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05期/文化/教育/正文

发布时间

2010/11/2

作者

□文/秦红梅

浏览次数

1971 次

“现代私塾”缘何兴起
  提要 近年来,现代私塾频频出现在网络、报刊之上。笔者认为,“现代私塾”的兴起是教育多元化的体现,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性对待,以及对现代学校教育重新审视的结果。
关键词:现代私塾;学校教育;传统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2005年10月29日,苏州首家现代私塾——“菊斋私塾”正式开课。据悉,创办者创办私塾的主要目的是弘扬国学,培养儿童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私塾教学内容主要是经学、韵文、古乐、书画、茶道等。
  2006年11月29日教育部公布,根据新近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私塾”只要按程序申请获批就可以开办。这是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中国首次允许开办“私塾”。这是对传统教育体制的一种挑战,还是一次教育改革的全新尝试?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现代私塾”却为何能重新兴起,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一、现行学校教育受市场经济负面影响,呈现功利化倾向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现代学校教育也在逐步走向现代化;然而,教育既要服务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同时教育的发展也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现行学校教育受市场经济负面影响,呈现出一定的功利化倾向。
  (一)重智、轻德。“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知识雕琢未来”、“知识就是一切”,关于知识的口号俯拾皆是。在这里,我们强调的无非是智育。看一个推理式就比较清楚功利的所在了:智育——成绩——升学率——学校荣誉。那么,德育呢,丢了?人们都在埋怨现在的孩子自我中心严重,不懂孝道礼仪,就连教师们也常讲现在的学生不好教。但我们只是一味地在批判,却没有真正地问过“为什么”。古有经典名言:“德者,本也。才者,末也。”也就是说,德是第一位的,才固然重要,也要屈居第二。并且,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理念也强调了“德、智、体、美、劳”的顺序,很显然,德也是排第一。无论两者是否是一种巧合,但都说明,我国的先哲后贤们都很重视德育,只是在现行学校教育中没有贯彻实施好罢了。
  由此,现代私塾的兴起可以看作是对“德育”缺席的补充。正如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繆建东表示:“现在的学校教育在道德教育层面传播得较少,而私塾可以说是在德行教育方面的一个弥补。”此话当真?且听“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瑾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首先看一下教育内容,无一不是德育的影子,都是教学生怎样做人的。其次再考虑一下我国古代的经典教材,之所以为经典,就在于它能够经得起千年的大浪淘沙,在于它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更难能可贵的是,随着时间的冲洗能够不断焕发出新的智慧启迪从而历久弥新。最后,可以检查一下现代私塾的教育效果。知识的学习不在话下,单看德育层面。许多家长送孩子进私塾就是希望通过私塾“重德”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懂事一点,知礼一点,学会做人。其实现代私塾本身也是秉承这一理念的。比如,北京香堂孔子学校,就很重视德育,尤其是重视老师在这方面的引导作用。通过教化、帮厨、浇地和感恩等,让孩子们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懂得礼仪。
  (二)重理、轻文。在学校教育中,重理轻文现象十分普遍。先看一下在中学的情况。文科生少,理科生多,而且成绩突出者大多选择理科;文科老师少,理科老师多,而且资深老师大多分给理科;文科受重视少,理科受重视多,甚至某些学校直接将理科的人数和成绩作为升学率的预测标准,可怜的文科生早已被置于遗忘的角落。再看高等院校的情况:一是院校种类上,专门的理工院校又多又吃香,文科专业则被纳入综合性大学;二是专业设置上,理工专业门类济济、人才济济,而文科专业要么是少之又少,要么是门可罗雀。深入思考一下,又是功利在作怪。理工实用易出效果,工作好找又赚钱,因此无论你是否适合理工科,先加入再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听到这句口号,有人笑了,我沉默,估计文史哲政都哭了。的确,自然科学重要,很重要,但是任何一个健全的学制,一个健全的社会体系,一个健全的经济体制,都不是瘸着一条腿走路的。但在高考、考研中却还有这种说法:理跨文,此路自通,文跨理,绝对不通。除去学科知识和思维方式的阻碍,单就结果来看,理科生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文科生却挤在了一根独木桥上。那么,学校为文科生设置的学科和技能是否在方向上就存在失误呢?试问,人们难道真的不需要从哲学中汲取睿智吗?不需要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吗?不需要从文学中汲取语言美、韵律美和情感美吗?现代人急功近利又浮躁不安,却苦于寻觅不到一个宁静的港湾。其实,那个蕴含着无数人生哲理,生命暇趣及人世智慧的东西就被扔在身边的垃圾袋里……
  幸运的是,我们总算盼到了捡拾垃圾的鹤发童颜的老者——现代私塾!私塾,听起来是那么得遥远,遥远得不可捉摸。“现代”一词,又把它打扮得入时入理。无论如何,“文”这个可怜的孩子总算拥有一个赖以生存的家了。以菊斋私塾为例,开设的课程有《弟子规》、《三字经》、《赋礼》、《唐诗》等,古典文学知识较多。也许它的力量是微弱的,但它确实把“文”拉上了教学轨道。包括北京的香堂孔子学校,上海的孟母堂,同样重视古典文学的教授。这些现代私塾很清楚“理”的重要和“文”的必要,也很重视文科知识对个人的修养、思想、人格、处世诸方面的作用。当文科无法在学校教育中正常生存并发展时,也只能到现代私塾里寻求些许安慰了。
  (三)重两头、轻中间。虽然学校教育针对的是普通大众,是学生中的大多数,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是“重两头,轻中间”的局面。这有三句顺口溜:最好的学生是个宝,最差的学生惹不了,中间的学生是堆草。先看“宝”们,学习好,成绩好,为老师争光,为学校争光,种子选手,冲刺清华,老师们当然愿意对他们因材施教,真是宠爱有加。再看“惹不了”们,顽皮、捣蛋、没纪律,有时候越是强加约束,越是难以管教,而且他们还宣称:有压迫的地方就要有反抗。老师对他们也是小心谨慎,“因材对付”。最后看“草”们,由于是大班教学,很难兼顾到每个学生,所以因材施教,对他们而言只是一个神话。没办法,草们的基数太大了。不过队伍虽庞大,声势却很小,因为他们很普通,太普通了,普通到站在一起,只是一个升学率的模块。而且在老师眼里他们似乎也不需要关注,情绪稳定、成绩稳定,就连每天的言行举止都是复制,最重要的是,他们这个模块的升学率是相当稳定的。就这样,草们组成了一个整齐划一、四角稳固的小型草原,沉默的不为人注意的草原。其实老师也无奈,有谁能站在草原上去亲吻每一棵小草呢,而且亲吻的方式还要因“草”制宜——不可能!人人都感叹于中国孩子写作文,都喜欢写捡到钱包交给警察叔叔或者搀扶老奶奶过马路。就像当年喜欢写“昏黄的油灯下妈妈为我缝衣服”一样,每代人都写着属于自己这一代的同一件事,难道是巧合?恐怕是一种悲哀。在孩子身上,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希望看到他们的个性,独特的一面,结果总令人失望。但我们又在无形中亲手培育了这块样板草原,谁的错?样板草原正是我们未来社会的主体,造成这种局面不得不说是一个大问题。
  杜威强调小班教学,正如古代私塾的个别教育一样,都认识到了人与人的差异性,并力求解决差异性所带来的教育问题。效果最明显的就是北京香堂孔子学校,老师深刻认识到了不同的孩子所具有的不同的学习背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并按照他们的个人特点,为每个人设定了特别的学习程序,尤其在数学教学上,综合采用让学生停学、续学、读经典、读课外书等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又引发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可谓是双丰收。
  在小学阶段还有个普遍现象,教师充当了“父母的代理人”这一角色,小学生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教师,并且期望教师也像自己的父母一样爱护和理解他们,但当大多数孩子接受不到老师的针对性教学、辅导和关爱时,家长和孩子都会感到失落,而小班教学、个别指导的私塾教育自然会受到他们的欢迎。
  (四)重应试、轻素质。中国的学生最善于考试,从小考到大,中考、高考、公务员考、研究生考还有各种资格证书考。因此,我们也学会了猜题、押题,像赌博,更像买股票。事实上大家都知道,应试教育就是一种淘汰式的筛选教育,经过一层层的选拔,形成一个圆锥形的人才结构。这就涉及到了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自我国实行义务教育以来,教育机会的不均等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入学机会上。应试教育仅用成绩就为每个学生贴上了标签,划分了等级,也无情地淘汰了一大批梦想进入大学深造的莘莘学子。一考定终身,真的是震撼人心。此外,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学校教育盲目地追求升学率,过分重视必考知识和应考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其他方面。高分低能现象屡见不鲜,考啥教啥,学生完全成了学习机器、考试机器,难道这也适应了学校教育的“社会化大生产”?素质教育喊了几年了,也只是象征性地在课程设置中增添一些绘画、音乐、舞蹈课而已。
  反过来看一下现代私塾教育,比较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菊斋私塾的主讲先生张志义介绍,他们的教学目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德、文、言、行,分别指道德操守、知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综合能力。不仅教学生知识,更教他们做人的原则和方式方法,包括礼仪、待物、处世、交际,等等。而且某些现代私塾还把家务劳动,农活也引入课堂。有让学生学做饭的,还有去浇黄瓜的。这就更扩展了私塾教育的内容,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重传授、轻情感。传授的知识、取得的成绩以及显而易见的升学率,都会成为量化指标呈现出来。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的情感却是无形的,难以量化比较的。因此,学校教育就很自然地选择前一种指标教学模式。一项涉及全国13个省的约1.5万名学生的分析报告显示,中学生每5个人中就有1个曾考虑过自杀,学习压力是自杀原因之一。学生觉得学习没意思,学校没意思,一切都没意思,由此还产生了灰色童谣,如“我要炸学校,校长不知道,一拉线,我就跑……”,学校都想炸掉,还谈什么对学校的情感,对学习的兴趣呢?厌学不是个小问题,它隐含着学生对学校、对学习、对教师、对一切学校的活动都持一种偏激的否定态度。这就是情感教育的缺失。学校单向的教学模式,填鸭式教育,把学生当作学习流水线上的机器,师生间互动沟通的缺乏,对理解尊重的忽视,都很深地伤害了学生。而且令学生产生了敌对情绪,没有形成正确的情感观。人们都在关心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却很少有人关心学生学得快不快乐。至于快乐教育法,某些人认真地研究和探讨过,但一遇到升学和成绩的问题就束手无策。倒不是因为快乐教学就学习效率低下,而是不能像学校教育那样立竿见影,更难以满足家长对子女“速成”的要求和学校、教师的评优。
  如何让学生爱学习、爱学校、爱教师,如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观,从而能够愉悦、自由、积极地投入生活、投入学习,投入学习和教师的怀抱,这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上外静安小学校长陈小文指出:“私塾孩子在取得好成绩的同时,竟然都学得很快乐——每天睡到自然醒,既学习课本知识,又培养兴趣。没有超负荷的课后作业,没有大大小小需要应付的考试,这让大家都羡慕不已。”的确如此,现代私塾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菊斋私塾讲《朱子劝学》一文,说到珍惜时间,就把学生带到院子里,以梧桐叶的春发秋落来比喻时间的短暂和宝贵,而且又以落叶化作春泥为喻来说明做人要做有用的人。这样以来,学生兴趣高,积极性高,又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中领悟到了惜时及做有用之人的道理。可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是很重要的,积极愉悦的态度,对教师、学习的良好情愫,都对教学的正常有效进行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情感的作用是持续的、内在的、经久不变的,所以我们就更应该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
  二、传统民族文化受到严峻挑战
  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几乎颠覆了所有的封建文化。后来,国家和政府虽然主张恢复了一些精华部分,但传统民族文化的丧失还是很严重的。看一下我们的周边生活,人人知道肯德基、麦当劳、沃尔玛和NBA,却没见过中国的阿福,不知道中国的唐宋八大家。人人都喜欢西方的摇滚乐、牛仔裤和街舞,却不懂得欣赏中国的琴瑟之音,汉服、唐装、旗袍和民族舞。西方掀起汉语热,我们却对国语相当冷漠,反而从牙牙学语之时就念ABC,究竟自己的汉语拼音怎样,汉字书写怎样,遣词造句用语又怎样?随着西化的严重,民族认同感下降,国学沦丧,传统文化真的“黄鹤一去不复返”了。那我们还有资格称自己是中华民族吗?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需要一张明确的身份证,告诉全世界我们是中国人。任何一个民族,要想生生不息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传统、自己的民族特色。看韩国、日本,同样是二战后快速崛起的两个发达国家,也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留了自己独特的传统民族文化。比如,看到韩服,听到他们尊儒尚孔明礼知义的言行举止,就知道是韩国人,没有其他理由,就因为那是他们的特色。而我们面对祖宗留下的宝贵传统民族文化资源,却不屑一顾,这才是真正的不肖子孙。人人都以顺畅阅读英语报刊为荣,都以通晓多国语言为荣,都以读过多少外国名著为荣,很不客气地问一句,读过《红楼梦》吗,懂得《论语》吗,读得通《世说新语》吗?再自豪地问一句,世界上有哪个国家的语言比我们的汉语博大精深。
  其实,日韩不仅重视本土文化,而且还重视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消化,从而令自己的民族文化常新而富有生命力。如我国的传统故事《花木兰》,代父从军,很有教育意义。防不胜防,日本来了,悄悄带走我们的文化资源,把我们中国的《花木兰》改装成了日本的动画片……这是相当值得我们沉思的一件事。
  “弘扬国学”,这几乎是每个现代私塾的教学目的之一,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又是他们的渴望。当社会大众被西化风吹昏了头脑时,所幸还有这批人在奔走呼号着弘扬国学,传承文明。菊斋私塾、孟母堂、香堂孔子学校等等,还有日益增多的童学馆,都把古典文化纳入课堂教学,以此用来教化培育学生的德智礼仪。某些私塾直接穿汉服或其他古代装束,挂孔子像,置矮凳桌椅,营造出古代私塾的环境,也让学生形成了一种对民族服饰、古代教学的初步认识。这些做法本身就是在宣扬民族特色,文化特色。虽然国学的复兴不是依靠这些现代私塾就可以完成的,但它的确让我们意识到了传统民族文化的丧失、这种丧失的危险性,以及传承民族文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暂且不管现代私塾究竟能走多远,究竟能够引起公众多大的注意,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最起码,“星星之火,可以点灯”吧?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这盏灯。
  孟母堂已经被叫停了,而兰州一所同样是全日制、同样以“读经”为特色的“大方经典”私塾却没有受到任何的干扰,并且从全国范围来看,北京、江西、湖南、湖北、河南、重庆、江西、江苏、上海、深圳、沈阳等地都出现了现代私塾的影子。黑格尔说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现代私塾的兴起与学校教育的若干问题和传统民族文化所受到的冲击有着深层的必然联系。罗素也曾说:“参差多态是幸福的本源”。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一面镜子,以及作为弘扬国学、传承文明的一种教学机构的现代私塾,在教育多元化的今天,为教育的“幸福”吹来了一股别样之风。

  (作者单位:黄山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2006.5.7.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19430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