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11期/文化/教育/正文

发布时间

2011/1/28

作者

□文/蔡慧孟

浏览次数

2107 次

地方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面临的问题
  提要 地方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为当地社会输送合格的一线专业技术人才,采取派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办法,努力塑造一批高素质的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学人才,但由于学校、企业、政府对各自角色认识的不足,导致实践锻炼结果并不理想。只有大家抛弃私利,才能实现多赢,促进地方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
关键词:地方高职院校;教师;实践锻炼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地方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具备“高教性、职教性、地方性”等特点,在专业设置上有很强的地方区域性,人才培养模式有异于一般普通高校,肩负着为当地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掌握高等技术应用能力的专门人才的重任,是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因此对教师队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教师除了精通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更应充分了解地方产业特色、本专业在地方发展状况以及本专业应具有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双师”素质。为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适应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已充分认识到派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重要性,并纷纷出台配套文件、成立产学合作办公室等办法,鼓励教师脱产、半脱产或利用假期到企业挂职锻炼、顶岗实习或短期培训,通过实践提高教师职业教学能力。
  一、实践锻炼的优点
  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可以培养教师的“双师”素质,提升教师实践操作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师职业教学能力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能力,缩短课程讲授和生产实际的距离,提高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本专业在地方的最新进展及对人才的需求,拓宽眼界,为高校造就一批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和创新能力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完善师资队伍结构。同时,使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更具有针对性、目的性、时代性,为本地产业发展输送合格的一线专业技术人才,扩大学校在地方经济中的影响力。可以充分有效地挖掘本校教师队伍潜能,提高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和科研转化能力,加深学校与企业联系与合作,改变高职院校在企业中的形象。
  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可以充分利用高校丰富的师资资源和科研团队,为自己提供产品研发、技术攻关、员工业务培训、企业文化建设等,提升自己的软实力。
  二、存在的问题
  为提高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出台政策把教师实践锻炼落到实处,如教育部优秀评估指标中的“双师”标准、浙江省职称评审要求教师在任职期限内必须有到企业实践经历;学校为了自身发展需要,也迫切需要通过实践锻炼等方式提高教师素质。加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地方高职院校大多由一些中职院校组建升格而成,起步低,而作为培养人才主力军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知识陈旧,层次参差不齐,结构不合理,“双师”素质教师缺乏,师资利用率不高,如何改善这些状况,成为地方高职院校迫切需要通过实践锻炼解决的问题。但从实践锻炼真正实行的情况来看,并没有达到预期所期望的效果,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主要是学校、企业、政府三者没有正确认清扮演好各自的角色,承担起各自应承担的任务。
  (一)学校方面
  1、缺少监管,流于形式。学校已清晰认识到教师专业实践工作经历是高职教育教师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鼓励政策,如审核实践锻炼计划,对结果进行考核,实践期间给予另外补贴并报销路费及住宿费等。但大部分学校忽视了对教师在实践期间的监督管理,由于教师众多,实践基地分散,学校缺乏足够的人力、物力、精力进行跟踪考核,使教师的实践锻炼处于一种“放羊式”状态,流于形式。
  2、疲于应付,考核不严。学校为了自身发展需要,疲于应付上级部门的各类评估、考核,片面追求数量,对实践锻炼结果考核不严,且考核体系一刀切,不同的专业运用完全相同考核指标,缺乏科学性和可比性。
  3、二级管理缺位。实践锻炼的出发点是各教学部门根据本部门工作需要,利用寒暑假或学期内有计划选派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师到企业参加专业实践锻炼,尤其是选派缺乏企业一线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去企业实践锻炼。但有些教学部门为了自己部门理论教学需要或个人一己私利,缺乏远见,往往选派一些教学能力差、跟领导关系不好的教师出去,不愿派教学骨干脱产去实践锻炼,怕本部门的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另外,在教师到企业过程中,缺乏对教师的关怀、指导和考核。
  4、产学研合作不到位。学校没有与当地企业,特别是一些与本校专业相一致的大中型企业建立有效的合作伙伴关系,不能为大部分教师提供高质量的实践基地。
  5、教师服务意识欠缺,服务能力不强。大部分教师到企业都期望去大中型企业,而且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到企业,对企业的服务意识欠缺,加上大部分教师服务能力弱,无法提供企业所期望达到的目的。
  (二)企业方面
  1、麻烦心理。教师到企业锻炼,企业不光要给他们提供岗位,还要给他们提供指导教师,很多企业员工认为老师都是空空其谈,没有什么真才实学,会给企业正常生产带来一些干扰,因此不愿让教师过来实践,存在一种怕麻烦心理。带教师实践锻炼,会增加企业中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对他们工作业绩却没任何影响,他们往往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理,逃避指导。
  2、怕泄露机密。实践教师往往被企业安排在一些次要岗位,对于一些重要的、涉及核心技术的,或正在研发的技术产品不愿让外人涉及,怕教师泄露和偷学技术,对企业发展造成损失。
  3、缺乏合作意识。部分企业认为,实践锻炼就是简单为教师提供一个实践岗位,配备一个指导教师,或是给自己一个免费的劳动力,不能真诚地与学校及教师展开合作、相互取长补短;认为地方高职院校层次不高,参与合作积极性不强。
  (三)政府方面。政府没有承担起在校企合作中作为中间人的作用,缺乏必要的政策引导、规范校企之间的合作,特别是缺乏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激励。
  三、对策与建议
  实践锻炼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是多方面原因的结果,需要学校、企业、政府共同努力解决。每个地区往往只有几所高职院校,但却拥有众多的企业,他们之间有很大的合作发展空间。
  良好的校企合作伙伴关系需要靠当地政府政策支持,特别是要对企业在相关政策上的优惠和引导,如出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规,明确企业、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的权利与义务;设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专项资金,对在校企合作中做出贡献、为高职院校提供优秀教学资源的企业给予表彰奖励,实行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以提高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学校应该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强对教师监督与指导,建立奖惩、评价、经费保障等机制,制定合理的管理考核措施,给企业和教师合理的待遇回报。努力构建校企人才互通、互培、互管平台,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人才资源共享,共同建设和相互管理。合作初期应理性选择合作企业和选派到企业实践锻炼教师,前期应尽量派具有专业特长的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加强双方之间的合作交流,开辟市场;选择与教师能力对等的企业,不能一味求大求强,因为大企业往往有强大的研发团队、完善的人员培训机制、比较高级的合作伙伴等,合作缺乏双赢性。充分发挥校内教师的情感网络,努力与当地一些大中型企业搞好关系,建立起一批校外实践实训基地,为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提供基地保障。在要求企业提供场所的同时,学校更应该利用自己的理论优势,为企业提供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品牌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人力资源建设等服务,互惠互利。
  地方企业应该树立起长远的发展战略和高层次的企业价值观,要意识到企业是地方职业教育发展的直接受益者,开展校企合作也是提升企业形象、进行人才储备、提高企业未来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对职业教育的投资也是企业的生产性投资。可充分利用到企业实践锻炼教师为自身提供产品研发、技术攻关、员工业务培训、企业文化建设等服务,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只有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建立起一批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过硬的实践技能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一批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掌握高等技术应用能力的专门人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作者单位: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吴志明.对高职青年教师强化实践锻炼的探析.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8.12.
[2]武俊梅.示范院校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的思考与实践——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2474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