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08期/文化/教育/正文

发布时间

2011/1/3

作者

□文/王鑫宏 赵振鹏

浏览次数

764 次

论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提要 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是民办高校应该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当前,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在师德方面还有一些亟须改善的方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既有社会的因素也有民办高校和教师个人的因素。民办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导向、培训、评价、激励及监督等五大机制来开展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
  关键词: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品质。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近几年,随着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事业,高校招生规模不断在扩大,高校教师队伍也在快速膨胀,每年有大批青年教师走上讲坛,担负起高校教学管理任务。这种状况在民办高校更为突出。据统计,35岁以下青年教师在民办高校教师队伍中的比重多在半数以上,有的学校或学院青年教师已占到80%左右。青年教师日益成为民办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主力军,青年教师关系着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着高等教育的神圣使命,因此如何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应该成为当前民办高校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民办高校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1、促进民办高校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带动校风学风建设、促进优良校风学风形成的关键,而有了良好的校风学风,才能促进高校又快又好地发展。青年教师是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主体,是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力量。青年教师的师德决定着民办高校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
  2、履行高等教育神圣职责的必然选择。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在民办高校,这些与学生年龄相仿、思想活跃的青年专职教师很容易成为大学生们效仿的对象,他们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道德情操、人格魅力、学识学风等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青年教师的师德不仅关系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问题,而且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3、促使青年教师健康发展的必经途径。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使自己明确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增强工作责任感。如果一个青年教师不注意自己的师德修养、不积极进取,就难以树立起为人师表的崇高形象,难以成为合格的高等教育者,更不可能促进社会整体精神面貌的变化,就有可能被学校和社会淘汰。
  二、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
  当前,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总体来说是健康的,但还是有一些青年教师在师德上存在一些不足。
  1、政治素质不高。民办高校中,一些青年教师没有系统接受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没有系统学习过高等教育理论,缺乏师德的基本知识和严格的职业训练。他们所掌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并没有内化成坚定的信念,没有形成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政治上还很不成熟。甚至少数青年教师存在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价值评价标准上呈一定弹性,是非观念模糊。
  2、职业认同不足。部分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没有把自己看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是把教育工作看作自己的一种谋生手段。因此,有的教师不潜心于对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方法的研究与创新,存在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等现象;有的教师工作敷衍了事,备课不充分,上课照本宣科,只注重课时数量,不注重教学质量;有的教师思想不稳定,热衷于跳槽或搞兼职,将个人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教学之外,忽略了本职工作。
  3、育人意识淡化。一些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满足于课堂教学,只顾完成教学任务,只注重传授知识,而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甚关心,片面地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没有把育人作为应尽的责任。由于教师与学生交流时间少,很难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他们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也就不能有的放矢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4、科研意识不足。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缺乏科研意识,很多青年教师忙于上课而无暇顾及科研,也有一些青年教师认识不到科研的重要性,不会主动去做科研与教研,搞科研往往成了晋升职称时的被动选择。而在搞科研时也存在一些青年教师学风浮躁、急功近利,态度不严谨,伪造数据,抄袭剽窃,甚至以钱物或其他方式换取他人学术成果等现象。
  5、师表意识淡薄。部分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师表意识淡薄,缺乏自尊、自重、自爱精神,难以起到表率作用;有的教师自由散漫,迟到早退,仪表不整,举止粗俗;有的教师接受学生宴请和贵重礼品,考试时送“感情分”、“礼物分”;有的教师文人相轻,在学生面前有意无意地贬损其他教师;还有的教师利用课堂发泄对社会的不满情绪,不注意自己言行对学生的影响等。
  三、影响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原因
  1、社会因素。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与转型期,面临市场经济大潮和中西方文化撞击。许多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冲击,整个社会的道德出现许多新变化,使人们产生种种迷茫和困惑;社会上一些不健康、不文明、不道德的风气也在冲击着高校校园;使得教师的传统价值观受到挑战,日益多元化,甚至滋生了一些不良倾向。
  2、学校因素。师德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学校要有规范科学的管理体系。但在民办高校中,有的学校往往只注重硬件的建设,对师德建设重视不够。
  (1)培训机制不健全。当前,很多民办高校处于规模扩张期,对教师只重利用、不重培养,其中也包括师德素养。这种态度使民办高校在师德培训上大多流于形式。如,在青年教师培训上,过多强调的是对学校的忠诚度,忽略了对其进行教师师德方面的培训。也有些院校,虽然也有一定的师德建设规章制度,但大多脱离现实,或者操作困难。
  (2)评价机制不科学。目前,许多民办高校在师德评价方面还流于形式,内容比较空泛。师德未能真正成为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教师在晋升职称、工资调整时,学校多是凭借其科研成果、课时数等硬件,而对其职业道德则科学量化要求,在这种导向下,势必造成青年教师师德观念淡薄。
  (3)激励机制不明确。当前,一些民办高校缺乏对青年教师的激励措施。由于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特点,高职称、高水平的教师都是从其他高校退休下来的老教师,而青年教师职称低、教学科研能力整体较薄弱,所以在校内的各种先进评选中,如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德育标兵等,青年教师很难有所收获,这种激励格局很难给青年教师带来激励作用。
  (4)保障机制不完善。由于当前一些国家政策的限制,民办高校教师教职工待遇方面都落后于公办院校,尤其是青年教师,他们的资历较浅,工资水平相对较低,经济压力大,社会认同度低。而一些民办高校把教师自我提高的需求误以为增加了办学成本,为了减少投入,未能体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基本承诺.尤其是最重要的“事业留人”未起作用,造成部分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始终抱着“打工心态”和“过客心理”,这都不利于青年教师师德素质的提高。
  3、个人因素。除了社会大环境和民办高校内部环境等因素对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有一定的影响外,另一重要方面就是教师自身的原因。民办高校的青年教师,对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的自觉性不足,不能从自己所担负的特殊历史责任认识加强师德修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体会到教师的神圣感、光荣感和责任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加之,当前民办高校教师与其他行业人员和公办院校教师在社会地位与物质待遇的强烈反差带来的心理失衡,都使青年教师忽略了自身师德的修养。
  四、加强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措施
  1、建立正确的导向机制。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首先要建立正确的导向机制,这种导向机制包含两方面:一是政策导向机制。民办高校应建立和完善促进师德建设的规章制度,通过规章制度的导向促进学校教学管理改革、科研管理改革、分配制度改革等,以形成有利于教书育人、端正学术风气、规范学术行为的制度环境和良好氛围;二是社会舆论导向机制。民办高校应通过各种方法呼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改变对民办高校的歧视,进一步大力宣传民办高校的社会地位和历史功绩,展现民办高校教师的风貌,以此增强广大民办高校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教书育人和为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尽职尽力的热情,促进良好师德师风和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2、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师德培训是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环节,民办高校应转换观念,摒弃为节省办学成本而忽略教师培训的错误观念。民办高校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内容,首先要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民办高校要指导和要求青年教师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使其内化为自身的基本素质。其次是培训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民办高校要培养青年教师具备正确的职业理想和高尚职业道德。再次是对培训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引导青年教师走教学科研相结合的职业发展道路。这些内容必须通过一定形式的培训来进行,民办高校可以采取以下的培训形式:首先,搞好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把好入口关。民办高校对新进青年教师开展包括师德培训在内的岗前培训,并严格考核,把是否熟悉和掌握师德理论作为上岗的重要依据,比如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领航者——黄河科技学院,每一年都对新聘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其中对青年教师进行“黄科大精神”的培训是一个亮点,“开拓、拼搏、实干、奉献”的“黄科大精神”对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其次建立教师岗位培训。民办高校应定期开展青年教师岗位培训,这种岗位培训即要求校内定期常规性的培训,还要一方面派送青年教师的优秀代表到校外取经;另一方面邀请校外专家到校对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指导,以帮助青年教师更新观念,明确师德要求,增强教师的职业责任感。
  3、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科学的评价机制对促进青年教师师德的不断完善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民办高校要以相关文件为依据,建立科学的师德考核体系。民办高校应在教师考核的过程中将师德考核指标具体化和量化,重点考核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育人效果,形成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考核过程要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并对考核结果进行公布,奖优惩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师德水平的提高。
  4、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民办高校要促进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还应制定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有效的教师师德激励机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重视情感激励机制。青年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在管理上更应注重情感激励。学校领导应尊重、理解、关心、信任青年教师,既要在政治上给予关心、生活上给予关怀,又要在工作中为他们提供机遇,使他们获得成就感。这样,才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才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高尚师德。二是要建立公平激励机制。高校青年教师作为“社会人”不但与本校的教师进行比较,同时也与其他行业进行比较。比较中所产生的不公平感会使一些青年教师情绪低落,一方面会影响工作积极性,影响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产生辞职、“跳槽”等行为,影响到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转和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因此,在高校管理中必须建立起分配标准公平、分配程序合理和竞争公平的公平激励机制。三是要建立榜样激励机制,民办高校可以通过评选先进模范典型的方法,对认真履行师德义务表现优秀的教师授予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德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进行表彰和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舆论激励氛围。
  5、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监督机制对教师的师德状况起着督促和制约作用,因此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师德要有良好的成效必须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健全的监督机制主要表现在:一是把师德建设纳入教师的考核体系,把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作为教师各种考核的必备条件,对师德方面出现问题的教师实施一定的惩戒措施;二是建立科学完备的师德档案,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职称评定、晋级、工资晋升、进修和评优等的首要参考,对师德评价不合格者,在教师职务评聘、晋升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三是构建师德建设监督体系,民办高校可以通过领导、教师、学生以及信息网络等渠道建立多层次的师德监督体系。通过领导和教师听课、教师互评、教研室评议、学生评议等,及时把握每位教师遵守师德规范的情况,并针对个别教师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
  总之,民办高校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紧迫性,笔者通过自身的理解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作者单位:黄河科技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窦锦伟.论我国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现状及对策[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9.4.
[2]刘智,邵小慧.对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几点思考[J].海口经济学院学报,2009.4.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24097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