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34期/以人为本/正文

发布时间

2003/7/14

作者

-

浏览次数

1697 次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更应务求实效

  ——围场县供销总社减债解困的调查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供销社是六十年代初建立起来的老企业,拥有62个独立核算单位,1562名职工,463名退离休人员。到2000年末,由于受国家政策及企业自身存在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等诸多因素影响,全系统负债高达12450万元,企业亏损严重,一半以上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职工下岗,债主蹲门,退离休人员无着落,形成了冗员、欠款、欠发养老金等三大问题,使企业积重难返,所有中层领导和职工都认为供销社前途渺茫,希望不存。
  如何解决三大问题,使企业尽快摆脱困境,问题就摆在了县社领导班子面前。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努力取得最大债权人的理解和支持是实施企业减债的前提
  围场县供销社所属企业所欠的贷款本金和利息大部分已剥离到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长城公司)。而长城公司是代表国家清收贷款的组织机构。开始县社领导班子成员思想不统一,认识不一致,大多数人认为,欠农行的贷款剥离到长城公司后,贷款就核销了。因此,长城公司的同志几次上门催款,所有企业都拒之门外,不予理睬,以至双方产生矛盾,诉至法院。县社领导班子在认真学习有关文件,掌握国家对不良贷款的清收政策后,经过认真分析、讨论,最后统一了思想,认为长城公司是代表国家利益的,表面是清收欠款做经济工作,实际也是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治稳定的大问题。因此,企业不能悬空贷款,更不能认为欠款有理,必须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兼顾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认真对待。思想认识统一后,班子果断决策,将所属企业债权、职工安置、退休养老金、欠社员股金分别列表造册,哪些是必付债务,哪些企业困难大,哪些企业有净资产,如实向长城公司做了详细汇报,并结合实际,提出偿还计划和措施,经过多次的洽谈磋商,最终取得了长城公司的理解和支持。在全省县级供销社中第一个与长城公司达成协议,依靠铁路沿线一级土地64亩,仓库及房屋2121.29平方米,加付现金50万元,共抵顶偿还长城公司债务本息6084.7万元。此外,先后以部分土地房屋和现金130万元,偿还抵顶了其它金融机构的贷款本息3100万元。使国家利益按清收政策得到了保护,使企业减轻了沉重的经济包袱,得以轻装前进。
  二、采取多种办法清退社员股金和妥善安置职工,既是经济工作,也是确保社会稳定和压倒一切工作的最大政治任务
  县社为此建立了来信来访接待办公室,并设置了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对来信来访的职工、要求退还股金的社员群众一一进行造册登记,并认真做好耐心说服、解释工作。县社党委一班人,经过认真研究分析认为,上访的人员中,有的确实有原因,有的是无理取闹,对于无理取闹的,除说明、批评教育外,还通过法律等途径有效解决。同时,对于确实有原因的上访人员,采用了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耐心疏导与解决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相结合,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县社成立了解决矛盾排查纠纷工作领导小组,变职工群众上访为领导班子带队,深入企业调查分析,制定职工安置和清退股金方案及各项措施,并报请县政府给予批准,有关部门予以帮助。将方案落实到每个工作组,责任到人,制定实施计划和步骤。实施过程中,坚持了“一公开、两一致、三结合、五种办法”,对职工进行了妥善安置,对社员股金进行了向专业合作社平衡过渡或清退。几年来,共排查各种矛盾219件,通过说服、调解、法律解决,实际处理解决215件。共安置职工707名,安置遗属29人,清退社员股金997万元,清缴养老金310万元。企业改革转制工作达到了80%以上,职工、社员群众的利益得到了保障,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县级这个大行业中,没有出现较大的上访事件,确保了企业和社会稳定。
  三,发展是硬道理,抓发展是最大的政治,要把抓经济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几年来,县社在减债、解困、转制等工作中,始终把资产开发、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先后开发、盘活、置换资产近2600万元,盘活土地168000平方米,房屋16550平方米,开发新建了供销商城、日杂综合楼、围场宝源综合楼、御道口供销社、围场供销商社等五个项目,共增加营业面积6930平方米,新增固定资产950万元。其中:新建的围场供销商社成为围场面积最大、经营设施一流的商业场所。县社年新增纯收入50万元,新建1000平方米副食百货超市一处,年增销售500万元。在企业转制过程中,不是简单的一卖了之,而是打造供销社新企业。县社重组新建规范的有限责任公司三个;新建独资公司3个;新建改造无包袱的供销社8个,新安置下岗职工和社会人员121人。在参与农业产业化中,以农副产品经销公司为龙头,直接种植药材80亩,建立药材示范园,并组织220户农民种植220亩药材,以带动农民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从而,为供销社企业增添了新的活力,使干部职工看到了希望,在社会上树立了新的形象。(文/郎凤玉)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9148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