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在企业中,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二为一,责权利融为一体,不存在委托代理关系。而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资本所有者完全控制企业经营活动越来越受到自身精力、专业知识、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当所有者在企业管理方面感到力不从心的时候,便会委托经理人去执行企业管理的职能,于是就出现了委托代理的契约关系。其实质是企业所有者放弃了对企业的直接经营权,委托给自己挑选的经理人员进行经营。代理人为了委托人的利益去行为,委托人向代理人支付报酬。由于企业运营是资产的运营,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变动越来越强,对企业家的依赖越来越强,而相应的制度不健全。在企业家阶层出现以后,他们作为代理人,在受托管理企业的过程中往往会逐渐摆脱委托人的控制,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代理人的行为目标与委托者的目标不一致
委托方追求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而代理方则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代理者自身利益中,除货币收入外,还有诸如扩大规模,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等,很可能出现一些短期行为,给以后的生产经营增加难度,难以达到委托人利润最大化的要求。
其次,代理人行为不是完全的经济人行为
国有企业的代理人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国家干部,每个人都有双重身份,不是一个具体独立经济利益的单独阶层,即使代理人的经营业绩不佳,他仍然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来谋取委托人的信任,而且,代理人由于没有企业剩余索取权,他们缺少促进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动力,不关心企业利润最大化而关心自身利益最大化。这就使在职消费、隐性收入等现象普遍化。
第三,责任不对等
企业代理人对经营不善导致的严重亏损、破产等后果所能承担的责任十分有限,相对于资产所有者必须承担的资产风险来说是十分不对等,代理者有可能为谋取私利而损害所有者的利益。
委托代理制度之所以存在以上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因此,完善委托代理关系,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主要应采取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报酬与业绩相挂钩,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常见的激励方法有以下几种:
利润分享激励。党的“十五”大提出,分配方式可以采取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相结合的方式。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厂长、经理作为代理人,主要是以其人力资本投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该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要素,应同其他生产要素一样承担风险报酬,当企业家经营企业所实现的利润超过目标利润时,可以按一定的比例提取奖金,从而可以有效地激励企业家。
年薪制。年薪制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目前我国企业中,企业家作为代理者与一般职工相比,工资差距并不大,从而形成了企业家的实际贡献、所承担的风险、责任与利益分配严重脱节,造成了心理上的不平衡,往往导致一些代理者对工作不负责任,或谋求报酬以外的不合理、不合法的利益,导致管理效益低下,企业发展缓慢等。实现年薪制则可以通过年度考核,根据企业经济利益的好坏来发放工资,从而达到激励的作用。同时,还应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经营者在经营决策中的短期化行为,如年薪收入中设立长期奖励项目,采取年薪分期支付等。
实行企业家持股。这是许多国家的普遍做法,我国企业也可以借鉴。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家的重要投资方式是持有企业的股本,股息是其重要的收入来源。当企业经营者使企业获得好的经济效益时,可以从企业盈利中获得一定份额的股份,作为对其优秀管理才能的回报。而该股份在一定期限内是不允许出售的,使企业经营者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挂钩,既抑制了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又使经营者从关心自身利益角度出发来关心企业,从而达到有效激励。
二是建立完善的约束机制。激励和约束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在完善激励机制的同时,必须建立有效的约束手段,其根本途径是建立代理者市场,让代理者有竞争渠道,通过市场和竞争中劳动力的买卖价格来选择高能而且价格合理的经营者。取消经营者的干部身份,让经营者的产生不是由政府委派,而是由经理市场来决定经营者的去留,如果这个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外面的人想挤进来,进来的人怕挤出去,那么这个市场就会强有力地约束企业家的行为。在此竞争压力下,经营者是不会冒险去做损害所有者利益的事情的,这就形成了使经营者努力工作的外部压力,形成有效的约束。
有人说,中国缺少企业家,我认为,中国缺少的不是企业家,而是完善的约束与激励机制,这个关系理顺了,中国会涌现出大批卓有成就的企业家。(文/李 霜 王艳梅 李漫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