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经济政策问题,解决农民贷款难需以金融体制、信用环境、政策扶持等多方面采取协调配套的综合措施。我们认为信用社在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第一,加强与政策性银行及商业银行的协调与合作,共同做好支农服务工作。农业银行政策性支农资金的投入,有政策性引导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信用社在政策性资金的引导下,适当地跟进注入资金,可对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但不是盲目的跟进和只限于政策性支持的领域,而应该广泛的运用在支农方面,与政策性贷款形成“互补”。如能与农业银行取得合作,互通支农信息,交流支农经验,取长补短,对提高支农服务质量,改进服务方式均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第二,改变经营观念,搞好贷款营销工作。随着存款的不断增长,资金不足的情况有所缓和,在借款增长速度慢的情况下,应改变传统的消极的“坐门等贷”为积极主动地上门服务营销贷款。特别是在国家为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情况下,颁布了一系列关于消费贷款的管理办法。从目前看,农村信用社应该转变经营观念,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大力拓展农村助学贷款、消费贷款、和小额农户贷款,支持农户发展市场农业、订单农业等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同时改变贷款方式,推行贷款证制度;制定鼓励信贷员宣传发放助学贷款的优惠政策,调动金融机构和信贷员发放助学贷款的积极性,扩大其业务的开展。
第三,农村信用社全体员工应增强服务意识。发扬“老农金”精神,勤下村,深入田间地头,到农民当中去走、听、看,排民之难,解民之忧,对农民的有效需求及时解决,沟通与广大农民的感情,增进与农民血浓于水的感情。同时建立个人信用档案,扩大个人消费贷款规模,强化金融同业之间的信息交换制度,以有效防范信贷风险。
第四,提高贷款的服务质量,加大服务和宣传力度。农村信用社应克服以往那种“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的工作作风,为农民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文/邓志勇 庞德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