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08期/管理/制度/正文

发布时间

2011/1/3

作者

□文/陈 果

浏览次数

629 次

浅析事业单位资产管理
  提要 事业单位的各种资产是保障社会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生活中,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进行分析与探讨非常重要。
  关键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新思考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事业单位的各种资产是保障社会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事业单位资产总量不断增加,管好、用好事业资产,提高事业资产综合使用效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笔者认为,现实生活中,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进行分析与探讨非常重要。
  一、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一)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意识淡薄。事业单位的资产数额庞大,种类繁多,许多设备价格昂贵,资产的管理责任重大。但长期以来,不少单位的领导对资产管理工作意识淡薄,认为资产管理工作无所谓,做好做坏一个样。因为不少事业单位资产依靠财政投资,不计成本,不提折旧,管理体制上又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和投资效益评估机制,不少单位只关心对本部门的新购设备投资有多少,而对设备购入后的使用、维护、保养却很少关心,损坏和丢失无人追究,普遍存在“重资产购置,忽视资产管理”的现象,造成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现象,大大降低了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事业单位资产产权不清。虽然组织过多次大规模的清产核资,但仍出现前清后乱的现象,管住了存量、未管住增量,以致分布在资产使用间接人资产总量是多少、在用资产有多少、可调配闲置资产有多少、资产的结构情况、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限不能一目了然,无法为资产配置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就资产使用单位而言,主观上存在“重购轻管”的思想,不及时登记盘点新增和减少的资产,不能准确地在账面反映资产变动情况,造成家底不清;客观上有些资产难以掌握其变化情况。
  (三)事业单位资产处置上的随意性。由于不少单位的领导对资产管理工作意识淡薄,对资产的管理认识不到位,资产处置上就很有可能表现为随意性。笔者经过对一些单位的调查,事业单位资产处置上的随意性主要表现为一些单位擅自出让固定资产:一是未经批准,越权处置;二是未经评估,价值偏低;三是未经拍卖,内部交易;四是坐收坐支,逃避监督。这些违规处置方式,不可避免地造成国有资产的直接流失,甚至成为引发腐败的温床。
  (四)缺少科学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监督管理力度不够。笔者认为,不少事业单位缺少科学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监督管理力度不够。由于资产管理方面的法规制度不健全,加之资产管理机构改革调整等原因,对事业单位资产的监管也逐步弱化,导致资产管理不规范。一是基础工作不规范,没有实行责任制,实物管理混乱,国有资产存在流失现象;二是资产购买、验收、使用手续不完备,“公购私用”现象突出,个别工作人员以工作名义长期占用或借用单位购买的贵重物品(车辆、相机、电脑等)和办公用具等低值易耗品;三是无形资产的流失。大多数单位没有对所拥有的商誉、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进行评估,没有进行入账处理,低价转让或无偿使用的现象时有发生;四是一些单位不经批准,不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擅自低价出售和处置国有资产。
  (五)会计核算不利于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事业单位的日常活动,必然引起固定资产的损耗。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提取的修购基金专门用于单位固定资产的修购或购置,修购基金是按照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并在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中的维修费和更新改造费中列支后转入的以及固定资产变价收入形成的。但是,事业单位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多少与单位固定资产的损耗之间不存在比例关系,所以按照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的修购基金,也不能如实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损耗程度。目前,有些事业单位是按照企业的固定资产单位价值来核算的,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像电话机、简易木器具等办公设施,这类物品的价值只能是越来越低,且这类物品易损易坏,更换比较频繁,且核算的工作量较大。故笔者认为,最好能适当提高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单位价值标准,同时增设“低值易耗品”科目进行核算。如果一次性购进批量的这类物品,可在一定期限内分次摊销;如果零星购进这类物品时,可直接列支。这样也更有利于事业单位的实物资产管理。
  二、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新思考
  (一)提高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意识,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一要充分认识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克服“重钱轻物”的思想,加大国有资产管理政策法规宣传力度,增强国有资产管理意识;二要搞好清产核资、产权界定和产权登记等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摸清财物“家底”;三要加强国有资产的会计核算,健全国有资产财务账目,做到账、卡、物、证、表相统一;四要制定资产配置标准和相关的费用定额,促进存量资产的整合、调剂与共享共用,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二)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资产管理体制。首先,各级事业单位应建立与完善资产管理机构,明确管理人员,做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其次,各单位应进一步明确资产管理责任,建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新体系,理顺管理体制,健全相关法规,规范管理职能,形成科学、合理、优化、公正、高效的资产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划分各管理环节的职责和工作范围,逐步建立起高效运作的资产管理框架,真正体现管钱、管账、管物相统一。同时,借鉴经营性资产的成本与效益原则,按照“国有资产资本化,存量资产货币化,资产运作市场化,最终实现国有资产效益最大化”要求,建立起“产权集中、配置合理、处置规范、收益统管”的国有资产管理运行新机制。在保证完成本单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积极合理地从事经营活动,充分挖掘资产潜力、盘活资产存量、拓宽融资渠道。
  (三)进一步落实资产清查制度,防止资产流失。各使用部门的资产处在一个动态的过程,无论是从资产的数量,还是从价值总量看,总是在不断地增减变化。为了掌握资产的结构、数量、质量和管理现状,必须有一套完备的资产清查制度,否则,“家底”不清,情况不明,管理就会失去基础。因此,要建立完备的资产清查制度,把清产核资工作作为经常性的自查工作、作为日常业务的一部分加以运用,使清产核资工作步入制度化、经常化轨道,做到“家底”常清、情况常明,有效防止资产管理上的前清后乱。一是要建立定期清查制。至少每年年终要对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核对,摸清“家底”,对盘盈盘亏的资产,要找出原因,分清责任,按现行规定及时处理;对资产结构和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盘活存量资产,防止积压闲置,做到物尽其能,物尽其效;二是建立重点抽查制。资产管理部门要会同财务处依据会计核算资料,对资产使用部门进行重点抽查核对,做到账、卡、物相符;三是建立离任核查制。单位领导或资产管理人员离任时,要组织核查,办理资产移交和监交手续,确保人走账清,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四)严肃纪律,加大监察力度。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对事业资产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事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财政部门要加大对事业资产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审计部门要把事业资产管理作为年度审计和离任审计的重要内容,监察部门要加大对这项工作的监察力度。对违犯事业资产管理规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单位和个人,要严格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作者单位:南阳电视台)

主要参考文献:
[1]方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透视及对策研究.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
[2]刘方.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迫切性.辽宁经济,2005.6.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65845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