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本文从分析影响河北省农民收入因素入手,首先利用计量工具对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剔除未通过计量检验的变量,进一步进行经济学检验。随后利用生计分析框架对无法深入检验的变量,从农户生计途径选择与生计资本的关系方面进行梳理分析。
关键词:收入;检验;生计资本
项目资助:河北农大非生命学科项目“河北省农户生计问题研究”(项目编号:Fs20090803)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民是农业发挥基础作用的根基,因此发展农业的关键是解决农民问题。从人数和地域来看,农村和农民都占到全国的80%。根据我国国情,加入WTO后农业的发展受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影响,农民的生活、生产方式等受不确定因素影响的途径、程度都有所变化。农民生计途径的多样性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最有潜力同时也是最难把握的方面,农民生计问题也越来越成为众多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但是,对于影响农民生计多样性的因素一直缺乏实证与理论的综合研究。从农民生计的角度探讨河北农业的发展、农村社会的发展是保证河北经济稳步发展的前提。
二、河北农民收入现状
河北省地处中纬度沿海与内陆交接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西北向东南呈半环状逐级下降。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类型齐全,从西北向东南依次为坝上高原、燕山和太行山地、河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河北平原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全区面积81,459平方公里,占河北省面积的43.4%,是我国农业生产最重要的区域之一。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市场体制的成熟,农民收入货币化程度显著提高,农户对生计水平的判断更多的与其收入水平紧密联系。
“十五”以来,河北农民收入增长由缓慢增长阶段进入持续快速增长阶段。2009年河北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大关,达到了5,150元,比上年增加354元,增长7.4%。农民收入增长呈逐步加快的态势。同时,农民收入货币化程度显著提高,人均现金纯收入达4,620元,比重达89.7%,这标志着农民收入质量提高,收入结构优化。进一步从人均纯收入来源结构的变化情况来看,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是构成农民收入的主要部分,两者合计能占到农民总收入的90%以上,其中家庭经营收入的贡献率最高,基本达到总收入的一半,工资性收入呈上升趋势,从2000年到2009年增长了5个百分点,与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小,而财政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数额较小,不是农民收入增长的主体,且比重不稳定。
三、影响农民收入因素分析检验
影响农民纯收入增长的因素是复杂而多变的,这些相关因素既可能表现为正相关又可能表现为负相关。河北省农民收入分析的相关数据包括农民纯收入、农业劳动时间、总非农业劳动时间、经营费用、资本、耕地面积、抚养率、平均受教育程度、距离县城距离、经济作物耕种百分比、劳动力数量。通过回归对模型进行检验,从R2为0.4可以看出,该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程度不是很好。通过检验可知,该模型存在异方差性,进一步对模型使用加权平均,t检验经验值为0.2,剔除耕地面积和经济作物耕种百分比这两个变量,R2为0.999919,且模型的拟合优度程度较高,通过计量检验。
进一步结合实际对河北农户收入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劳动时间:在生计手段既定的情况下,劳动时间越长,收入会越多,但是一旦超出一定范围,每增加1单位的劳动时间所带来的边际收益是递减的。但在存在替代生计途径的情况下,非农业劳动带来的边际收益最初是呈线性增长的,即时间越多,收入越多。实际中兼业农户收入往往比单纯靠土地的农户收入高一些。还有一些农民,完全放弃农业劳动,将土地转让给他人种植,自己去从事专业性的工作或者个体经营户收入更多。
(二)生产经营费用:合理范围内,经营费用高说明规模大,收入自然会高,但是不合理费用高了,收入自然会下降。靠农业获得收入的多数农户单纯经营一种种植业或者畜牧业,因不具备先进的知识,使得投入较大,甚至在起初阶段是亏损的状态;另外,农户本身的资产很难购置完备的农用机械设备,负债又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多数农民思想保守,不愿承担风险。
(三)抚养率:河北是一个人口大省,人口总量在全国排第6位,人口增长率为6.23‰,年净增人口约40万;同时,河北省也是农业大省,非农化程度低,增长的人口绝大多数是农业人口。在资源不变乃至减少的情况下,人口的增长给经济的增长带来巨大压力。农民的经济条件有限,抚养孩子、赡养老人的数量越多,负担越重。
(四)受教育程度:在农村,很多年轻人上完高中、甚至上完初中就开始外出打工了,这种普遍现象致使农民的科技知识严重匮乏,更谈不上科学种田和因地制宜了。在农村开展的技术培训时间太短,课程较少,而且农民本身很少参加这类培训,能学到的知识非常少。所以,农民多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工资收入不仅低,而且稳定性差。
(五)距离县城远近:靠近城市、乡镇的农村道路相对较好,但是到了远郊村落,基本达不到村村通公路。农民种植养殖的特色、绿色农产品因为道路不通而错过销售的最好时节,同时也增加了运输成本。由此看来,道路是农村发展的加速器。
(六)经济作物的种植:经济作物的耕种情况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在此次调查中不明显。根本原因是河北大部分土地是盐碱地,有些作物不适应这种土质,农民因为没有这方面的知识,简单效仿某些地区的经验,而不考虑本地实际。
四、河北农户生计选择分析
农户的收入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有些具体数据不能通过计量方法分析,而且即使统计出了数据,也并不一定具有充分的解释作用,不过这些因素都会通过农户这一经济主体体现在其生计决策中。通过对与农户生计有关的复杂因素进行整理,在具体应用中结合具体的社会经济环境。农户在一定的自然、社会经济背景中生存,他们可以使用一定的资产,对其资产利用的状况决定于外部的组织机构和程序规则环境及其变革过程。这种环境也影响着农户的生计策略,以实现所期望的收入增加的直接目标,满足他们的生计要求。
(一)自然资本对农户生计途径的影响。在自然资本中,对农户生计影响最显著的是土地资源。在进一步的调查中,94.3%的农户都存在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农业经济活动的现象;但在其收入结构中,20%是以土地作为重要收入来源,77.1%以非农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
(二)环境资本对农户生计的影响。人类的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居住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和其他社会环境。距离县城的远近成为农户进行外出打工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人力资本对农户生计途径的影响。对于农村劳动者来说,人力资本对农民生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农户劳动力数量、劳动者身体素质、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在目前的收入水平下,对农户收入影响体现在农户对教育的投入与预期回报。31.4%的农户认为其教育投入影响了经济收入,进而影响了其投资水平。
(四)物质资本对农户生计途径的影响。物质资本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对于农民来说,物质资本包括房屋、土地、生产工具及可以变现的、用于投资的财物等。在调查中,28.6%的农户具有一定的把物质资本变现用于投资的可能。
(五)社会资本对农户生计途径的影响。社会资本对农民生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外出务工人员及从事非农工作的种类数量上。经调查,从事非农工作的人中,有85%是通过别人介绍找到工作,还有6%则是自主经营。
五、结论
通过收入影响因素分析和生计框架分析表明:农民生计决策对农户的收入有关键性的影响,但也可能是政府的相关政策的影响。这些方面也正是农民生计途径的关键,能否从传统农户转向现代农民,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于这些外部政策环境和基础建设。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金晓霞,郭岭,刘秀华.农民生计多样性影响因素调查分析-以丰都县为例.中国农学通报,2007.23.
[2]陈传波.农户多样化选择行为实证分析.农业技术经济,2007.1.
[3]关云龙,付少平.可持续生计视野下的农民教育研究.成人教育,2010.4.
[4]黄建伟,刘典文,喻洁.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理论模型研究.农村经济,2010.10.
[5]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Sustainable Livelihoods Guidance Sheets,2001.1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