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采访前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萎缩的市场阵地,久久徘徊在十字路口的供销社向何处去,路怎样走,希望在哪里……新主任在上任后的短短两年时间里,带领沂源县供销社系统的干部职工一举跃入全省、全市先进县供销社行列,《中华合作时报》、《经济日报》、《淄博日报》等新闻媒体多次报道了他们的先进先进事迹。为此笔者专门采访了这位传奇式的基层干部——县供销社主任王庆泉。
——访沂源县供销社主任王庆泉
改造网络建体系,服务农业做贡献
土生土长的王庆泉,熟知农村,深知农民想什么、干什么,最需要的是什么。为了方便农民的生产生活,他与班子成员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确定了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走社农共兴之路的思维,并规划了服务站、合作社两步走的工作框架。他多次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到有关职能部门协调,取得了上级领导的全力支持。县政府办公室先后以49号文件批转了县供销社发展村级供销服务站的意见和以46号文件批转了县供销社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并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的全县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领导小组,设置了专门办公室。2001年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先期在土门供销社试点的基础上,2002年在全县发展服务站412个,使建有服务站的行政村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81.2%。初战全胜,不仅坚定了王庆泉的信心,而且也大大鼓舞了全县供销社干部职工的士气。在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工作中,他带领大家外学内创,制定了发挥四个作用,实行四个结合,突出四种类型,拉动两个效益的“四四四二”发展框架。为取得各方面的认可,准确的切入农业产业化中,王庆泉与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一起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放弃了节假日,抛弃了与家人的团聚,深入到农户、田间、地头走访老供销、老农民,虚心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他在全县供销社动员大会上提出了“锁定目标,统筹规划,准确定位,突出特色”的发展要求。并适时组成了由两名副主任任组长的两个专项督导组,在面上具体帮助指导。经过积极努力,依托企业型、服务站和专业合作社的建立,膨胀了供销社的规模,塑造了供销社形象,形成了“对内一张网,上下一本账,经营一盘棋,服务一体化”的经营服务格局。2002年专业合作社吸收社员股金767万元,吸收社员5039户,社员辐射本县及周边区县610个行政村,带动农户12.4万户。专业合作社和服务站向农民供应各种农业生产资料5000万元,为农民推销农副产品4513万公斤,推销价值6000万元,帮助农民多增加经济收入740万元。为此,中央、省委、全国总社研究室领导和兄弟省市的同行纷纷前来调研考察,并给予了较高评价。
抓根固本求发展,强化管理促效益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王庆泉深谙这其中的道理。因此,他突出了管理在企业工作中的地位,强化了制度建设,制定了资产、费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对企业负责人实行目标责任考核、风险抵押、安全风险抵押、大额费用集体研究会签、定期不定期的财务审计等。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坚持做到以人为本,动态管理,不拘一格用人才。对懂经营会管理、德才兼备的大胆启用;对工作长期不负责任、不思进取的企业主要负责人该调的调,该换的换。他在管理中,不囿于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积极引导企业向现代管理迈进。对基层社实行了体制创新,组建了中心社;对县属企业进行了深层次的产权制度改革,使公有资产从企业中完全退出,实现了供销社产权制度改革的新飞跃。
他对干部职工工作上高标准严要求,是一副冷面孔,在生活中一心一意为职工办实事。在他的倡导下,机关老干部生日,他亲自去或委托他人送上生日蛋糕,表示祝福。干部职工家中婚丧嫁娶,只要他知道的都到场表示慰问和祝贺。在走访中了解到,因种种原因拖欠了离休干部的医药费和工资,影响了老干部的晚年生活。他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领导支持,一次性为离休老干部解决了拖欠十年之久的医药费和工资47.4万元,受到了干部职工的交口称赞,联名向县委、县政府写了感谢信。
几多坎坷拼搏,几多春华秋实,面对着成功与褒奖,王庆泉没有陶醉,他决心朝着更高、更远大的目标努力奋进。(文/本刊通讯员胡茂胜 田发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