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在TBT日益频发的今天,人们缺乏对它的效用分析。世界各国盲目地增加TBT是否真的能给本国的经济带来正的效用,本文利用模型分析得出,TBT给东道国带来的效用要视其本国的具体情况而定。
关键词:TBT;效用;自由贸易;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据质检总局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的问卷调查,2009年我国有34.3%的出口企业受到TBT的影响,出口损失达574.32亿美元,较2008年增加了68.9亿美元,占我国出口总额的4.78%,企业新增成本246.25亿美元。我国遭受TBT较严重的主要集中在机电仪器、玩具家具、木材纸张非金属、农食产品和化矿金属。笔者认为,TBT是由于贸易自由化和各国利益不均衡产生的,因此它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例如,各国目前在进出口贸易中普遍实行的质量认证和安全认证制度的出现,它带动了对质量和安全的监督,使消费者获得更高的效用。TBT从性质上看是非关税壁垒并以贸易限制法规的形式出现,它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类与动植物安全和健康、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以及保证食品安全与产品质量。TBT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看:一方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受制于一些贸易伙伴国设置的TBT,进入国际市场的难度增加,失去了一些市场,出口竞争力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我国缺乏健全完善的TBT体系,对国内市场缺乏有效保护,国外低水平或者是不符合发达国家水平的产品进入我国,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和人民健康、生态环境构成直接危害。
对于TBT的形成和概念的研究中,罗伯特•鲍德温发表的《国际贸易的非关税扭曲》(1970)提出TBT是技术和管理法规超出其保护范围而形成的,它阻碍国际贸易发展。艾伦•赛克斯的《国际一体化产品市场的标准》(1995)对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国际标准的多边合作、GATTs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标准协调活动以及欧盟内部的TBT。在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研究中,谢丽•史蒂芬森《标准、合格评定与发展中国家》(1997)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第一选择是采纳现有的国家标准以及国际化组织与国际电工委员会的国际标准化指导原则。威尔逊的《WTO标准与TBT的后西雅图议程:发展中国家的问题》(1999)认为需要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制度建设与技术上的援助。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GATT的标准守则以及技术性贸易贸易壁垒的来源分析。叶柏林、陈志田的《技术引进与进出口商品的标准化》(1992)对标准守则的形成、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概念与基本内容以及发达国家的技术法规体系作了框架性的分析。冯宗宪、柯大钢(2001)指出运用TBT对某一产业进行保护时必须全面权衡其波及效应。
二、TBT的效用分析
(一)模型引入。效用是消费某种商品所获得的使用价值,而效用分析即利用效用价值论来分析风险和利润以帮助决策者进行决策。笔者通过分析TBT的保护程度来研究其效用,下面我们在戴米尼•纳文所做的双寡头不完全竞争模型假设的基础上,根据TBT进行改进。假设国内市场上有n个企业,其中n-1是国内企业,1个是外国企业。由于TBT使得外国企业的边际成本CF>本国企业的边际成本C。根据马丁•苏比克的替代函数:
Qi=1/n[δ-Pi(1+γ)+(γ/n)∑Pj] (1)
其中,Pi和Qi分别表示企业i的销售数量和销售价格,Pj代表其替代产品的价格,δ是设定参数,γ是替代参数。
为了分析的简化,笔者只引入了价格竞争模型。根据对差别产品的需求,企业i的利润函数为:
Пi=(Pi-Ci)/n[δ-Pi(1+γ)+(γ/n)∑Pj] (2)
求最大利润后得:
P=[CFγ2+2δn2(1+γ)+nγ(CF+δ+γCF)+2cn(1+γ)(n+γ+nγ)]/[(γ2+nγ(4+3γ)+2n(2+3γ+γ2)] (3)
PF={(n-c+δ)γ-cγ2+n2(1+γ)(2δ+cγ)+CF[2γ2+nγ(4+3γ)+n2(2+3γ+γ2)]}/[γ2+nγ(4+3γ)+2n2(2+3γ+γ2)] (4)
证明得到:?鄣P※/?鄣CF>0,?鄣PF※/?鄣CF>0,?鄣P※/?鄣CF<?鄣PF※/?鄣CF,?鄣2P※/?鄣CF?鄣n<0,?鄣2PF※/?鄣CF?鄣n<0,?鄣2P※/?鄣CF?鄣γ>0,?鄣2PF※/?鄣CF?鄣γ>0 (5)
下面来分析(5)式中的结论,?鄣P※/?鄣CF>0,?鄣PF※/?鄣CF>0,TBT增加了外国企业成本CF,这种情况下CF不仅使外国企业的均衡价格PF※增加,同时也使得本国企业的均衡价格P※增加。?鄣P※/?鄣CF<?鄣PF※/?鄣CF说明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外国成本PF※的增加大于P※,也就是说,TBT对外国企业的打击较重。但是,本国企业是否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保护要看国内市场竞争程度以及本国产品与进口产品间的替代有关,?鄣2P※/?鄣CF?鄣n<0,?鄣2PF※/?鄣CF?鄣n<0,?鄣2P※/?鄣CF?鄣γ>0,?鄣2PF※/?鄣CF?鄣γ>0,本国企业和外国企业因TBT导致的价格增加随企业数量增加而递减,随产品的替代程度增加而递增。也就是说,随着产品的替代程度增加,国内企业将受到更多的保护,而国内市场企业数目增加、竞争加剧则相反。
(二)TBT并非会促进东道国经济的发展。2007年美国TBT通报数量达147项,居世界第一。SPS通报达397项,同样居榜首。欧盟、日本等均为世界TBT和SPS通报较多的国家和地区。对于TBT和SPS,许多人都会混为一谈,笔者在此对两者进行一下区分。SPS协议涉及食品安全以及动物与植物卫生三个领域,而TBT协议范围更广,除去以上三个领域还包括产品技术法规和标准。在制定法规的依据方面,SPS协议以风险评估为依据,而TBT协议则依据根本的气候、地理或技术问题,并没有提出风险评估问题。SPS协议带有歧视性,也就是对于不同国家(地区)或相同国家不同疾病和虫害程度而给予不同的政策。TBT协议要求在非歧视的基础上适用所有进口产品。
TBT所带来的效用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的,而不是越多越好。对于给定的TBT,本国企业享受的保护可由本国产品和外国产品的替代程度以及国内市场竞争程度决定的。一方面保护程度受产品间的差别程度影响,如果本国产品和进口产品之间几乎没有差别,本国企业总会从外国竞争者的成本增加中获得利益,因为本国产品对进口产品的需求替代弹性越大,那么进口企业一旦由于成本增加而提高价格,将有很大部分的消费者转而消费本国产品,那么该TBT获得的效用就越大。反之,两产品间的差别程度越大,需求替代弹性越小,那么获得的效用就越小;另一方面TBT的效用也取决于本国市场的竞争程度,如果国内市场高度竞争,即使两种产品是完全替代的,本国也很难通过TBT来获得优势(即高效用)。总之,本国产品和外国产品的差别程度越大,国内市场竞争越激烈,本国企业因外国企业成本不对称增加所获得的效用就越小。反之,则TBT所带来的效用越大。
三、TBT是一把双刃剑
(一)TBT给人类带来了福利。经济学上讲的福利就是人们可以消费的产品数量,在宏观经济学中我们用GDP和CPI的综合来量化福利。TBT在表现形式上其实是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以及卫生检验措施。正是因为这样它促进了技术落后国为了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而向技术先进的国家引进技术,同时通过合格评定程序和卫生检验措施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产品进入标准化后才可能实现规模经济,TBT正是各种技术标准在国际贸易中的延伸。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在给人们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由于资源的过度开发、污染物的过度排放,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随着人类对健康的逐步重视,对生活环境和产品生产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TBT获得了内在的发展动力,已从流通领域扩展到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而相关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制定是为了保护国家安全和人类健康。
(二)TBT阻碍了自由贸易的发展。根据《贸易技术壁垒协议》,我们可以知道TBT是为了保证进口产品质量、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健康、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但随着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越来越不适应全球自由贸易的大趋势,很多国家在贸易不平衡压力下过分使用了这原本中性的词语(TBT)。简单地来说,当一国对进口产品制定了比本国更严格的技术法规或标准时,对国际贸易就会有明显的限制作用。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各国的标准制定范围不同。例如,在克隆肉制品的安全问题,美国认为克隆食品不影响人体健康,而欧盟则制定法规禁止克隆食品的进口;其次,各国在标准制定的手段上存在差异,有的国家注重产品的详细说明,而另一些国家则强调产品应该由其实用性;最后,进口国对出口国的合格评定程序和检验检疫的承认程度。
TBT具有隐蔽性、歧视性的特点。简单地总结,它是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高级阶段。世界经济存在着南北半球的巨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因此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某些TBT是没法接受的。根据H-O理论,发展中国家在其现阶段拥有的资源优势是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优势,而发达国家的优势是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各国现阶段所能做的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来发展经济。因此,某些恶意限制进口的技术法规和检验检疫过程都是在限制国际贸易的发展。在博弈论中,只有双方合作才是纳什均衡的最优选择。
四、对策分析
(一)建立TBT的预警体系。根据相关研究,笔者发现我国遭遇的TBT绝大部分都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各国关于TBT的规定各不相同且不断更新变化,因此笔者认为,应该由政府牵头建立以行业为分类的各主要出口国市场的相关法律和法规的研究、跟进和预测。国内同一行业的相关企业应该与政府做好TBT信息互动,共同提出应对的策略。在面对TBT时,我们的策略应该是从变被动为主动。在企业进入目标市场之前,我们就应该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为了及时掌握新的变化,我国驻外大使馆要做好与东道国政府的沟通。我们不单单是接受东道国的TBT,该预警体系里应该包括协商团。它的作用是为了取得东道国的理解和利用WTO相关法律保护自己应有的权利,并对其制度的壁垒进行可行性分析。通过这种方法,我们有可能取得时间的优势。
(二)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TBT大部分都是发达国家对欠发达的国家发起的,很显然技术的差异是技术贸易发起的根源。TBT的解决之道应从技术上进行突破,才能推动贸易和经济的发展。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因此在制度设计上应该体现对企业科技创新的鼓励,只有这样企业才会有动力将资金投入科研工作。在这里我们可能困惑的是,研究的经费应该主要投向什么地方、院校、国家性科研机构或者企业自主的科研机构。在我国很多科技产品很难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仅仅停留在科研层面。因此,除了一些国防性投入以外,政府应大力加强对企业或者是某一产业科研的资金和人力投入。
(三)调整出口地理方向和产业结构。根据国际贸易潜规则,当一国同另一国的贸易不平衡越来越大势必会导致贸易摩擦的加剧。我国出口方向过于集中,主要是欧盟、美国和日本。我国产品的大量进入势必导致东道国的产品缺乏竞争力,从而导致了该国的失业加剧。失业和通货膨胀是每届政府最头痛的问题,因此东道国为了保障本国人民的福利水平,将会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设定TBT。“欧盟是世界的董事会,印度、爱尔兰是世界的办公室,中国是世界的工厂。”郎咸平曾说过,中国从事的加工贸易只是产业价值链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而其最具价值的设计、研发、营销等都掌握在外国人手里。因此,中国未来产品结构调整的方向应该是向两端发展,这样不仅能提高利润,而且能避免TBT。
(四)制定环保法规,走低碳经济之路。TBT的目标之一就是保护人类与动物安全和健康、保护环境。在很多地方,经济发展的代价就是牺牲环境,以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开发来完成经济发展。例如,淮河水污染问题,它最初是由于沿岸的工厂缺乏相关环保的法律制约而把工业用水直接排向淮河。在经过多年的治理后,2010~2015年间安徽省将投入160亿元进行淮河治理工作。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先发展、后治理的经济学效用到底多大。中国的经济近十年来实现两位数增长,但中国在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上远远不如欧美等国。笔者认为TBT也使中国人更加重视相关法规的制定,从这方面来讲,它是有利的。
(五)提高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TBT很多规定都是参照国际法规的相关规定,因此能否参与国际法规的制定可以说是解决TBT的手段之一。2010年中国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但是当今世界的很多规则都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因此它代表着发达国家的利益。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现今的国际规则下势必处于劣势。因此,我们只有赢得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才能实现国际地位的提高。
五、结束语
TBT并不是解决贸易不平衡的最有效手段,它是一把双刃剑。TBT虽然阻碍了自由贸易的发展,但是它同时也对后发国家具有内在的推动力。针对TBT,我们可以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在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和加强科学研究方面,它也许是一种契机。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海东.TBT与中国对外贸易[M].北京: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2]刘才子.WTO规则必备守则[M].陕西:陕西旅游出版社,2001.
[3]贾海基,李春顶.我国对外贸易频发之合理性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6.
[4]赵志强,胡培战.技术标准战略、TBT与出口竞争力的关系——基于浙江出口美欧德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9.
[5]申朴,尹翔硕.技术进步与TBT的跨越——基于模仿视角的分析[J].当代财经,2009.
[6]马文萍,宿长海.TBT的实施现状及发展趋势[J].商业经济,2008.
[7]左武荣.TBT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经济师,2005.
[8]谷祖莎.TBT中技术标准问题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
[9]陈海峰.TBT规则的适用性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影响[J].湖北社会科学,2006.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