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高职院校后勤作为重要的服务保障部门,运营状况的优劣直接影响学校的稳定发展。本文在总结高职院校后勤工作特性的基础上,分析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后勤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后勤运营;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古语道:“兵马不动,粮草先行。年年防歉,夜夜防贼。”意指作战时兵马还没出动,军用粮草的运输要先行一步。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后勤工作的好坏是战争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同理,我们不难理解后勤工作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后勤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其他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后勤工作一步不到位,好多事情将无法正常开展,没有后勤工作的大力支持,很多工作将不能顺利完成。
一、高职院校后勤工作的特性
(一)学校后勤工作的基础性和保障性。对学校来说,后勤保障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能。除了显而易见的物质保障作用之外,通过后勤工作人员的良好服务和热忱的工作态度,也为师生提供了无形的情感保障。因此,学校后勤工作是办好一所学校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和保障工作。
(二)学校后勤工作的服务性与安全性。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后勤人员应以优质的服务、热忱的态度、良好的形象、规范的工作来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素质教育。在服务上不能满足于“饭菜香、电灯亮”,要提高服务质量,后勤部门应当定期对学校的房舍、廊柱等进行检查;学校的水、电、气、炉等由专人负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杜绝事故发生;除此之外,还要注意饮食饮水卫生,谨防食物中毒,注意流行病、传染病的防治。此外,要加强对后勤人员安全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后勤人员对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如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掌握紧急救助方法等,使师生感到置身学校,处处安全放心。
(三)后勤工作的管理性与教育性。学校后勤是为学校教育服务的。正是由于学校是一个教育部门,它的中心任务在于“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而“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就是学校后勤管理教育功能的具体表现。即后勤管理工作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教育的过程,要尽力“感化新一代”。如果说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树立教育观点,那么后勤工作树立教育观点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后勤工作很容易被人认为仅仅是跟钱、物打交道的工作,见物不见人。我们不能仅从现象上看问题,学校的全部管理活动,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后勤管理也不例外。我们必须具有见物见人,管理育人的素质和能力,自觉担负起教育学生的责任。后勤人员是一个不站讲台的老师,应以自身的行动来影响和教育学生,应充分利用和学生接触的机会进行爱校教育、劳动教育、爱护公共财物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等等。
二、高职院校后勤运营现状分析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后勤管理处作为学院的行政机构,下设处长办公室、经营管理科、物业管理科、基建办、资产科、水电科和卫生所,负责学院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学校后勤部门,我院一直走稳定求发展的路线,在多年的辛苦经营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进步,为学校的稳定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和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但是,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后勤管理模式中一些滞后的现象日益暴露出来,甚至影响了后勤的进步和学校的发展。
(一)对口专业人才缺乏,管理质量大打折扣。后勤工作琐碎繁杂、名目繁多,其中很多工作需要具有专业的知识背景。目前,后勤管理处包括聘用职工和正式职工共计33人,其中正式在编人员15人,人事代理1人,聘用人员16人,临时工1人。就专业对口率来讲,除了水电科有3位职工出身于电器专业、卫生所6位职工相对专业对口之外,其他24位职工都可以说是半路出家,专业对口率仅为27.3%。可见,对口专业人才奇缺,这样容易造成管理上“外行管内行”的现象,其管理质量无疑会大打折扣。
(二)培训学习机会较少,管理水平难上台阶。由于专业对口率较低,业务培训和学习应该得以加强,以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以物业管理科为例,目前物业管理科共有3位职工,1位是高等教育学硕士专业背景、1位是日语专业背景、1位是高中毕业,无专业背景,对于这样的学科背景从事物业管理工作,如果要提高管理水平,必须加强员工的再学习和培训。然而,由于终日忙于物业管理的繁杂琐事,3人中除1人在2008年暑假参加绿化工培训外,没有参加过其他任何的学习和培训。半路出家的工作人员凭借微薄的经验管理,其水平、效果、效率难以有很大的起色。
(三)设施陈旧老化严重,运营压力日益加重。高职院校的一个普遍特点是硬件先天不足,生活设施、教学设施、办公设施严重老化。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和招生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展,专业设置逐年增加,招生人数也不断增多,加之教学手段的更新、师生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后勤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后勤服务工作面临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后勤各部门和很多设施普遍都在超负荷运转,包袱沉重,压力很大。
(四)管理运营模式单一,发展形势愈加严峻。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自2002年升格为高职院校以来,没有成立后勤服务公司,一直保持传统意义上的后勤管理处。后勤运营模式一直采用完全的社会化服务模式,很多事项统一采用对外承包,交由外来公司经营,学院后勤负责监督管理。这样,适度减轻了学院后勤的压力,但长久下来,后勤依赖心理逐步增强,自主经营能力将日渐减弱。一旦承包单位提出不合理、甚至过高要求时,学校后勤将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甚至要听从对方的任意摆布。
三、改革创新是高职院校后勤发展的硬道理
纵观历史发展长河,“改革与发展”始终是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的主题。没有改革与发展,各项事业如同一汪死水,将停滞不前。在竞争日益加剧的当今社会,没有发展就等于退步,可见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性。由此,不难理解,高校后勤事业也应遵循这一发展规律,励精图治、锐意改革,一心一意谋发展,千方百计求进步,迎合高校健康发展和社会市场发展的多元需求。针对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后勤运营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后勤管理运营的整体态势,在此对后勤运营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一)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表明,国家要发展,要强盛,靠的是自己。1840年鸦片战争,帝国主义敲开了中国的大门,懦弱的清朝政府不求进取,一味地割地求饶、委曲求全,最终导致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逐渐落后并受制于资本主义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力日渐昌盛,人民生活日益得到改善和提高,原因在哪里?仔细想来,还不是锐意改革的结果。同理,我们学校的后勤大门也已经被社会上的企业进入,并大有包揽吞并的趋势。一旦为了当前暂时的稳定,放弃大胆的革新进取,久而久之,学校将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渐走入死胡同,发展脚步迟缓,甚至落入淘汰的境地。与其将命运放在别人手中掌控,不如握在自己手中主宰。
(二)“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相对来说,目前我院的经济状况不是很宽裕,即所谓的“穷”。要想发展,必须求“变”,即改革,甚至是多方面(横向)、多层面(纵向)大胆深入的改革。也只有通过变革,才能寻找到“通”的路径,谋求“久”的发展,营造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工作氛围,实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局面,是为“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三)改革要因史、因实、因时、因事、因市而变
1、因史。后勤改革要依据学院的发展历史,尤其要审视后勤的发展历史。我院升格为高职院校以来,截至目前已经有近8年多的高等院校发展历史,但由于大部分的领导、员工都是中专学校的“元老”,早已习惯了几十年小中专的管理模式和教学以及生活习惯,这种路径依赖的惯性心理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很大的改变。作为学院的一个组成部分,后勤部门的管理方式和员工意识,同样没有大的改观。在这样的心理环境和背景下,改革务必要审时度势,权衡利弊。
2、因实。根据学院的实际发展态势以及后勤运营的现实状况,仔细分析各方面的具体因素,包括学院的人力、物业、财力等宏观环境,同时还要详细分析后勤部门内部专业人员规模是否具备,员工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是否适合等微观层面的因素。
3、因时。改革的实施要看是否时机成熟,根据具体形势的发展,因势利导。针对形势发展的需要,锐意改革,而不能保守残缺。时机既包括学校发展的机遇、市场经济的需求,同时也包括领导和员工的意识状态。
4、因事。改革并不意味着全面的改革,不同事项可以采取不同形式,不一定必须采用一种固定的模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形成后勤社会化模式的多元化。
5、因市。高校后勤与市场接触密切,因此不能闭门造车,要面向市场,根据市场规律办事,按照市场发展需求调整后勤管理与运营模式。
(四)从经验管理向专业化管理转变。当前,学校后勤人员中专业对口率很低,绝大部分人员是“半路出家”,或接受过简单的培训就直接从事管理工作,难免会出现“外行管内行”现象,导致管理质量低下,甚至有时出现让乙方“牵着鼻子走”的局面。鉴于此,我院务必要抓紧后勤队伍专业化建设,尽快提高专业人员的管理质量和水平。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提高后勤队伍专业化水平:引进对口专业人员;通过购买专业书籍、报刊、杂志、碟片等开展自学,邀请专业人士到学校对职工进行业务知识培训,邀请相关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内部人员指导、培训;聘请校外相关行业技术专家做兼职技术指导员;加强校际对口的业务知识交流。注重交流学习的实效性,重要的是要领会别人的某些精神实质。众所周知,蜜蜂采花,酿出来的是蜜;蚕吃的是桑叶,吐出来的是丝;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我们出去学习的内容不是照搬回来套用,而是要领会人家的精神实质,加以改革创新。比如,后勤处2009年底到华西村参观学习,可以说,华西的一套在我们学校不一定适应,但我们要学的是老书记不折不挠的艰苦创业和改革创新精神。把这种宝贵精神财富带回来,运用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去,这才是学习的真正目的。
(五)领导的能力与气度。领导既应该是一个“麻烦的解决者”,能够顺利解决学校内外产生的一些麻烦之事,同时也应该是一个“麻烦的制造者”,因为学校的每一项改革都是某些教职员工习惯性心理或行为的改变,难免会给他们带来适应性的麻烦。领导就是这样一边解决麻烦、一边制造麻烦,解决麻烦是为了稳定学校,制造麻烦是为了发展学校,从而不断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六)认定目标,勇往直前。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事物总是在矛盾中向前发展的,任何事业的成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不经历风雨,就不要渴望享受雨后的彩虹。学校的发展,后勤的改革同样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甚至是布满荆棘,充满风险,但只要树立信心,认定目标,勇敢地走下去,相信成功只是早晚的事情。
(七)提高后勤管理水平。后勤工作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管理要重在“理”,而不是强压式的“管”。后勤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服务学、公共关系学等多门学科,客观上要求运用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管理,而且需要各方面的密切协作和大力支持。所以,要在尊重科学知识、推崇科学技术的氛围下打造现代后勤工作,积极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开展各种后勤课题研究,进一步改进管理模式和方法,充分调动后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从而建立起管理科学、工作协调、运转有效的后勤工作体系。
(八)开展后勤文化建设。后勤工作非常辛苦,要充分挖掘可能的机会和条件,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后勤文化活动,包括技能比赛、体育竞赛等,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创造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努力开创后勤工作新局面。
(作者单位: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