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09期/经济/产业/正文

发布时间

2011/1/3

作者

□文/窦 乐1 李 刚2

浏览次数

865 次

辽宁自主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提要 本文从自主创新的相关法规、科技活动、科研机构与高校的自主创新能力、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等方面,对辽宁自主创新能力现状进行分析,为更好地建设创新型省份提供依据。
  关键词: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法规;科技活动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一、辽宁自主创新的相关法规不断完善
  目前,辽宁省技术创新政策体系已从单一的科技政策、经济政策向明确的技术创新政策转变,企业、科研院所以及个人的技术创新意识、动力、压力和能力明显加强,技术创新法规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区域创新系统建设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辽宁省技术创新政策在提高科研人员积极性、培养技术创新人才、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有关促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法律和规定,辽宁省制定了符合自身实际的促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政策,包括:《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办法》、《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工作奖奖励试行办法》、《辽宁省发明创造成果奖励办法》、《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辽宁省技术市场管理条例》、《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管理办法》、《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辽宁省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制度及有关部门职责分工问题的通知》、《辽宁省关于省属科研机构调整结构分流人才深化改革的实施方案》以及《关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有关财务税收问题的通知》等。
  从现行政策看,自主创新政策大多集中于应用研究、技术转移、工程化、生产、营销、技术扩散等领域,而基础研究和教育与培训方面的政策则比较少。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对自主创新的干预方式、干预对象和干预内容都在发生变化。在干预方式上,政府管理由过去的侧重行政指令手段向以提供服务和政策为主转变,由单纯“上项目”向“抓典型示范”转变;在基础研究中也引入竞争机制,更好地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在干预对象上,由主要面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向不同所有制、中小企业转变等。
  二、辽宁科技活动实现了量与质的提升
  辽宁省科技活动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表1)
  (一)科技活动人员数量逐年增长。辽宁科技活动人员数量由2005年的18.6万人增长到2008年的20.4万人,四年时间增长了1.8万人,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由2006年1.07%的增长率提高到2008年6.8%的增长率。在科技活动人员中,科学家以及工程师占绝大多数,而且所占比率不断增加。2005年科学家和工程师占科技活动人员的比率为66.1%,2008年这个比率达到72.5%。
  (二)科技经费筹集额逐年增长。科技经费筹集额绝对数值由2005年的217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363.4亿元,增长了67.5%。科技经费的主要来源是企业资金,占70%以上,企业资金对科技的投入近两年增长明显,年增长30%左右,2008年已经达到263.3亿元;其次是政府资金,大约占20%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2008年总额已达到78.4亿元;科技经费其他来源是金融机构贷款,数额相对较小,并且2006年后呈现出总额下降的趋势,2008年来自金融机构的贷款只占科技经费筹集总额的2.5%。
  (三)R&D经费支出逐年增加,基础研究领域投入比例较低。“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和“R&D经费支出”是一组国际通用的、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活动规模、科技投入强度以及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是国内外用于评价地区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根据表1我们可以看出,辽宁省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R&D)逐年增长,绝对数值由2005年的125.3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194.2亿元,增长了55%。但是这个数值只占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4,616.0亿元)的4.2%。这些经费支出主要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试验发展三个方面。其中,投入在试验发展领域的占到75%以上,且逐年增长;投入在应用研究的大约占到15%,比率较稳定;而投入在基础研究领域的较少,2008年只占R&D经费支出的2.6%。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R&D)占生产总值(GDP)比重为1.4%。
  (四)专利申请授权数逐年增加,发明专利的数量和质量不高。专利申请的类型主要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辽宁省近年来专利申请授权数逐年增长,相应的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数也在不断增长。2008年辽宁省的专利申请授权数超过1万。在专利申请中,主要是实用新型,占专利申请授权数70%以上;而发明专利数只占专利申请授权数15%左右,可见发明专利的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
  (五)科学研究开发机构数总体趋势不断上升。2005年辽宁省的科学研究开发机构数为1,294个,2008年达到1,363个,增加幅度为5.3%。尽管2006年有一个小幅下降,但总体趋势是不断上升的。
  (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总额大幅上升。2005年辽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总额仅为734.5亿元,经过三年的发展,2008年达到2,010.5亿元,平均每年增长幅度高达40%。
  三、辽宁科研机构与高校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科学研究和开发机构以及高等学校是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由于二者具有较高相似性,在此一并分析。(表2、表3)
  (一)科技活动人员总数稳中有升。科学研究和开发机构中的研究人员基本稳定在2万左右,科学家和工程师大约占到80%;高等学校的科技活动人员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2008年达到3.3万人,科学家和工程师大约占到约90%;高等学校的科技活动人员以及科学家与工程师的数量明显多于科学研究和开发机构中的研究人员以及科学家与工程师数。两类机构的科技活动人员占辽宁省科技活动人员总数的比例为25%左右,科学家和工程师占辽宁省总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的比例为30%左右。可见,这两类机构对辽宁省自主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二)科技经费筹集额逐年增长,来自政府和企业的资金较多。两类机构中科技经费筹集额都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由2005年到2008年大约都增长了50%左右,而且科学研究和开发机构的科技经费筹集额明显高于高等学校的科技经费筹集额。科学研究和开发机构的科技经费筹集额由2005年的26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41.6亿元,主要经费来源是政府资金占总数的60%左右,企业资金数额变化较大,大约占到20%~30%,政府资金和企业资金占经费筹集总额的81%~87%,而来源于金融机构贷款的数额极少,基本可以忽略;高等学校的科技经费筹集额由2005年的21.4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31.6亿元,主要经费来源是企业资金,占总数的55%左右,资金绝对数值逐年增长。政府资金数额占到37%左右,也呈现绝对数的逐年增加。企业资金和政府资金占高等院校筹资总额的91%~95%,而来源于金融机构的贷款基本没有。政府资金对两类机构的资金支持差异明显,对高等学校资金支持只占政府对科学研究和开发机构资金支持的50%左右,而科学研究和开发机构获得的企业资金支持也只占到高等院校所获企业资金支持的50%~65%。可见,高等学校与企业的联系相对比较密切,而科学研究和开发机构与政府的联系相对比较密切。两类机构的科研资金严重依赖政府与企业,自有资金严重不足。
  同时,这两类机构科技经费筹集总额大约占辽宁省总科技经费筹集额20%左右;两类机构获得的政府资金支持占辽宁省政府资金总额的50%;获得的企业资金支持占辽宁省企业资金总额的10%左右;从金融机构获得的资金支持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可见,与其他科研实体相比,辽宁省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与政府的合作较为密切,而与企业的联系比较疏散,即产学研结合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R&D)不断增长。两类机构的R&D总额都逐年增长,2008年科研机构R&D为16.9亿元,相对于2007年增长了28%,高等院校R&D明显高于科研机构为21.1亿元,相对于2007年增长了22%。R&D主要用于应用研究与实验发展,与省总体情况相似。在科研机构的R&D中,近几年应用研究与实验发展占R&D总额的70%以上(2006年除外,占58%),其中应用研究与试验发展的支出基本相当,没有明显变化趋势。在高等院校的R&D中,近几年应用研究与实验发展占R&D总额的80%以上,其中又以应用研究为主,约占60%左右(2008年除外,占46%)。此外,两类机构的R&D总额占辽宁省R&D总额的20%左右。
  四、辽宁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表4集中反映了辽宁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基本情况。(表4)
  (一)有科技活动的企业数量较少,但科研人员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有科技活动的企业数基本在300家左右,占全部企业的比重逐年减少,2008年只占22%;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研机构数逐年增加,2008年达到332个,相对于2007年增长了8%;科技活动人员基本处在10万人左右,占辽宁省科技活动人员的50%以上。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不断增长,由2005年(5.6万)占科技活动人员总数的56%增长到2008年(7.1万)的68%;科技机构科研人员占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总数的30%左右,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科技机构科研人员的60%以上。
  (二)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技经费筹资额不断增长,投入比较集中。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技经费筹资额,2008年达到242.3亿元,相对2007年增长了33%,增幅较大,可见大中型工业企业对科技的重视程度正在加强;科技经费的主要来源是企业资金,2007年、2008年都高达88%,政府资金以及金融机构贷款占比较小。虽然政府资金2008年只有20.9亿元,但增速较快,达33%以上;2008年辽宁省科技经费内部支出高达233.2亿元,开发新产品经费支出122.6亿元,占52.6%,大中型工业企业开发新产品积极性较高;科技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基本稳定在1.6%左右;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逐年增加,2007年为109.2亿元,相较2006年增加27.1%,2008年为129亿元,较2007增加18.1%;技术引进经费支出、消化吸收经费支出和购买国内技术支出逐年增加,其中技术引进经费支出2008年达到22.7亿元,消化吸收经费支出相对较少,最高的2008年也只有3.2亿元,增长较快的要数购买国内技术支出,2006年只有2.8亿元,2007年突增至12.2亿元,2008年达到20.3亿元。
  (作者单位:1.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2.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65833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