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05期/经济/产业/正文

发布时间

2010/11/2

作者

□文/严光菊 李 彦 赵成文

浏览次数

894 次

泸州科技高地建设的意义
  提要 泸州是一个以酿酒、化工、能源、机械为支柱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在区位、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产业、人才、技术等方面都具有区域科技高地建设的优势和现实条件。建设泸州科技高地,使泸州从科技高地走向经济高地,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泸州;泸州科技;科技高地
  本文系2009年度泸州市科技局课题“泸州市科技高地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市已成为共识。如今,科技高地建设则是城市影响力提升的重要手段。泸州地处四川盆地南缘,是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南贵昆经济区等三个重要经济区的叠合部,是川滇黔渝结合部的物资集散地和商贸中心;位于长江黄金水道上游,扼长江、沱江咽喉,已形成公铁水空立体交通枢纽格局,是“四川南大门”。这特殊的区位优势直接决定了泸州既与相对发达的重庆直辖市毗邻,具有直接接受超大城市辐射的优势,又与资源富集的黔北、滇东北地区毗邻,具有广阔的辐射带动空间。泸州四大支柱产业,即酿酒、化工、机械、能源在区域行业中具有相对优势。酿酒工业方面,泸州是中国白酒原产基地和国家名优酒生产基地,拥有泸州老窖和郎酒两大中国名酒,拥有全国唯一国家酒类及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全国唯一固态酿造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全国第一个白酒加工配套产业集群先进运作模式,是浓香型鼻祖;在化工产业方面,泸州是中国天然气化工的发源地,是世界最大的硝化棉生产基地,是全国最大的化肥基地,是国内唯一的“801”产品生产基地,是全国16个大化工基地之一和14个大精细化工基地之一;在机械工业方面,泸州是全国九大工程机械生产基地之一,是全国大中型液压起重机、挖掘机制造中心和高性能液压件制造中心;在长江沿岸城市中,泸州的工程机械生产规模仅次于上海;在能源方面,泸州古叙矿区具有优质低硫、低磷、低灰煤资源,是尚未大规模开发的大型优质无烟煤矿区,成为成渝经济区重要的煤炭资源保障基地和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泸州独特的区位优势奠定了泸州科技高地建设的硬件基础,实力雄厚的产业优势构建了泸州科技高地建设的软件优势,集硬件和软件于一体,形成的集聚效应优势,是泸州科技高地建设最有效的现实条件。因此,加快泸州科技高地建设,既是科技兴泸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泸州产业聚集功能、人才聚集功能、行业引领功能和区域辐射功能的关键性工程,是提升泸州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对泸州从科技高地走向经济高地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它是泸州“四个四”发展战略的题中之意
  实施泸州“四个四”发展战略,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在打造和建设泸州的科技高地。四大产业的发展,四大园区的建设,四大通道的建设,四大中心的打造,皆以科技为技术支撑和动力,并在科技高地建设的主旋律下,有力地推动了泸州整个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各项事业呈现出蓬勃向前的生动局面。
  “四个四”发展战略与科技高地建设相辅相成,互动共进。在“四个四”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泸州科技高地已显现;加大泸州科技高地建设,是“四个四”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实施“四个四”发展战略两年来,酒业、化工、能源、机械制造四大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支撑作用突出,推动泸州市工业经济保持了高位平稳上行态势;酒业集中发展区、纳溪化工园区、长江机械工业园区、川渝合作泸州临港示范区“四大园区”建设有突破性进展,初步形成了沿江布局、主业明确、特色突出、错位发展的园区发展新格局;川黔高速公路、泸渝高速公路、川黔铁路、长江黄金水道“四大通道”建设都有很大进展,为泸州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个巨大的变化和优势的提升,对四川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对外交通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以中心城市建设为基础的商贸物流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旅游组织中心有了很大变化和进步,区域中心城市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在成渝经济区中的角色更突出。这是科技推动作用的成果,也是科技高地的表现;随着科技高地建设的推进,将增强“四个四”战略发展的后劲。
  二、它有利于整合泸州科技资源,形成泸州科技创新集成优势
  科技资源的整合集成和创新要素的优化配置,对于打造科技创新优势,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推动科技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至关重要,而泸州科技高地的建设则是优化整合科技资源的切入点。
  建设泸州科技高地,必然会以现有科研力量为依托,以酒业、能源、化工、机械、农业和医药等支柱产业和优势领域为载体,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发挥市场对科技创新要素的高效配置,整合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政府相关部门的科技资源,加强产学研结合,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创新多元化合作模式,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和科技支撑与科技引领条件平台,集聚和培养一批高层次人才,建立资源整合的长效机制和政策保障体系,健全科技创新体系。这将充分发挥科技高地聚集、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各类科技要素向优势产业聚集,加强多学科、多渠道、多领域的优势集成,激发创新人才尽其所能,提高科技含量和技术创新能力,推动高新项目开发,促进创新和科技成果有序转化和产业化,形成特色鲜明、优势集中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形成泸州科技创新的集成优势,提升整体科技优势,并将这种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从而促进科技与经济的融合,提高泸州经济综合竞争力。
  三、它是泸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引擎
  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关键在科技,科技发展关键在创新,科技进步与创新越来越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技高地是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整体的跃升,它已成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引擎和动力源泉。建设泸州科技高地,就是用科技来支撑引领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泸州科技高地的建设过程中,必将整合泸州优势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科技创新信息服务平台,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以项目为引导,进行产业关键技术难题攻关,提升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低碳技术,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科学成果转化成生产力,优化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速度的统一。
  四、它是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中心城市的重要内容
  立足四川、依托重庆、融入成渝、拓展滇黔,打造综合交通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旅游组织中心、科教文化中心、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是泸州建设川滇黔渝四省区结合部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定位。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以一系列的比较优势,如在经济增长速度、综合经济实力、产业发展水平方面要领先;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镇体系、体制机制、人才开发等领域有所突破,在川滇黔渝四省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打造这些优势和建设泸州成为川滇黔渝四省区结合部中心城市的过程中,以大项目带动大产业,以大通道推动大发展,以大合作驱动大开放,加快泸州教育城和科技城的建设,实际上就伴随着泸州科技高地的建设、人才高地的建设和经济高地的建设,并贯穿于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始终。因而,建设泸州科技高地,是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中心城市的重要内容,更是其科技支撑。
  五、它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泸州在川滇黔渝结合部的城市影响力
  城市的发展受到经济水平、人文环境、医疗科技、城市规划、教育、工业、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其中,超越GDP的无形的软实力,诸如城市文化感召力、环境舒适力、城市凝聚力、科技创新力、区域影响力、参与协调力等,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城市形象力和影响力的提升。在软实力竞争时代,建设泸州科技高地,凸显泸州在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各同类城市中的比较优势,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泸州的城市影响力。具体体现在:建设泸州科技高地,将会以科技为先导,以产业为基础,以项目为依托,产品的研发为目标,加大投资,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力,这本身就是发展软实力,增强城市的影响力;透过泸州科技高地的建设,蕴含着人才高地的建设,将自然而然地注入精神性力量,如营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氛围,强调人是第一资源,是第一资本的理念,形成科技文化环境和人文环境等,这本质上体现着城市文化品质和感召力、城市和谐力、环境舒适力等,这些无形的力量将使泸州在川滇黔渝结合部更具有区域城市的魅力、潜力、凝聚力。
  总之,建设泸州科技高地对泸州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发展重点领域及其优选方向是泸州科技高地建设的关键,而转变观念,确立“自信泸州”,加强政策导向,加大经费投入,创新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是实现泸州科技高地目标的重要保障。
  (作者单位:泸州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肖玲.泸州高性能液压件基地建设获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认定[J].工程机械,2010.3.
[2]张国蓉.泸州市化肥价格走势分析与对策建议[J].四川物价,2009.4.
[3]张良等.泸州酒业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优势剖析[J].酿酒,2007.5.
[4]周淳等.泸州更好融入成渝经济区蓄势待发[N].四川新闻网,2010.02.25.
[5]张涌等.“四个四”战略改变泸州——朱以庄纵论“四个四”战略实施成果[N].泸州日报,2010.1.4.
[6]王代林等.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发展定位篇)[N].四川日报,2008.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8787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