缺乏意义,因为企业在上市后资产会因为资本增加而急剧膨胀,相比较而言,销售收入不一定因为上市而快速增加。首先从销售收入方面进行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28家公司平均销售收入增长32.92%,其中24家公司销售收入增加比率超过20%,最高的鼎汉技术(300011)销售收入增加128.41%,只有1家公司宝德股份(300023)销售出现负增长。将28家公司全体销售收入进行统计,2008年收入为6,723,400,180.66元,2009年为9,385,226,132.38元,增长比率为39.59%。而相比之下,主板和中小板正常销售收入的增长比例约为20%和30%。再考虑到2009年是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扩张的年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收入增长已经属于比较高的水平了。(表1)
  二、创业板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相比成长性,盈利能力更能反映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创业性”,这是因为创业板上市公司在规模扩张的前提下,一般销售收入都会有一定的增长,但这种增长是否有效,是否能带来业绩的提高,是检验创业板市场成功的关键因素。衡量公司的盈利能力可以从净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两种不同类型指标进行衡量。对于创业板刚上市的公司来说,净资产收益率可能不适合用来评价公司的盈利能力,因为公司刚从市场融资,有很多资本投放到长期项目上,其收益的回收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考核净利润的变动可能更合适。我们对首批上市的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进行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28家公司中26家公司净利润增长比率超过20%,2家超过100%,最低的净利润增长5%。如果把28家公司看成一个整体,2008年净利润总额为1,175,198,983.95元,2009年为1,736,926,165.86元,净增加561,727,181.91元,增长比率为48%。而2009年中小板公司平均净利润同比增长27.08%;只有77.22%的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从这一点来看,创业板公司的盈利能力也明显超过中小板公司。(表2)
  三、创业板上市公司运营能力
  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很高的成长性,而这种成长性需要好的运营效率来支持。衡量运营效率主要有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两个方面。从创业板首批上市的28家公司来说,用总资产周转率来衡量存在一定问题,因为2009年上市融资的资本还有很多尚处于初始投资状态,还没有参加生产经营周转,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长。相比而言,流动资产投资回收期短。本文拟从流动资产周转率角度衡量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营运能力。从表3可以看出,28家公司流动资产周转率在上市后都出现下降,最多的下降3.76次,最少的下降0.31次,平均下降1.15次,这说明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管理水平出现了稀释,从而带来效率的部分减损,这是创业板上市公司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因为如果上市后的扩张不能保持效率的稳定,就会带来很多隐患,最终导致公司无法维持增长乃至衰退。(表3)
  四、结语
  通过对首批上市的28家公司2009年财务报告数据分析,我们认为,创业板上市公司在上市后继续保持了高成长性和高盈利能力,体现了创业板支持创新型企业上市发展的精神。但创业板上市公司在上市后需要着力解决运营效率问题,避免扩张过快引起效率下降,从而达不到增长的目的。
  (作者单位:1.合肥建工集团有限公司;2.安徽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叶檀.警惕创业板成为地方权贵企业的圈钱高地[N].南方周末,2009.9.29.
[2]谢太峰.不能让创业板成为“圈钱板”[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5.6.
[3]蒋欣,李全.创业板超募现象解析[J].中国金融,2010.2.
[4]何为乐.创业板业绩变脸高成长遭质疑[N].新闻晚报,2010.5.12.
[5]李阳丹.环比下滑.创业板惊显疲态[N].博览财经,2010.4.30.
[6]吴敏.经济学家华生:创业板的问题是与中小板无区别[N].新京报,2009.10.
[7]深交所综合研究所年报分析课题小组.2009年上市公司业绩显著增长高送转需引起关注[N].证券日报,2010.6.4.
[8]陶鹂春.完善我国创业板市场制度建设[J].中国金融,2010.2.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52579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