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会计稳健性是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之一。会计稳健性与高管持股一样,是股东—高管层契约中的利益协调机制。高管持股影响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高管持股比例越低,会计处理越稳健。
关键词:高管持股;会计稳健性;会计盈余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一、高管持股现状
公司治理问题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其中备受关注的是高管持股问题。高管持股是公司治理机制中对高层管理者的激励问题。从委托-代理观点的企业理论来看,它是股东、其他利益相关者和管理者的委托-代理关系中的激励方案问题,处于委托-代理理论的核心位置。从产权观点和交易费用观点的企业理论来看,它是股东、其他利益相关者与管理者之间的一种契约关系,是企业契约的一个组成部分。
起初,高管持股问题只是学者们研究现代企业制度下,股权分散对公司业绩影响的一个附属问题,由于当时存在高管持股现象的公司较少,持股比例也普遍较低,这一问题起初没有受到重视。1952年美国辉瑞公司提出经理人股票期权。此后,高管人员持股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推行,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以各种方式授予高管股份,对其进行激励,高管持股比例逐渐增大,使其成为目前世界各国上市公司最重要的激励模式。
我国关于高管持股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于1998年前后才正式展开,研究对象也以我国上市公司为主。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为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持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此之前,由于非流通股的存在,无论是实施股权激励还是高管自行从二级市场购买公司股票都受到阻碍;股权分置改革实施以后,非流通股转化为流通股,加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法规,如新《证券法》、新《公司法》等,我国的资本市场逐渐正规,上述问题得以逐步改善或解决。
2005年12月31日,中国证监会颁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这一管理办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工作由初期的探索阶段走向成熟。在此之前,我国政府对于股权激励一直持谨慎态度,先后试行了股票期权、期股、限制性股票、管理层收购等若干种激励模式,政策变化的频率高、力度大,使一些意欲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望而生畏、犹豫不前。《管理办法》颁布之后,国家对于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支持态度明朗化,而且提供了较为明确的指导,越来越多的公司制定了其股权激励方案,并加以实施。
二、会计稳健性的计量
稳健性原则最初产生于中世纪财产托管人减轻或解脱受托责任的需求。在运用时,财务托管人在记账中将需要根据不确定情况估计的事项一律处理为可能发生的损失,都予以反映,无法确认的收入全部不予以反映,以达到减轻或解脱受托责任的目的。在不确定环境下,稳健原则的使用既可降低或抵消管理者的乐观行为,又可减轻潜在责任风险。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一号准则中把文件原则作为选择会计政策的三要素之一;在我国2006年颁布的会计准则框架中,稳健性被作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原则,重要程度显而易见。近些年,众多国内外学者对会计稳健性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
(一)会计稳健性的内涵。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规定,稳健性原则是指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会计稳健性能够为公司的高管层提供更多的判断空间,是一种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根据研究需要,本文将会计稳健性定义为,企业的会计盈余对“坏消息”的确认比对“好消息”的确认更为及时,从而导致负的会计盈余变化比正的会计盈余具有更弱的持续性。即在稳健性状态下,盈余对“坏消息”的反应程度比对“好消息”的反应程度更为强烈。
(二)会计稳健性的计量。目前,会计稳健性的计量主要有现金流模型、净资产度量、偏度度量方法和Basu反向回归模型四种计量方法。其中,Basu反向回归模型是最有影响的会计稳健性计量方法。
Basu使用盈余与股票累计回报率的反转回归模型对会计稳健性进行考察,模型包含反映消息的虚拟变量Dr、股票累计回报率Ret以及两个变量的交互项Dr×Ret。其中,Ret的系数测量了盈余对好消息的反应速度,该系数越大,表明盈余反映好消息的速度越快。Dr×Ret的系数测量了盈余反映坏消息相对于反映好消息的增量程度,该系数越大,表明盈余反映坏消息的速度快于反映好消息的程度越大。
Busa反向回归模型对稳健性的计量是对条件稳健性的计量,条件稳健性要求会计政策能够反映当期的经济事项,会计上是否稳健是以“坏消息”(经济损失)比“好消息”(经济收益)被更及时地通过盈余反映为条件。条件稳健性能够更好地体现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由此映衬出会计行为背后更深刻的制度背景,会计信息质量内生性的本质也才能更清楚地体现。Basu推动了会计稳健性研究的发展,尽管Busa反向回归模型还有一些缺陷,但其影响却最为广泛。
三、高管持股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
(一)高管持股与代理问题。高管持股是为解决企业代理成本而产生的。减少代理成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和管理者达成具有激励性的报酬契约,高管持股能够使股东和经理层的利益更加协调一致,降低双方的代理冲突。
根据利益趋同假说,拥有剩余索取权的高管人员会与股东的目标函数逐渐趋于一致。由于高管人员与股东的目标函数不同,且二者存在信息不对称,高管人员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因此不可避免会产生代理成本。而授予高管人员一定公司股份,可以使高管人员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拉近二者的目标。
(二)高管持股与会计稳健性。Watts(1993,2003)认为,会计稳健性的契约解释说明了稳健性存在的一个原因就是其具有促进股东—经理人利益协调一致的治理功能。Kwon,Newman and Suh(2001)建立了一个管理层控制的理论模型,在模型中只要对代理人惩罚的措施是充分有限,会计稳健性就是一种能够激励代理人的有效工具。
由前述可知,作为一种长效激励机制,高管持股降低了代理成本,从而增进了企业经营绩效。高管持股作为公司治理的一个方面,对会计信息质量包括会计信息的稳健性必然产生深远的影响。
Roychowdhury and Watts(2006)认为,控制投资机会对高管持股的影响后,如果高管持股比预期的低,股东就需要稳健性来缓解他们之间的冲突。会计稳健性和高管持股一样,也是一种冲突协调机制,当高管持股比例较低时,就产生了对另一种协调机制——会计稳健性的需求。因为高管持股比例较低,高管层接受净现值为负的投资项目获得的私人利益大于企业价值损失对高管人员的影响部分。因此,当高管持股低时,股东对稳健性的需求就会更大,以抵制管理层投资于或者推迟终止负净现值项目。而在高管持股比例较低的情况下,如果高管层提供不稳健的会计信息虽能获得一定的“额外收益”,但获得收益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损失,权衡收益与损失,高管层也会选择稳健的会计信息。因此,高管持股比例较低时,稳健的会计信息对高管层是有利的,高管持股可以促进会计信息的稳健性。但当持股比例达到一定程度后,高管层会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降低会计信息稳健性,即此时的高管人员不愿意采用稳健的会计政策。高管层拥有公司股份越多,其在制定决策时就会反复斟酌、权衡,选择最佳决策,以使在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同时,满足自身利益最大化。高管层持有较高股份时,将可以应用他们广泛的影响力和投票权以保证他们在进行非价值最大化目标时不影响他们的工资水平和受公司聘任。此时,高管层倾向于提前确认“好消息”,延迟确认“坏消息”,以提高自身股权报酬价值。
本文研究了高管持股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发现高管持股较低的公司往往报告更加稳健的会计盈余。当高管持股较低时,代理问题严重性增加,对会计稳健性的需求也增加。而最近FASB已经偏向公允价值基础的会计标准,试图消除会计稳健性。这种转变是因为他们认为公允价值会计能更好地服务于权益投资者(股东)。而来自于中国证券市场的证据表明稳健性也来自于股东的需求,突出了会计稳健性在协调股东——高管层之间代理冲突中的重要性。会计稳健性是会计信息可靠性的重要特征。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研究生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陶晓慧.高管持股与盈余确认的非对称及时性.会计之友,2008.11.
[2]温章林.管理层持股影响会计稳健性的实证研究——来自2005-2008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经济论坛,2010.2.
[3]朱茶芬,李志文.国家控股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J].会计研究,2008.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