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10期/文化/教育/正文

发布时间

2011/1/28

作者

□文/柳 杨

浏览次数

837 次

对独立学院《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思考
  提要 本文针对独立学院的特点,对《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进行思考,力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独立学院;宏观经济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宏观经济学》是我国教育部指定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教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由于其具有理论抽象、模型多样、内容繁杂、与经济现实联系比较紧密等特点,很多经济学专业教师把它看成是一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课程。独立学院作为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改革的产物,为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由于独立学院自身的特点,使得传统的《宏观经济学》教学模式很难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根据独立学院自身特点,探索创新《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经济学理论思维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与特长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与发展,是每一个经济学专业教师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独立学院健康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总体而言,我国对《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的研究起步较晚。特别是针对独立学院《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研究更是寥寥无几。由此可见,根据独立学院的特点研究创新《宏观经济学》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独立学院的特点与《宏观经济学》传统教学模式的矛盾
  独立学院是1998年以来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扩张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其办学时间短,办学体系不成熟,教学管理建设滞后于招生规模的扩大速度,且独立学院教学对象具有其独特性,这都使得独立学院《宏观经济学》教学建设进展较为缓慢,在教材建设、教学模式转变以及师资培养等方面均存在诸多问题。
  (一)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与现有教学材料的矛盾。当前,我国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一般为:培养掌握一定理论基础的应用型人才。具体而言,独立学院理论教学目标突出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希望学生具备将科学研究的理论成果转变为实际应用的技能。进一步来说,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一般是:培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能熟练运用经济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解决经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由此可见,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往往忽略了专业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经济学恰恰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完整性、连贯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这就产生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本身性质的矛盾。这一矛盾具体表现为独立学院现有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等材料基本照搬母体学校,其结果就是独立学院的课程体系与母体学校同专业的课程体系没有区别,没有形成独立学院的特色,没有突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面向社会的实际运用的发展方向。一方面目前大部分的独立学院尚未根据自己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制定合适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从母体学校照搬过来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内容也明显陈旧,没有及时更新,无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另一方面独立学院缺乏适用、规范的教材。教材是教学能否顺利开展的又一关键因素,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实施或教学理论的提出,都必须通过教材才能付诸实施,也只有通过教材才能得到检验和论证。目前,国内各高校开设的《宏观经济学》课程讲授的是西方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理论部分,教师使用的教材也大多是对引进的国外原版教材进行的翻译和编写。由于起步晚、起点低,大部分独立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开设的《宏观经济学》课程没有自编教材,使用的基本上都是由国家教育部推荐的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核心教材。比如,集美大学诚毅学院使用的就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四版)。这套书可以算得上是国内同类教材中的优秀之作,它理论结构完整,层次条理清晰,难度相对适中,是一套较合适的初级教材。不少学校还把它指定为考研、甚至考博的参考书目之一。但是,这套教材的缺点也很明显,其数理性强、案例较少、语言不够活泼,个别章节甚至有些晦涩难懂,这就很容易让基础较差的独立学院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失去阅读的兴趣与耐心。
  (二)独立学院教学对象独特性与课程性质的矛盾。独立学院作为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改革的产物,对我国高等教育作了有力的补充,缓解了国家高校教育资源不足的困境。而独立学院的学生是一群特殊的群体,有着相对特殊的家庭背景、思想和心理特点以及相对薄弱的学习基础,家长对其关注程度也往往高于普通高校学生。独立学院教学对象的独特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学习基础薄弱,自我管理能力差。独立学院的学生群体已经不再是同龄人中的精英群体。通过表1可以看出,近年独立学院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平均低于二本30~50分。从客观上看,独立学院学生的高中知识基础总体比较薄弱;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佳;课堂学习效率不高。从主观上看,独立学院的大部分学生整体上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没有涉猎课外知识的积极性。部分学生学习非常刻苦,但是他们的自学能力相对较差,缺乏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钻研精神。(表1)
  此外,独立学院的学生大部分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差。正因为一方面学习基础不扎实;另一方面又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饱满的学习热情,独立学院学生上课不专心,课后不自习,经常迟到、早退的现象较为普遍。  
  2、家庭条件优越,自我意识强烈。独立学院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普遍为“80”、“90”后,他们身上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此外,由于三本的学费较高,这就使得进入独立学院学习的学生家庭条件普遍较好,生活优裕。由于时代和家庭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独立学院的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张扬,而承受压力和挫折的心理能力可能与一本、二本的学生有所不同,同时在遵守纪律、团队合作等方面意识较差。
  3、思维活跃,综合素质高。在学习基础薄弱、自我意识强烈的同时,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在社会适应能力、表现力、交往能力上优势突出,综合素质较高。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有过接受特长教育的机会,思维敏捷活跃,具体表现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同时愿意在课堂上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动手能力强,敢想敢做,富有灵感和较强的主观创新意识。
  上述提到的独立学院教学对象的独特性与《宏观经济学》的课程性质产生了较大的矛盾。《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逻辑性、系统性、完整性、连贯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其课程性质要求学生要具有微观经济学的知识基础,要有较高的应用数学的能力,要有对一些现实的宏观经济现象的认识能力。而独立学院大多数学生在学习内容上明显偏重于实用,对专业理论课程的关注也集中在应用前景上,对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轻视比较常见。同时,他们人文知识丰富,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偏重于感性认识,缺乏对企业和社会的深入了解。这种学习态度、知识结构特点和思维方式,导致学生普遍对定性分析感兴趣(如经济学案例的分析),对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步骤不愿深入(如经济学公式的推导)。因此,在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往往感到不易理解,难以掌握。大量学生学完本课程,只是通过机械记忆记住了几个基本概念和某些原理,谈不上掌握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和市场运行的基本特征,更不用说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和看待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的成就,以及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三)独立学院教学要求与传统教学方法的矛盾。重视实践性教学被认为是独立学院教学的一大特色,而大多数独立学院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实践性教学方面的改革存在着一定难度。
  尽管《宏观经济学》这门课程在各独立学院的经济管理专业几乎都有开设,但真正开展《宏观经济学》实践教学的学校寥寥无几。在独立学院理论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一味移植母体高校教学方法的做法。目前,很多独立学院在本科生的《宏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只是为了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讲授内容,教学以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讲授为主,对应用教学关注太少,缺乏对学生实际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关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做得不够。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书本知识,过分注重继承、重复前人经验,其独立性被严重削弱,这严重影响了独立学院理论教学质量的提高。事实上,宏观经济学的许多经济学理论都是从社会实践中抽象出来进而又用于解决社会问题的,因此对这些理论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解它的数学推导或者它的计算公式的层面上,更重要的还在于学会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释实践中存在的社会问题。
  此外,目前很多独立学院在本科生的《宏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陷入过分注重考试分数的误区。众所周知,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直接影响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诸多环节,但无论是教务处对教师教学效果好坏的评价,还是老师对学生学习努力程度的评价都主要依据评教分数或考试分数,这种对分数的过分推崇往往会扭曲事实的真相,这种评价方式也会使得教师习惯于采取应试教育的方式授课,学生也主要以书本学习为主,而忽略了课堂之外的社会实践学习。
  (四)独立学院师资特点与教学要求的矛盾。教师是培养人才,传授知识的主体,是办学的基本力量之一。目前,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通常由三部分构成:一是母体高校委派的教师;二是本院专职专任的内聘教师;三是短期兼职的外聘教师。这三类教师中,母体高校的教师虽然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但是随着母体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其教学资源基本饱和,师资力量日趋紧张。母体高校的教师自己本来就承担着日益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投入独立学院的教学精力很可能被分散。独立学院的另外一部分教师是独立学院聘任的专职专任教师,大多为应届本科生或者硕士毕业生,博士毕业生人数相对较少。他们基本上都是从一个校门到另一个校门的应届毕业生,面对独立学院教学对象的独特性,教学经验明显不足。除此之外,外聘的兼职教师虽然具有用人成本低、劳资纠纷少的特点,但相对而言,独立学院对其制约性要比前两类教师小得多,由于其人事关系不在本院,教学管理的难度有所增加。总之,独立学院师资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建设起点高、教师来源多元化和发展后劲足等方面。然而,劣势也十分明显,独立学院的师资结构不佳,具体表现在:年龄结构不合理,过于年轻化;职称结构不合理,中初级职称占大多数;梯队结构不合理,难以形成学科平台和教师团队。
  而《宏观经济学》的课程性质以及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教学要求却要求独立学院的教师既要按照教学大纲讲授完规定的教学内容,还要具有紧密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释现实存在的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经济分析的方法和在经济学方面的科研基础。显而易见,独立学院师资特点与教学要求两者之间产生了矛盾。
  三、独立学院《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思考
  综上所述,应针对独立学院的特点与《宏观经济学》传统教学模式的矛盾,思考和探索《宏观经济学》新的教学模式,力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
  (一)明确独立学院教学定位,制定合适的教学材料。独立学院应该进一步明确其教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理论教学应该转变教学理念,走出“学术性、研究型”的精英教育模式,对《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基本设定为:主要要求掌握专业知识,熟悉和掌握宏观经济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表达,提高学生的专业阅读能力,逐步提高经济思维能力。应以“适用、实用”为原则制定合适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致力于适用、规范的教材建设。一方面要突出独立学院专业理论教学的特色,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制定各种教学文件,规范教学活动。其中,修订编写《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规范》、《教材选用申请》和《教学进度表》等文件是整个工作的关键环节。这些规范文件将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必须使每一环节、每一内容都符合独立学院的教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根据以上教学文件选择案例、编写教材、制作教案。教材是教学能否顺利开展的又一关键因素。由于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教材基本上参照国外经典教材编写,即使附有相关案例也是国外案例。学生学习时总感觉似乎所学与己无关,没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的宏观经济学原理分析和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选编适合独立学院教学定位的案例教材尤为重要。教研室可以考虑组织人力、财力和物力,广泛收集和合理选择宏观经济案例,精心编写宏观经济学案例教材。所谓广泛收集,指的是可以收集一些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以及一些在期刊上刊登的能突出反映教学内容的现实而生动的宏观经济案例。所谓合理选择,指的是所选案例必须具有教学目的性、说服力、现实性、代表性和时效性。案例的内容要随着教学目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而且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所谓精心编写,指的是教材的内容要符合规范性的编写要求。
  (二)针对独立学院教学对象特点,调整教学内容。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基础,尤其是数学基础相对薄弱,专业背景不够深厚,专业程度参差不齐,而人文知识丰富,偏重于感性认识的知识结构特点和思维方式,教师不能把多年用于一本、二本学生的教学方法全盘用于独立学院的学生,而更应该因材施教,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的适用性和应用性。
  在教学理念上,首先要明确独立学院学生的知识结构侧重通识而非精深;专业素养侧重适用而非前沿;技术方法侧重实用而非强调理论。在授课过程中,应尽量淡化艰深的理论,比如涉及到高等数学方面的公式推导和理论论证;同时,应尽量凸显教学内容的本土化,联系中国国情,以西方经济理论为体,中国经济管理为用,通过一些案例来讲授经济学原理。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这点尤其重要,他们思想活跃,上课容易精力不集中,自学能力相对较差,如果课堂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教学效果就可能大打折扣。案例教学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思维引导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独立学院学生参与意识强的特点,促进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步建立起经济学的思维模式,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三)突出独立学院实践性的教学要求,改革教学方法。根据独立学院强调实践性的教学要求,应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步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应广泛采取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法和互动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应增加实践课时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重,加大实验、实习、设计等实践课程的课时,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参与。
  在这一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是,学院应利用自身的优势,加强与政府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财政金融单位、统计部门、科研单位、企业单位的联系,建立起《宏观经济学》教学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新的、更充分的认知空间、学习场所和实践环境。一方面可以组织《宏观经济学》教师和学生去教学实践基地调查研究,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与科研单位的合作,让学生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共同开展课题研究,从而加强学生对实际宏观经济现象的感知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科研能力。总之,要强调学生参与教学并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根据独立学院的师资特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力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因此独立学院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增强师资力量,提高师资水平。首先,对于原母体高校的教师,独立学院要充分利用母体高校的教师资源,以优厚的待遇和优惠的政策来吸引优秀的人才,并积极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科研与育人的关系,平衡两者的矛盾,促使教师把主要精力用于教学,开展因材施教;其次,对于本院的内聘教师,学院应注重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应当建立教师培训制度和配套的教师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师的业务培训,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要创造条件让教师更多地走向社会,熟悉社会,使他们深入了解社会需求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比如,可以定期选派一些没有实践工作经历的青年教师到《宏观经济学》教学实践基地挂职锻炼,提高这些教师的实际工作水平和案例教学的能力;同时,还可以组织宏观经济学教师去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统计部门、财政、金融部门调查研究,以丰富案例教学内容,提高案例教学质量。此外,独立学院应经常组织教学交流活动,通过听课、讨论等形式相互学习;开展假期培训、教授讲座等活动;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淡化学生评分对教师评价的影响,设立教学奖励金,对教师在教学中的突出成就和贡献进行表彰奖励;最后,对于兼职的外聘教师,独立学院应当利用自己的资源和影响力,聘请一些优秀的外校教师(比如聘用宏观经济研究院所的科研人员为兼职教师来学院任教),或者社会名流、成功的企业家来进行讲演,加强理论与实际结合,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同时逐步建立一支多元化的教师队伍。
  总之,只有根据独立学院的师资特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独立学院的长久发展。
  四、结语
  自20世纪九十年代高速发展的国民经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蜕变为大众教育以来,独立学院应运而生。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对象、教学要求和师资队伍各方面都有其特殊性,因此只有从明晰办学定位,契合经济社会需求,立足地方经济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因材施教改革专业理论教学和开拓创新强化实践教学等方面着手,才能有效提高《宏观经济学》教学质量,促进独立学院事业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魏建萍.关于高职院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08.33.
[2]李梅华.地方高校经济学专业《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9.7.
[3]李创.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路[J].山东纺织经济,2007.6.
[4]许为民,林伟连,楼锡锦等.独立学院的发展与运行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5]谭畅.有关《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的分析和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08.8.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25287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