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的作用越来越大,会计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目前,会计舞弊现象越来越严重。会计舞弊不仅严重干扰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而且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对会计舞弊进行治理已迫在眉睫。如何对会计舞弊进行治理,是我们会计工作者的任务与责任。本文主要对会计舞弊的成因及治理对策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会计舞弊;成因及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的作用越来越大,会计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目前,会计舞弊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舞弊的手段越来越多,如模仿笔迹、虚报冒领、假账真做、真账假做、偷梁换柱、暗渡陈仓、巧妙隐藏、无中生有等等,会计舞弊不仅影响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运行,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而且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影响国家的经济建设,危害社会稳定,对会计舞弊进行治理已迫在眉睫。分析会计舞弊的成因,大致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会计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者突出政绩的需要;会计法律法规不完善;会计人员素质较低;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内部控制执行不力,外部监督乏力等等,如何对会计舞弊进行治理,是我们会计工作者的任务与责任。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对会计舞弊的成因及治理对策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会计舞弊的根源
(一)会计管理体制不健全。1999年10月3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指出,“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我国的会计工作”,实际上财政部门管理会计工作的权限很有限,对企业及部分事业单位来说,会计人员行政关系和工资待遇归属于会计人员所在单位管理,在业务上受财政部门指导,并行使国家对单位的会计监督职权。这种会计管理体制导致了会计人员具有双重身份,他既是单位的员工,又行使国家对单位的会计监督职权,在国家与单位之间,往往选择单位。否则,就会出现“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的怪现象。因为,财政部门对会计人员既管不到人事任免,也管不到“工资、奖金、福利”,对会计人员违纪行为的监督处理显得不够直接。
(二)利益的驱动。笔者认为,所谓利益既包括经济利益,也包括其他利益。首先,管理者为了突出政绩,可能进行会计舞弊。因为企业领导的业绩、政府领导的政绩与财务指标数据息息相关,企业领导与政府领导都处在高指标的压力下,管理者为了突出政绩,可能会主动或被动地弄虚作假,进行“人为”处理会计信息,造成会计信息舞弊;其次,管理者为了顺利取得银行贷款或偷税的需要。目前,银行已成为商业银行,它在向企业提供贷款时首先要考察企业的偿债能力,其需要通过考察企业的财务报告等会计信息,以确定企业的资信能力。管理者为了顺利取得银行贷款,可能会主动或被动地弄虚作假,进行“人为”处理会计信息,造成会计信息舞弊。同时,管理者为了偷税的需要,可能会主动或被动地弄虚作假,进行“人为”处理会计信息。因为,税务机关在征收税款时,要了解单位的会计信息。再次,企业成功上市融资的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对我国上市公司有严格的规定,有些单位为了能成功上市,就会想尽办法,往往调整、甚至重做会计报表,虚构利润,进行财务包装。已经上市的公司为了能继续上市融资,也会调整、甚至重做会计报表,虚构利润,进行财务包装。因为我国《证券法》规定,若上市公司连续3年发生亏损,公司股票就要被戴上“ST”、“PT”的帽子,甚至可能会被退市。
(三)打击不力,惩治不严。笔者认为,处罚力度、处罚严格程度和检查力度是决定会计监管环境的关键因素,它决定会计舞弊的成本,并制约着企业的会计行为选择。众所周知,如果会计舞弊的成本过高,舞弊者就可能选择放弃舞弊;如果会计舞弊的成本过低,舞弊者就可能选择舞弊。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治理会计舞弊的政策,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打击不力,惩治不严。尽管我国对会计造假的惩戒也包括行政处罚、刑法惩罚、民事诉讼三个方面,但由于惩罚力度有限,也无法对会计造假真正产生震慑作用。因此,造假成本低廉是导致会计造假猖獗,使会计信息舞弊情况十分严重的重要原因。
(四)内部控制不健全。笔者认为,所谓内部控制就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目前,我国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对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缺乏自我约束机制,内部会计控制应有的效力和作用无法发挥,从而导致费用支出失控、财务收支混乱,违法乱纪现象时常发生;其次是内部控制执行不力,使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缺少有力的约束,加之外部监督机制的软弱无力,虚假的会计信息就会产生。
二、会计舞弊治理对策
(一)进一步改革会计管理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指出,“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我国的会计工作”,笔者认为,要进一步提高财政部门管理会计工作的权威,进一步扩大财政部门管理会计工作的权限,会计人员行政关系和工资待遇归属于财政部门,继续行使国家对单位的会计监督职权。也就是说,财政部门对会计人员既管人事任免,也管“工资、奖金、福利”。那么,会计人员就不再是双重身份,在国家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就会选择国家。
(二)健全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笔者认为,如果企业在业务的授权、经办、核准、执行、记录和复核等环节缺乏应有的控制技术,就会使业务处理流程程序控制软化。要搞好内部会计控制,一方面是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另一方面是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两者缺一不可。目前,不少单位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还有的单位虽然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制度,但缺乏有效预防的会计监督机制,使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缺少有力的约束。因此,要进一步健全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同时还要选择内部会计控制方法,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等方法,单位应该针对不同的业务选择具体可行的内部会计控制方法。
(三)加大会计造假成本。众所周知,如果会计舞弊的成本过高,舞弊者就可能选择放弃舞弊;如果会计舞弊的成本过低,舞弊者就可能选择舞弊。我们要充分地利用行政处罚、刑法惩罚、民事诉讼等手段,加大对会计舞弊的打击力度。对坚持原则、公正执法的会计人员要进行公开表扬和奖励,对舞弊的财会人员要依法严厉惩罚。
(作者单位:南召县财政局)
主要参考文献:
[1]《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监管问题研究》课题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监管制度分析及政策建议.会计研究,2005.3.
[2]杨兴全,郑军.基于代理成本的企业债务融资契约安排研究.会计研究,2004.7.
[3]Mitchell A and Wood D.Toward a Theory of Stakeholder Identification and Salience:Defining the Principle of Who andWhat really Counts.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7.4.
[4]崔学刚.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政府功能与角色定位.会计研究,2004.1.
[5]雷光勇.会计契约论.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
|
|
|