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04期/文化/教育/正文

发布时间

2010/11/2

作者

□文/刘树君

浏览次数

969 次

河北高校文科生科学素质实证研究
  提要 通过问卷了解,河北省高校文科生科学素质总体上亟待提高,进而分析高校文科生科学素质偏低的原因,提出加强文科生科学素质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文科生;科学素质;科学素质教育
  本文为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加强河北省高校文科生科学素质教育的途径研究》(课题编号:S091302)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2006年我国制定并实施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清晰界定了科学素质的内涵: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应用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有利于满足公民自身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也有利于夯实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社会基础和公民真正参与国家公共事务。科学素质一直是我国素质教育中一项重要内容,但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内我们在高等教育中更多地关注了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偏低的问题,而对文科生科学素质不高的状况并未给予充分关注,为此有效提高文科生的科学素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河北省高校文科生科学素质状况调查
  我们对河北省部分高校(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燕山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廊坊师范学院、石家庄学院)的文科生科学素质状况进行了大型问卷调查,被调查学生包括大学一到四年级的学生,被调查学生性别比例基本持平。问卷主要涉及对科学技术的关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科技与社会的关系、提升科学素质途径的看法五个方面的内容。在问卷的基础上,通过座谈会、访谈法等形式对部分学生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进一步调查。通过调查问卷分析,河北省高校文科生的科学素质状况如下:
  (一)对科学技术的关注度较低。被调查学生中70%以上不关注科技机构以及科技机构的活动,但存在性别差异,关注这些机构及其活动的学生80%以上是男生。不足40%的学生对科技类新闻及信息感兴趣,被调查学生更关注政治、经济和娱乐类信息。对于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动态的途径,83%以上学生都选择网络,其次才是电视、广播、书籍以及报纸,不足5%的学生选择“学校开设的课程”。被调查学生感兴趣的科技信息主要集中于健康和卫生保健、环境治理和医学科技进展、体育和娱乐三方面,对科学新发现类的科技信息感兴趣的学生所占比例不足30%。对于“最近一年内参与的科技活动”这个问题,被调查学生通过浏览网络上科技信息的占63%,收看电视、收听广播中的科技类节目、阅读科普书籍的占28%,约9%的学生参加过社会及学校组织的科普活动及参观科技展览等。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学生对科技的关注度普遍较低,但男生的关注度高于女生,普通高校学生的关注度高于高职院校学生,理工及农业院校的文科生对科学技术的关注度高于师范院校和综合院校的文科生,被调查学生感兴趣的科技信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网络、电视是学生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
  (二)对科学知识的理解缺乏深度。对一些基本科学概念、术语,学生普遍能够了解,对于涉及“基因”、“大陆漂移”、“放射性”、“抗生素”、“新材料、新能源”、“航天技术”等基本概念及术语的问题,70%以上学生能够做出正确判断,但通过座谈对部分学生进行深入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对上述概念和术语的了解仅仅处于一个比较浅层的状态,不能深度理解和应用。
  但对于当前科学技术领域的一些重要问题(人类基因组、纳米技术、基本粒子、燃料电池、空间技术、量子通信、信息高速公路、广义进化论等)的知晓程度,约44%学生的回答是“知道少部分”,39%学生的回答是“一知半解”,仅有4%的学生选择“熟悉”,13.3%的学生选择“知道大部分”。同样,对于科技史上著名的科学家及其主要科技贡献,回答“非常熟悉”和“知道大部分”的不足40%,60%以上的学生选择“知道少部分”和“一知半解”。
  被调查学生对于基本科学概念有所了解,但缺乏深度理解,对当前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及重要问题了解程度很低,对科学史上的重要科学家及其科技贡献的了解也处于较低水平。
  (三)不能熟练掌握科学方法,未能真正树立起科学精神。对于涉及科学方法的一些基础性问题,学生能够基本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如对“科学家判断一种新药的疗效时使用的方法”一题,99%以上学生做出正确选择;“科学研究中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个问题,82%学生“赞同”,17%学生“比较赞同”,近1%学生选择“不能确定”;“科学家的研究会受他以往经验和既有知识的影响,即‘观察渗透理论’”这一问题,54%学生“赞同”,44%学生“比较赞同”,近2%学生选择“不能确定”和“不太赞同”;85%以上学生“不太赞同”和“反对”科学模型是实物的复制品。但被调查学生普遍缺乏对科学方法的深入理解与判断,如“科学不仅能戳穿‘法轮功’的谎言,还能解决宗教信仰问题”这一问题,竟然有38%的学生选择“赞同”,47%的学生选择“比较赞同”,选择“反对”与“不太赞同”的不足15%。对“科学研究中的演绎法比归纳法更重要”这个问题,超过70%的学生认为“赞同”和“比较赞同”。
  多数学生能够理解科学精神的实质,但缺乏对科学真理追求、捍卫的勇气和决心,不是真生崇尚科学精神。如对于科学精神的核心是什么这个问题,74.8%的学生回答是“求真”,15.7%的学生选择“务实”,5.2%的学生选择“臻美”,4.3%的学生选择“向善”。对于“如何看待布鲁诺为坚持自己的科学立场而遭受火刑的行为”这一问题“97%以上学生都选择了“敬佩”,不足3%的学生选择“不欣赏”,个别学生选择“敬佩并效仿”。
  (四)对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有待深入。被调查学生几乎都认为和谐社会建设依赖于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每一位公民都应该理解科学,也认识到自身的科学素质对于生存、就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持乐观肯定态度的同时也能理解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
  但对于科学、非科学和伪科学之间的区分多数学生事实上并不清楚,对于“下列哪一种是伪科学(选择项包括把水稻由水植改为旱栽、用魔术方法演示“灵异现象”、炼金术、对未经证实的现象给出科学解释)这一问题,学生的错选率高达73%。对我国应优先发展的领域,多数学生选择应用技术,基本忽略了基础科学研究。对我国的高技术研究计划,50%以上的学生不了解。明知道“电脑算命、星座预测、求签和周公解梦”等方式不是科学,但将近40%的学生选择“偶尔”求助于这些方式。
  二、河北省高校文科生科学素质不高原因分析
  通过问卷可看出,目前河北省内高校文科生的科学素质整体上亟待提高,笔者认为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高中文理分科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存在缺陷。高中阶段文理分科使得文科生的知识结构存在缺陷,人文社科知识存量相对较高,而科技知识存量极低,对科学技术缺乏兴趣、关注度不高。蔡元培先生早在1918年就指出中学分科破坏了普通教育的原则,在今天的高校文科生身上这一点体现极为明显。在当今世界各国都极为重视国民科学素质的背景下,缺乏对科技知识的关注,自然不能很好地掌握科技概念与术语及其应用,不能理解和有效运用科学方法,不能真正崇尚科学精神,也不能很好地参与公共事务。
  (二)大学期间科技教育不足未能很好地弥补已有的知识缺陷。教育应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高等教育更应担此使命。高等教育是专业化教育的阶段,但日益细分的专业化却如一道藩篱阻隔了学生对自然与社会现象的全面综合认知。这个阶段是学生人生中的重要阶段,也是弥补高中阶段知识结构缺陷的重要阶段,如果在此期间加强科技教育,对于学生、学校和社会都大有助益。
  但实际情况是,河北省内高校对文科生的科技教育明显不足。虽然所有学校的文科专业教学大纲中规定有一定量学分的自然科学课程,但有些学校并未开设,一些开设相关课程的学校所开设的课程也存在很多问题:如有学校开设科技创新与开发课程,但事实上并未有效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开设的大学物理课程并不适合文科生,学生倍觉枯燥而且收获寥寥。同时,在专业课的教学中也未能有意识地进行科学素质的渗透,这些都导致文科生在中学文理分科的基础上对科技领域的关注每况愈下,科学素质普遍偏低。
  (三)可参与的科技活动少,导致学生不能在实践中认识科学技术。实践活动是能够提升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科学兴趣的有效手段。但实际中学校针对文科生的科学讲座及科普等活动比较少,被调查绝大学生提到这一点。另外,目前高校中学生社团数量大,涉及范围也很广,但科技类社团的数量却很少,学生不能在校内有效参与科技活动。同时,学生忙于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不能参与社会上的科技活动(实习、参观科研院所、参加社区科普等)这就大大减少了文科生参与科学实践、真正走进科学的机会,不能在实践中理解科学技术,无法真正认识科学技术的价值。
  三、加强河北省高校文科生科学素质教育的途径
  对于高校文科生,提升科学素质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以加强科学素质教育。对于如何加强文科生科学素质教育,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一)增设以科学史为中心的科学课程。中学的文理分科、大学中普遍的科学课程设置不合理、甚至缺失,影响了文科生的科学素质。加强科学素质最重要、最直接、最奏效的途径就是在文科生的课程体系中,增设相关的科学课程,如目前部分学校开设的“科学史”、“科学文化史”、“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自然科学概论”等课程。虽然这些课程名称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是科学史的范畴。科学史具有强大的科学素质教育功能,尤其适合文科生。
  国外学者也研究过科学史对科学教育的贡献,马修斯将其归纳为:“激发动机吸引学生投入科学研究、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促使学生认识科学的本质、了解科学知识的不定性与可变性、使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本质等”。英国科学促进会认为“科学史是一种‘溶剂’,能溶解由学校课程表带来的文学和科学之间认为的壁垒”。我国台湾的林焕祥教授也总结了马修斯的观点,并强调了科学史课程对于科学素质提升的作用。
  国内部分大学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已经开始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科学素质教育,得到学生好评,得到同行认可,也被其他学校所学习和借鉴。同时,我们可以把课程范围继续拓宽,比如推行STS教育,开设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选修课程,让学生深刻理解科学与技术、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二)在日常专业课程教育教学中渗透科学内容。今天是专业教育盛行的时代,专业化教育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学科的知识,但却不断强化着学科间的界限,不利于学生从总体上认识自然与社会。高等教育要适应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发展并为学生的终身教育奠定基础,在高校文科生的专业教学中,进行科学教育的渗透极为必要。专业课程教学中应弱化学科之间的界限,认识科学的统一性,注重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及科学方法的训练。这样就在提升学生科学素质的同时能将人文与科学在教学中紧密结合起来。
  (三)丰富学生课余科学活动。可以通过课余活动中丰富科技类的内容,营造良好的校园科学文化环境。比如,开办文科生能够理解和参与的科技讲座,并注重选择他们关心和能够接受的内容,从能够接受和关注的内容出发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倡导科学精神;要鼓励校园内学生科技社团的建设,多方合作组织学生参观科研院所、科技场馆,培养他们的科技意识,使他们了解到科研开发的全过程。
  (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廊坊分校)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兵,汪洋.科学史与教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2]彭利荣.大学生科学素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3]钟添生,甘桂蓉,邓彦.文科大学生科学素养的缺失与培育[J].江西教育科研,2007.12.
[4]顾沛.科学素质教育公共课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J].中国大学教学,2009.2.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21375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