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36期/改革论坛/正文

发布时间

2003/11/11

作者

-

浏览次数

1523 次

再科学些、辨证些、实事求是些

  “非典”的突降,把我们中国人害苦了。这个“潘多拉的盒子”一经打开,就把我们全国上上下下的正常工作、生活秩序全打乱了。我们花了许多不该花的钱、死了许多本不该死的人,也震撼了许多惯于四平八稳做官的人们;国民经济的增速受到了影响,连养猪、种菜的农民,其生产和收益也受到了波及……
  人们由无视“非典”变得恐惧“非典”,与“非典”进行抗争,恨死了导致“非典”的SARS病毒!
  经科学家们夜以继日地工作,目前SARS病毒的来源被锁定在了野生动物,尤其是像果子狸这种体携与致“非典”SARS病毒99相同基因序列冠状病毒的野生动物身上。于是,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禁养、禁食野生动物的呼声,甚至到了谈“野”色变的程度。进而,连不带“野”字的宠物——狗是首当其冲者——也受到了株连,掀起了一阵又一阵扑杀宠物犬的浪潮。
  对于普通老百姓,因一时的恐慌,出于自我保护意识,有这种想法、做法都是很可以理解的。但是对于有关决策部门、决策者来说,做出决定,发文、发号令时,就应该以科学的、辨证的思维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了。
  本人不懂医学,难以说行话。但综合方方面面的报道,好像是说,SARS病毒是一种冠状体病毒。冠状体病毒有几十种,由于“种界屏障”的缘故,并不是所有的动物冠状体病毒都能使人类致病或致“非典”的(家禽和猪就带有冠状病毒)。
  报道说果子狸的冠状病毒与SARS有99的同源性。霎时间,果子狸和果子狸的养殖户遭了殃。可是医学专家说,在基因序列中,哪怕是0.1的差别都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我无意“包庇”果子狸,但果子狸和人接触,人们吃果子狸的历史绝非始于今春。
  即便是果子狸惹的祸,就因为果子狸是野生动物,把所有野生动物都视为“非典”SARS病毒的载体,从而禁养、禁食的做法恐怕也实在有些太武断。
  进化论告诉我们,家禽、家畜都来源于“野”。现今,虽然绝大多数动物的“家”、“野”之分都已有明确的定论,但还是有一些正在驯养的动物难以界定,比如鹌鹑和鹿。鹌鹑蛋被认为比鸡蛋的营养价值高。对于鹿,肉不但是美味,其角(鹿茸)是名贵药材,即便是它的胎衣,也有很好的药用价值。现在就把上述两种动物说成是家禽和家畜恐怕为时尚早,但把它们列为“野”系列从而“禁”掉,怕是谁也不答应!
  从舆论上看,有些人颇有点为我们这个民族“什么都吃”感到耻辱,动辄拿欧美人的吃法和我们比,想借“非典”的“东风”让国人的食习改一改。我以为大可不必!食物应该多样化。除开那些濒临灭绝、已立法保护的野生动物外,那些自生自灭,赶不尽、杀不绝,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其味又受到一定人群青睐的野生动物,如蛇、麻雀、山鸡、野兔……食之何妨?窃以为只要吃得卫生、得法即可——牛肉、羊肉吃得不卫生一样要得病的。
  历史上,我们这个民族何止吃野生动物,还吃过野菜、草根、树皮呢!依本人愚见,恰恰是由于中国人什么都敢吃的习惯,才使我们这个民族经受住了几千年来一次又一次的饥荒磨难仍保持人丁兴旺的。现在刚刚开始富裕了一些就耻于此,未必是文明进步的表现。
  我们有我们不同于其他民族的传统和习俗,也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国情。即便不久的将来我们很富了,吃牛排、鸡中翅吃腻了,用“野味”调剂一下口味又何尝不可呢?现在许多高档餐厅里摆出了一些价格不菲的野菜,不就是要这种情趣吗?
  朝鲜民族为在饥荒中救人一命的野草桔梗还写了一首世代传唱的颂歌呢!
  人们把“非典”和生态环保联系起来考虑问题,这是很对的。生态环保是一个有关人类与自然和平相处的大话题。应当说若干年来我们在这方面是办过许多傻事,吃过不少亏的。但恐怕不能简单化、概念化地说吃野味就不“环保”,不吃就是环保吧!有的地方人们爱吃油炸蚂蚱(蝗虫)。近几年不少地方闹蝗灾,常常不得不动用飞机来灭蝗。你能说有人扑食蝗虫就破坏了生态环保吗!
  还有就是宣传上,比如电视,在“野”的问题上,为了造势,常常播放一些不科学的画面和说辞。如在劝说不要吃蛇时,说蛇是多么不干净,画面上出现剥掉蛇皮后的蛇肉上爬着许多寄生虫,解说中说蛇肉里有多少多少病菌和病毒……好像言外之意是说,家禽家畜的肉里就不会有。大人们看了好笑,孩子们看了容易产生误导。
  还有,如是宣传,也会波及到“家”的。比如,今后还让不让国人吃动物的内脏了呢——欧美人是不吃的。虽然这些东西很不“高级”,但国人就有吃的习惯,“熘肥肠”、“拌肚丝”可是很多人爱吃的佳肴啊。(文/任佩利)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51026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