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10期/文化/教育/正文

发布时间

2011/1/28

作者

□文/杜亚涛

浏览次数

669 次

就业导师制在普通高校中的实施路径
  提要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就业导师制”的开展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优化人才质量,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就业成功率。作为一种有益的尝试,“就业导师制”对提高毕业生就业的数量和质量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在导师的选择、指导的内容和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完善。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导师制;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一、实施就业导师制的必要性
  高校实行就业导师制,是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适应学分制改革和提高毕业生职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它有利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深化和细化,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形成全员育人的格局,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形成。就业导师制教育模式,弥补了课堂教学环节中大学生基本能力和素质培养方面的不足,从而突破了传统模式下的教学单向运动,创建了教与学、学与学互动的“交叉往复”的教学新环境,找到了一条让学生个性和潜能得到发展的成才途径。导师制是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把因材施教的原则落实到每个被教育者身上,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导师制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锻炼和提高自己才能的机会和条件,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可以按照个人的兴趣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接受良好的技能训练,获得创新科学素质的培养,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展示自己的个性,并为未来的创业和就业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基础。
  就业导师制是一种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指导学生就业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制度。指导的内容不仅包括就业心理的调试、就业技能的培养和就业信息的提供,而且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进行分组跟踪,指导内容涉及专业知识、道德修养、交际能力等综合素质,从而增强学生的竞争实力,提高就业能力。所以,“就业导师制”是以就业指导为重心,以思想指导为方向,以学习专业指导为基础,以生活心理指导为依托的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机制。这种制度的实施可以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提高人才质量,促进学生顺利就业,同时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对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二、实行就业导师制的师资条件
  在普通高校建立就业导师制模式,实际上是力求通过推行导师制建立全方位的教育培养模式,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因此,实施就业导师制的重要条件是必须具备雄厚的师资基础,有一支德才兼备、教书育人的教师队伍,才能有效地保证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
  导师素质的好坏是大学教育过程中实施“导师制”成败的关键。导师的选派关键要做好确立选择导师的标准和分派导师的方式两项工作。选择导师是实施“导师制”的首要工作,选择导师先要确立好选择的标准。好的导师应该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较高的学术理论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熟悉教育规律、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并且对在大学教育过程中实施“导师制”有积极的态度。分派导师也是成功实施“导师制”的重要工作,分派导师应该是在导师与学生充分自由交往的基础上,在充分尊重学生选择的前提下,根据双向选择,在推行中可以根据专业设置和学生的情况设计导师组的人员构成,学校将各位导师的简历和专业特长向学生公布,在学生自行选择导师组的基础上,由各系(部)自行调节,最后组成新的基本教学单位——由导师和学生构成的学导组(教师1人,学生20人左右)。
  导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摒弃“注入式”、“满堂灌”等落后的教学方式。不只是告诉学生怎样做,更要使他们知道怎样想;对学生不只是传授知识,更要激励思维。通过研讨式的讲述,引导学生去了解科学规律的发现过程。当前,世界各国已达成共识:高校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要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强化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品格,并成为品德高尚、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就要求大学生在精心的专门指导下,独立思考、触类旁通、全面发展。所以,我们应当积极探索优秀人才的成长和培养规律,构建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我国的教育改革,发挥导师制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三、就业导师的工作职责
  就业导师应当以就业指导为重心、以思想指导为方向、以专业科研指导为基础、以生活与心理指导为依托,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
  1、以思想指导为方向。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素质协调发展。以严谨的治学态度、优良的职业道德、深厚的学术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培养。
  2、以就业与职业指导为重心。就业与职业指导使学生入校后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和任务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和职业兴趣。指导学生进行成才设计和职业规划,帮助学生维护权益、规避就业风险、提供就业信息、提高择业技巧、树立职场形象。
  3、以专业科研指导为基础。通过向学生介绍专业前沿信息和发展趋势,指导学生专业学习定位、确立学习发展方向;根据学生的特长、个性和志向,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选课,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导师和所指导的学生同时是一个学习科研团队,指导学生课外课题研究选题和立项,吸收学生担当科研助手,指导学生升本、考研。每位老师都应参与系团总支组织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确定实践主题或亲自带队指导。
  4、以生活与心理指导为依托。发现和解决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如遇倾向性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困难及时与系党总支联系。在授课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连续三次未到,则应及时和班主任、辅导员沟通。帮助学生解释、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疑难、困惑,及时疏导排除各种心理问题、减轻心理压力,引导学生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增强心理受挫能力。
  四、就业导师制的运行步骤
  1、召开就业导师制动员大会,向就业导师说明有关要求与办法。使老师们在主观认识、工作思路和具体安排上做好前期准备。在动员大会上还可以请已经担任过就业导师并取得一定成绩的教师介绍经验和方法。
  2、在新生入校一个月内,向学生介绍就业导师的基本情况。主要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职称、专业方向、主要研究成果、自我性格描述、指导学生情况等。由学生填写志愿表,在双向选择基础上由系组织协调、统一调配、确定导师。
  3、导师确定后一周内,制定学期工作计划。每学期开学两周内与学生见面,安排本学期的主要工作内容;每学期对学生集中指导不少于两次,分组或个别指导每周不少于五人次,及时填写就业导师工作记录本。学期末导师要对学生的综合表现给予评价,并与家长沟通,由家长提供反馈。
  4、就业导师与辅导员、班主任要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就业导师每学期要参加由班主任组织的班会一次。每周安排一次导师与辅导员、班主任集中沟通交流学生情况的时间。每月开展一次导师工作经验交流会。
  五、就业导师制的质量监控
  做好就业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对能否充分发挥其有效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在实施质量监控时,要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树立“人本”意识。具体而言,应做好三项工作:第一,确立质量标准,为就业导师制的实施确定目标和方向,为导师们开展工作提供技术性尺度和准则。在制定质量标准的时候要注意其适应性、操作性、层次性和群众性。也就是说,制定的标准既要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和相关政策,又要符合工作实际;既要明确具体,又要有层次性;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要引导全体师生共同参与,以保证所制定的标准有较好的群众基础。第二,做好质量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在实施就业导师制的过程中,组织者要全程跟进并随时采取调查等有效手段收集实施过程中的质量信息,并对所获得的信息及时进行整理分析,去伪存真,准确地把握工作的现状,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整改进。第三,做好质量教育工作。强化导师们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责任感,同时还要加强对导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六、建立导师工作激励体系
  在大学教育过程中实施就业导师制,要求导师们在生活中、学习中与学生密切交往、耐心指导,因此必要的激励机制必不可少。激励导师最重要的是正确评价导师的工作,使他们能始终带着成就感愉快地工作。在评价导师的工作时:首先,应坚持客观性原则,做到实事求是,不以个人喜好论长短;其次,要坚持全面性原则,全面收集反映导师们工作成效的信息,并对各方面信息给予恰如其分的对待;第三,要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重视对导师们工作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耐用素质”的提高;第四,要坚持一致性与差异性相结合的原则,在统一标准的要求下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各位导师,以实现对他们的激励和鞭策;第五,要坚持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扩大评价主体的范围,发挥被评价者的积极性,尊重被评价者提供的信息。
  在就业导师制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平等、民主、宽容的师生关系和朋友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负有重要且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教师应以积极热情的态度,指导学生自主地学习和确定发展方向,并为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切实发挥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和创业教育中应有的主导作用和咨询作用。
  (作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徐琳.高职院校推行导师制初探[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8.4.
[2]吕亮.浅谈“就业导师制计划”的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2006.1.
[3]齐延龙.全员育人导师制初探[J].考试(教研版),2008.3.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25477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