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一、发展海南农业担保的现实背景
(一)农业在海南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海南是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的黄金宝地。目前,全省总人口8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60万人,占总人口的68.5%。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决定了农业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正如卫留成在海南省第五次党代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提出,第一产业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在全省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发展热带特色的现代农业是富裕农民的基本途径,是海南长期的历史任务。目前,海南冬季瓜果菜70%以上销往国内170多个大中城市;全省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3,500多家,热带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市场广阔,潜力巨大,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转移剩余劳动力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
(二)信贷资金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容乐观。据2000年以来海南第一产业的产值、全国的货币流通速度等数据粗略测算:海南农村地区的信贷需求缺口相当大,并有逐年扩大的态势。2000~2005年海南农村信贷缺口分别是208亿元、234亿元、298亿元、361亿元、392亿元、342亿元。多年来,农业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总余额的比例仍然过低,农业贷款仅占全部贷款余额的10%左右,以农业产值对全省GDP40%左右的高比例贡献而言,“三农”经济授信额度与其GDP贡献率极不相称。
(三)金融支农主体缺位,基层涉农贷款机构过少
1、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农业发展职能力度亟待加大。多年来,农业发展银行业务范围局限于农业流通领域的粮棉油收购资金支持,其政策性金融功能过于单一,对于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的农业开发、农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业务尚在探索(粮棉油收购、调销和储备贷款余额占比高达90.3%)。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2、商业性金融涉足农业发展比较消极。1997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确定“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及以下)机构”的基本策略后,包括农业银行在内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开始从农村大规模撤退,同时将县级机构的贷款权限上收,严格控制贷款向县级以下地区发放。人行海口支行数据表明,1997年以来,全省4家国有商业银行共撤并县级支行、分理处、营业所和储蓄所500家以上。同时,各商业银行上收信贷管理权限,除一些小额质押贷款外,其他贷款权统一集中到省分行。这使基层机构的贷款不断萎缩。更为不利的是,商业银行逐利性的秉性使其不愿将资金投入到期限长、见效慢、成本高、风险大的农业项目,直接导致了商业银行对农村建设投入逐年减少。
3、农村信用社在支农方面力量薄弱。首先,省农村信用社吸储能力不足,资金实力薄弱限制了其信贷支农的力度;其次,在商业化改革导向的影响下,农村信用社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选择性贷款的特征日益明显,贷款结构同样表现出了“非农化”倾向,为农户提供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十分有限;最后,由于其不良贷款比例较高,信贷风险控制相对较严,惜贷现象非常明显。农户在缺乏担保的情况下,是很难获得农业贷款的支持的。
二、海南农业信用担保体系概况
迄今为止,全省18个市县组建了担保机构,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担保公司共计31家。但是,不可否认,海南省农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滞后,全省没有一家农业担保机构。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农户贷款面临“担保难”的严重困境。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一大原因是对农业的投入缺乏资金来源,并非是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及农民不愿投入或不想投入,而是因为他们向金融机构要求贷款时往往碰上“担保难”。
众所周知,农业资产的表现形态主要是花木、果园、茶叶、牲畜等动产。而作为不动产的土地又是租赁性质,土地承包抵押在开展担保的操作层面上存在很大难度,上述动产往往又不会符合金融部门规定贷款抵押物的标准。因为专业农户、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缺乏有效的抵押资产,又没有专门的担保基金或机构为他们提供担保,根据《担保法》有关条款,以及金融规避不良债务的规定,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就很难对它们开展贷款业务,难以满足农业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的信贷要求。
三、成立海南农业信用担保公司的必要性与意义
一是缓解海南农业生产融资难的迫切需求。海南省农村信用联社有关调查表明,从经济、人口、交通、耕作、种养方式不同类型的6个乡镇、112个村民小组、3,500户农户、6家农村信用社进行的调查显示,当前县域农村市场资金需求情况是:从事经济作物种植和农副产品加工等具有较高附加值的农户所需要的信贷资金较多。78%的农户明显觉得生产资金紧缺,有65%的农户期望得到贷款支持,但由于农户缺乏有效抵押物,得到贷款支持的不足10%。农业贷款难的问题越来越成为“三农”发展的瓶颈,制约现代农业的发展。
由于海南农产品生产具有季节性,产品集中上市,企业或个人必须在短时间内生产、收购足量农产品,生产和流动资金压力巨大。但农产品生产、收购、加工企业和个人普遍存在能抵押的有效资产不足,担保渠道不畅等问题。通过海南农信投资担保的建立,可以降低农户信贷门槛,简化信贷办理手续,为农业信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和农业企业贷款担保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了海南涉农中小企业和个人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担保品欠缺或不足的障碍,为企业和个人解决涉农资金提供了现实可能。
二是分散信贷风险、有效增加对农业投入的重要渠道。农业信用担保机构是一个中介服务平台,它以自身灵活的经营模式以及独特的反担保机制,连接着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及农民,在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及农民之间架起了一条“信用桥梁”,使得原本发生在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及个人之间的贷款关系变成了金融机构、贷款者和担保机构三者之间的关系。银行的贷款风险得到了分散,信贷资产的安全性得到了更高的保证。这样,有利于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的信贷扶持,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三是可以促进海南农民实现增收。当前农业和农村中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中,最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实际上就是具体落实“和谐发展”精神在农村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只有全省560万农业人口的农民增收并实现小康了,才能从根本意义上改变海南农村和农业的面貌。2006年海南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395元,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38元,两者的比值为2.90,高于上年同期2.58的比值,农民增收步伐偏慢,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趋势不容乐观。目前,其他省份已有农业担保公司的实践也证明,农业担保能有效缓解农户贷款难的矛盾,而海南农信投资担保的建立,为海南“三农”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提高农民收入,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是促进海南中小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海南具有丰富的热带农业资源,是我国热带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从而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目前,海南中小企业数量约20余万家,占全省企业的75%以上,其中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3,500多家,信贷需求空间极大。
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2007年在对全省中小企业的融资情况调查时发现,海南中小企业资金严重不足,全年获得贷款仅占短期贷款累积发放额的4.05%,有53%的企业由于资金短缺而停产倒闭,37%的被调查企业表示缺乏担保机制和机构是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而中小企业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转移剩余劳动力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农产品加工业对原料的采购不同于其他工业企业,其具有流动资金使用集中、量大、季节性强的特点。农产品加工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企业自身滚动发展的能力弱,大多数成长型的加工企业难以得到金融部门的支持,企业融资能力弱,融资范围窄,融资难度大,严重制约了加工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壮大。海南农信投资担保的建立,对提高全省中小企业信用程度,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促进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作用将做出积极贡献,发挥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结论
与时俱进,缓解海南农业生产融资难,改善海南农业融资环境,促进海南农民实现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市场呼唤海南成立专业农业担保机构的客观需求。可以预见,遵循“政府扶持、企业参股、银企合作、市场化运作”原则,成立农业担保机构,立足海南热带农业,在全省范围内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户进行贷款担保服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海南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不可替代的载体。
(作者单位: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