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企业内部控制基础规范告诉我们,企业的内控目标是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和相关信息真实可靠,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战略发展。企业内控的最终目标是为企业战略发展服务。研究所通过各种科研生产活动,产生一系列的经济业务事项,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所以说,对科研生产活动的管理将贯穿于研究所科研生产等业务活动全过程,这些业务管理上出问题,就会影响研究所的战略发展。
一、业务活动管理
业务是指在单位内部发生的,具有经济影响的各类事项,具体而言,就是在单位经营活动中能够以货币方式计量、反映资产、权益等债权债务变化的经济活动。研究所的业务管理是以科研活动为主的经济运营管理,包括财务收支、科技专项资金及货币资金;资产的租赁、投资、抵押、担保、出借等业务活动管理,以及各类经济纠纷、诉讼事项、业务外包等。涉及研究所资产财务、科研项目、物资采购、工程项目管理等各个环节,是研究所最基本的管理活动。
风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由于各种结果发生的不确定性而导致行为主体遭受损失的大小以及这种损失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在科研生产活动中,风险可以看作是在一定环境、一定时期内,在目标期望值的约束下,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可能发生的差值,风险是影响组织实现目标而带来的损失可能性。
二、风险识别
目前,研究所通过内部改革、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总资产、净资产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资产质量不断提高,资产结构优化,财务抗风险能力明显提高,综合实力有所提升。当然,经济来源的多元化、经济总量的大幅度提升,给研究所注入了活力,也增加了对业务活动管理的难度,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
1、决策管理经验不足。研究所领导大多是科研人员出身,一方面缺乏管理经验,对经济事项的管理经验不足,或决策过程过于草率。比如,在工作中主要涉及的经济合作、对外投资等决策,多数单位提供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没有经过尽职调查和科学论证。
2、内控制度存在缺陷。一是内控制度设计管理缺陷,研究所对资产控制环节的监管缺乏科学系统的、操作性强的制度。内部控制应当是全方位的,每一个管理者负有相应的责任,然而许多单位组织架构不合理,管理者身兼数职,决策与执行集于一身;缺乏各部门管理权限和管理范围、管理方式等方面的规定,尤其是在部门之间交叉的控制点上,造成控制漏洞或控制失效;二是内控制度执行存在缺陷。建立了监管制度的单位,在实际工作中也往往是管理的不监督,监督的不管理,缺乏严格的约束制衡机制,出现问题难以问责追究,致使少数人利用可乘之机违规操作,给单位造成比较大的经济损失。比如,内部审计部门平时几乎无所事事,只有在年终报表编制后进行走过程式的审计。
3、监督管理制度滞后。研究所面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监督管理的办法不多,没有及时进行跟踪并加以解决。比如,在科研经费使用、科技成果转化出让过程中,因监管疏忽导致截留贪污现象并不鲜见,研究所重科研轻管理、重投资轻回报、重产值轻利润的现象普遍存在,使得研究所违反财经法规现象和造成经济损失问题时有发生。
三、风险分析
1、管理风险。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难以实现发展战略。如,研究所对外投资、大额资金支出借贷等重大项目的确定,不经科学论证、不按规定报批或决策过程未留痕迹等,就存在决策失误的可能,或对将来工作造成影响,造成棘手问题遗留,善后处理时所涉及的人力、物力及经济上的损失和浪费难以估量。
2、制度风险。制度风险是指内控制度未能防止风险发生的因素,就是制度与风险之间的差异。即在经济事项管理工作中没有发现应该存在的风险因素造成制度缺位。如,缺乏完善的责任制、各个岗位职责与责任追究制,没有及时更新制度等,内控管理就容易出现“真空地带”,就会造成制约机制功能弱化。
3、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经济损失。由于决策失误或失职渎职、管理漏洞可能造成经济损失,比如对外合作产生的经济纠纷、经济赔偿、银行借贷过大以及违反财经纪律被处罚等,从而影响单位正常的财务支付。
4、腐败风险。党政权力过于集中,只要存在权力与行为随意性相结合,就有可能滋生腐败,特别是当缺乏应有的控制系统和责任感的工作环境时,问题更为严重。如果决策程序不到位,单位控制管理缺失,导致部门违规操作风险,就不能将违规违纪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如果对违规违纪行为处罚不严,或不按制度办事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就会助长职工所作所为的随意性,产生作弊行为,从而影响研究所发展。
5、诚信道德风险。国家对项目牵头单位、课题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等在专项经费管理方面的信誉度进行评价和记录。对于不按规定管理和使用专项经费的单位,对于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专项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可能被列入黑名单,就存在停拨或返回经费、通报批评、终止项目、取消申请国家科研项目资格等后续情形。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将极大地影响研究所的声誉。
6、责任风险。当管理责任体系不健全,责任、权力、权利、约定的经济指标不明确时,高层管理者的责任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如,研究所为争取更多资源,借用研究所名义申报政府项目,研究所提取了到位经费的少量管理费后全部转出,以达到骗取科研经费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研究所领导者就面临决策责任、管理责任、效益责任、法律责任的风险。
四、风险控制
要使研究所持续发展,合理保证实现其战略发展目标,必须建立有效的机制,将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
1、明确责任。领导层要充分认识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要强化自上而下的逐级授权制度的建设,按照目标管理方式,明确各层级领导责任,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
2、完善科学决策。研究所的决策包括战略决策、管理决策、发展决策等,决策者把握好民主与科学决策,对于划清责任、规避风险、提高效益至关重要。如,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领导议事规则、项目科学论证制度、所务公开制度、职代会条例等。
3、健全内控管理机制。研究所建立和完善内控管理机制,既是领导干部在任职中应尽的经济责任,也是领导干部有效履行经济事项管理责任的基础和研究所良好管理效果的机制保障;也可以说,完善的内控管理机制是履行经济事项管理责任取得成效的能力支持。
4、强化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控控制的有效性,对于发现的内部管制缺陷及时加以改进,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是基于其他参与者风险管理基础上的再监督,它以确定既定的程序是否贯彻、制定的标准是否遵循、资源利用是否合理有效,以及单位的目标是否达到,及时发现并有效控制和防范显现的、潜在的各类风险为目标。因此,在研究所的科研生产等业务活动管理工作中,应充分运用好内部审计部门进行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把监督情况形成书面报告,通过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确保发现的重要问题能及时送达到所级领导。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