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09期/金融/投资/正文

发布时间

2011/1/3

作者

□文/刘媛媛 喻 青

浏览次数

1136 次

农村信贷风险评估与控制
  提要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银行业营业规模不断扩大,伴随而来的操作风险问题也愈发突出。银行业金融机构与生俱来的高风险特性,既为它带来了高盈利空间,也带来了管理者们提出的一个永恒的难题——在新形势下该如何防控和化解风险。本文以黑龙江省阿城市信用联社为背景,剖析农村信贷风险,并提出控制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消费信贷;风险;控制;一证通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金融资产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个人需求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信用消费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消费信贷最早产生于17世纪二十年代的英国,第二次大战以后西方的消费信贷发展迅速,20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信用卡的推出,消费信贷占个人消费的比例越发巨大。以美国为例,几乎每个家庭信用消费都占消费的1/3以上,而且绝对额也以大约每十年翻一番的速度增加,而法国家庭的信贷消费业已成为其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每年的消费贷款的增长速度都在3%以上。西方消费信贷的发展与成熟不仅表现在规模与数量上,在消费信贷的风险控制措施上也达到了相当的水平。
  我国的消费信贷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自1998年人民银行下发了《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以后,各商业银行纷纷开展消费信贷业务,1999~2004年短短5年的时间里,全国消费信贷余额从726.3亿元增长到16,093亿元,增长20多倍。2003年招商银行提出“2003年,中国信用卡元年”后,信用卡市场也进入了白热化的竞争状态。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目前正处于成长到高速发展时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消费信贷市场发展水平还比较低。2004年底,消费信贷总额占GDP总额的13%多一点,按流量的购买力计,当年新增的消费信贷只占全社会消费品销售额(包括住房销售)的9.72%,若剔除住房消费信贷和住房销售,只占消费品总额的3.37%,即可估计全社会还有90%以上的消费品是通过现收现付或储蓄购买。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之间为消费信贷发展最快的时期,那么从现在到2020年左右,中国正好处于这个时期。按国际经验显示,中国的消费信贷市场的潜在规模在十几万亿元人民币,目前开发的还不及5%,中国的消费信贷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这么巨大的购买力从何而来,据银监会统计,2007年末,中国有农户约2.3亿户,有贷款需求的农户有1.2亿户,其中,获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农户超过7,800万户,占全国农户的33.2%;农户贷款总额13,399亿元,占涉农贷款总额的21.9%。2002~2007年农户信贷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提供的各项贷款中所占的比重以每年2%左右的幅度递增,2007年达到了37.053%。这些数据足以说明,近些年来通过体制改革,全国农村居民整体消费水平普遍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追求逐渐加大,农民对消费信贷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共有9.112亿人口居住在农村。在当前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农村消费市场的活跃程度却远远低于城市消费市场,可见农村是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按照历史数据与当前的生活水品测算,我国农村居民每年将实现1,000亿元的最终消费。
  消费信贷的发展,必将伴随着信用风险的增加,过度的授信必然会带来风险控制的问题。美国2003年有超过162万人申请破产,超过其人口比例的5.58%。2003年末,韩国最大的信用卡公司,LG信用卡公司出现了几近破产风波震撼了整个亚洲的信用卡市场。2004年初,香港多家银行的报告说明,由于信用卡违约数量的上升,导致2003年下半年各银行都出现了巨额损失。2007年美国多家金融机构违约操作,降低信贷门槛而引发的次贷危机更是掀起了全球的金融海啸。由此可见,金融机构对消费信贷信用风险的分析与控制至关重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消费者信用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与之相适应将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已经形成二元经济结构,由于农村金融涉及面广、风险较高、政策性强、管理较难等特点,使得在开展农村消费信贷的过程中对信用风险的控制也具有其特殊性。我们知道,消费信贷的发展将对国民经济产生直接作用,我们农村的消费信贷市场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市场,虽然随着消费信贷的发展对于消费者信用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但是对于发展农村消费信贷的文献在国家提出发展新农村政策后也如雨后春笋大量增加,但对于发展农村消费信贷的同时不容忽视的信用风险问题的定量研究相比之下少之又少,有利的信用风险控制技术将在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合理配置资金上做出巨大的贡献。
  黑龙江省农村信用联社是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地方性金融机构,按照省政府的授权,承担对全省信用社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的职能,阿城信用联社是其下属机构。
  经调查,在阿城市,占有贷款需求60%以上的农民不是靠贷款发展,而是靠贷款维持生存。很多时候一个农户每年要贷款万元购买种子化肥,一年收入仅能还款,来年再借。没有融资渠道,就意味着他们简单的再生产链条可能断裂,甚至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能够借到钱,对于阿城市及其周边的农民来说,非常重要。近年来,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内的大多数商业银行已经渐渐退出农村地区。据了解,目前在黑龙江农村经济发展中,农信社逐渐成为支农老大。
  阿城市农信社面对的大都是分散的农户,与大额贷款相比,每笔业务的成本无形中更加高,收益更加少。农民们也逐渐认可了农信社。10年前农民借钱不愿意还,怕再借不来,认为反正都是国家的。现在,农民们成了最讲信用的群体。各级监管部门对农信社也有了重新认识和定位,在产品支持、中间业务开发等方面,都有了不小的进步。对于农民来说,农信社就是他们生存的希望。
  农村信用社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在管理体制和业务操作上,还存在着内部管理基础薄弱、员工素质尚待提高、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加之网点分布多、覆盖面广等诸多因素的存在,使其风险控制的难度也日趋加大。其中,在信贷方面的风险有:发放不具备主体资格的贷款、发放冒名贷款、发放贷款额度超过资本金比例等。通过对阿城市农村消费信贷研究,得出以下风险管理措施:
  1、向不具备主体资格的借款人发放贷款会出现债权无法落实、法律诉讼不予支持的问题。当借款人没有营业执照等证书、借款人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等情况。应严格按照规定对借款人主体资格进行审查,对企(事)业单位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申请贷款的必须到工商部门或主管机关调查工商注册登记及年检情况;对自然人申请贷款的要调查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核对法人代表和自然借款人身份证明。
  2、发放冒名贷款。发放冒名贷款可能导致债务悬空,使信贷资金形成风险。防范发放冒名贷款的措施有:坚持两名以上信贷人员进行贷前调查;严格审查借款人的身份证明和贷款用途的真实性;坚持借款人凭有效身份证件到柜台领取贷款。
  3、发放贷款额度超过资本金比例。发放贷款超过监管部门规定的资本金比例,将导致信用社经营出现流动性风险。防范措施有:受理大额贷款前,测算最大一户和最大十户贷款余额是否超过规定比例;采取社团放款的方式降低比例。
  4、对抵(质)押物不合法、抵押登记手续不规范的借款人发放贷款。超规定抵押率放款、未按规定登记和办理他项权利证明会出现抵押无效、抵(质)押物不合法、抵押物权属不清、难变现、不易保管。防范措施有:在办理抵(质)押贷款时严格按照《担保法》、《物权法》的相关规定发放贷款;执行二人以上现场调查押物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并全程参与办理抵(质)押物的登记、止付手续。
  阿城市农村信用联社贷款品种包括:农户联保贷款、农户授信联保贷款(一证通)、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国家公职人员及内部职工担保贷款、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其中,针对广大农户主要以农户授信联保贷款为主,即一证通。一证通是指信用社通过对服务区内农户评定信用等级、公开授信,同自愿联保的农户签订三年有效的《最高额联保借款合同》,核发贷款证,农户持贷款证、有效身份证明及印鉴到信用社柜台随时办理贷款。
  在阿城市,农户在阿城信用联社申请一证通信用贷款时,向信用社信贷人员提出口头申请,申请的主要内容包括:信用等级评定、贷款授信金额、期限、用途等。信用社指定2名或2名以上信贷人员持借款人的《农户住址图》到户实地对借款人、联保人调查,主要调查以下内容:1、《农户住址图》是否真实;2、是否为本服务区内有常住户口的农户;3、联保小组成员是否具有足够的担保能力;4、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信用及品行状况如何;5、家庭财产及收入情况,承包耕地面积及经营品种;6、是否在信用社或其他金融机构有欠款;7、贷款需求是否真实及还款来源是否可靠;8、联保小组成员是否小于5户。贷款人员根据调查结果填制《农户经济档案》,一式两份,内外勤各一份。同时,粘贴农户照片、加盖农户预留印鉴,经济档案按村屯统一编号。信用联社成立县、乡、村三级信用评定组织进行初评及审核,最终签订合同并核发贷款证。农户本人凭两证一章(有效身份证、贷款证、农户预留印鉴)到信用社办理贷款手续。系统操作员对两证一章等进行核对,审核无误后建立客户信息,再经复审合格后发放贷款。一证通业务的开展简化了办理程序,拿到证的农户明天用钱今天就可以到信用社办理贷款,谁的关系都不用找。随用随贷的方式减轻了农民负担,并因为是一户一证,从根本上遏制了多年解决不了的顶名、冒名贷款的发生。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袁管华.论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特征及化解方略.金融体制改革,1998.
[2]袁管华.开放条件下的国有商业银行制度创新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石广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读本.人民出版社,2001.11.
[4]刘宗柳,陈汉文.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实务与案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64989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